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官场之名落孙山> 第25章贡院门外起纷争(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章贡院门外起纷争(一)(2 / 2)

这也是张广发不惜花费大量财物帮助孙山读书考取功名的真正原因所在,因为古人讲究三党亲,即父族、母族、妻族之亲。

一旦孙山考取功名做了朝廷官员,孙张二家是姻亲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古老亲戚关系薰陶之下,孙山必对张氏一族伸出援助之手。

孙山越官运亨通,越对张广发将来做大生意有极为不凡的助力,以后必成为张氏商队的最大靠山。

否则张广发一旦太过于富有,便成为了豪富权贵人家眼中的′大肥肉’提款机,纵使他身有不俗武力,也离家破人亡不远矣。

至于后世戏文中被嘲讽为老穷酸书生的读书人,那不是真正的廪膳生一等秀才,大多是一些连童生都没有考上的蒙生。

此蒙生不分年纪大小,考不过县试、府试之人都包括在内的读书人,统称为蒙生。

还有些时运不济的增广生和附生,而且这些秀才的年纪甚大,考取乡试时,连取得乡试的机会都没有争取到。

又因他们连年执迷于读书修文,不理时事,将家产逐渐削薄败光,已经没有了任何发展前途。

且这些人还过于迂腐,死读书不知晓变通,一意执迷于考取功名,不做另外的打算,才会被别人看偏,讥讽其为穷酸秀才或老穷酸书生。

但即便是这些人中的一小部分此等人物,一旦有朝一日想开了,放弃科举考试,开设个学堂蒙馆教学,也足以养活一家人,而且社会地位不低,依然能够受人尊重。

或者为豪富人家的西席先生,教导其子女读书上进,或者为权贵之人的幕僚,一旦时来运转,进入官场为吏为官,也有可能做出一番大事业。

总之和现代人一样,就看你能不能施展你所拥有的才能,将所有才学因地制宜的运用出来,在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古今社会也只有那些愚腐不化之人成天执迷于清高无为,或者成天抱怨着不公平,认为自己满腹才学而不得明主赏识,结果即苦了自己也伤害到自己的亲人。

是以参加院试的人极多,甚至还有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也手提考篮参加,就看他们的年纪和体力,孙山真的怀疑他们能否将考试物品带进考房内?

不论年纪大小,开蒙的时间长短,这些已经考过县府二试之人统称为童生,互相称呼也是以同年称谓。

一般乡镇之间,童生的社会地位也不低,特别是有喜事丧事时,他们若能到场莅临,同样受到主家的分外尊敬。

到了贡院门前找到沂水县童生队伍,张家伙计便不能跟着进去排队,便将所有物品一古脑的交给孙山,躬身施礼后拿着照明灯笼告辞而去。

孙山跟随着人流排在沂水县队列中,缓慢的向前移动着,还要分神留意龙门处的官差是否呼喊沂水县考生进场。

若迟误了进考场的时间,就算是自动放弃了此次院试的机会,有时候还会受到官府的惩罚。

一位三旬左右同样带着大量物品的童生,伸手向孙山摇摆打招呼:“孙年兄到这边来,一会儿便到了沂水县考生进场了。孙年兄别放下物品,免得到时候又是一番手忙脚乱。”

孙山抬头一看,对方是青州府试的案首(即府试第一名)卓超卓子越,便顺着人流慢慢挤到卓超的身后,耐心地等待着入场,并开口向卓超表示谢意。

卓超家中经商也极有钱财,却没有沾染上纨绔子弟的臭毛病,且对孙山这个年纪轻轻的同年极有好感,友善且温和地予以辞谢客套。

这时候突然一个刻薄的声音响起:“哟,这不是农家山村穷小子孙山吗?怎么你也来参加院试?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刚考上童生便想染指生员啦?”

没有等到孙山反应过来是何人讥讽自己,那刻薄的声音又继续嘲讥道:“孙山小儿,你也不怕白白折损了你父祖的辛苦劳作的钱财,真是个不知好歹的狂妄之徒,还是回家洗洗,再继续做你的黄梁美梦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