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陪你一起乡愁> 110,人与自然的共性(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10,人与自然的共性(续)(1 / 2)

 人生如日,晨曦、朝阳、当空、夕阳红,如月有阴晴圆缺,如四季的春夏秋冬,如植物的叶、花、果、收、交替着,变幻着,行进着,这些段落讲的是人生命的过程。有人这样形容:“生命是一种交换过程,青春失去了,换得了智慧,时间失去了,换得了知识,激情消失了,换得了理智,速度消失了,换得了深刻,这就是生命的轨迹。

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如同万物,生、长、老、死。每一个时期都有自己的意义,片断、内涵、外延、精彩,有人为青春年华的流逝伤感惆怅,“无可奈何花落去”,但万物之规律,谁也无法选择躲避,阻止改变和占有,正所谓“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日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拿足趾立着,要高出人上,但一定不能久立。跑的人,是要赶出人先,但绝不能久行。因为他违反生理的自然,不合于天道。

少年跨越,拔苗助长会适得其反,老年人想年轻,“老黄瓜刷绿漆——装嫩”,童心未泯,心态可以,但生理上绝对不行。如绿叶繁茂,才能花香奇艳,换来硕果累累,应当想到,若一个人只想在父母的怀抱,少年没有创造,青年没有拼搏,中年没有收获,老来两手空空,就享受不到行走社会的丰富多彩的滋味,只保持青年的年华,那永远享受不到“三十而立”的成就,也不可能有“四十不惑”的成熟豁达,更不会有“五十而知天命”的乐观丰富。人成长发展才有过程、收获、尝遍人生的真谛。幼儿养性,少年养正,青年养志,成年养德,中年奉献,老年自在,正如歌德以一首诗赞美人生走向成熟与完美的经历:“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举止,老年我爱你的德行。”中国诗人刘大白也赞美人生三部曲:“少年是艺术的,一件一件地创作,壮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筑,老年是历史的,一页一页地翻阅。”

人生如茶,清香、浓烈、厚重、淡然。人生如味,酸甜苦辣,暗喻人生的感受,人有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外在的感知,通过内心的感受,获得幸福、快乐,或者痛苦,沮丧,在社会中,天下熙熙攘攘,人们为生存名利奔忙,官场逐权,艺术界追名,商人聚财,平常老百姓为一日三餐劳作,每个人都忙碌的流连忘返,在各种欲望的驱使下,每天在晨曦中奔命,在夕阳斜晖下疲惫归来,年轻人甚至在娱乐场,网吧彻夜狂欢,夜不归宿。当今社会,正如台湾作家林清玄所言:“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的食物;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一杯茶,简单是水和茶叶组合的饮料,但茶有百味,水有冷暖,茶源于自然,汲日月精华,沐春秋洗浴,有自然的灵性,水在红尘,染功名利禄,经酸甜苦辣,有社会的艰辛,茶可以是饮料,可以是茶道,可以是禅意,不同的人,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场合,喝出清香、浓烈、厚重、淡然等不同的滋味,人有甜酸苦辣,可以是人生不同的阶段,也可以是人生。生活的滋味,体验心境,人生有七苦,众生来世,是为了将诸苦尝尽,才能知甜,才能珍惜幸福快乐。我们有过生活苦难的磨砺,回头品味,认为受苦的好,在于人能珍惜得到的欢乐和价值;受苦的好,在于能强化体魄身心;受苦的好,在于一个人能构建起钢铁的意志;受苦的好,在于一个人能有怜悯之心;受苦的好,在于一个人能通过苦难明觉到生活的深刻和智慧所在。

人的甜酸苦辣来源于“贪”“嗔”“痴”三毒,贪,对自己的所好“色、声、香、味或财、色、饮食、名誉、睡眠、物欲,产生执着的爱欲心。嗔是嗔恶,心性的扭曲,对不喜欢的人、事、物起憎恶,使心乱恼怒,不得平静。痴是愚痴,没有知识、智慧;要消除生活中的甜酸苦辣中产生的贪、嗔、痴,就要修戒、定、慧,少欲淡泊,少嗔无怨,少愚清明。人们甜的是浮世清欢,辣的是奋进受挫,酸的是攀比失落,苦的是身心疲惫。但要想明白,人必须诸苦受尽,人,活得再漂亮,也会有凄凉;路,走得再潇洒,也会迷茫;歌,唱得再响亮,也会有情殇。所以,每一步,每一味,都应坦然受之,正像莫言总结的一段经典之言。“醒也罢,醉也罢,半醉半醒为最佳,物我两忘心清爽,醒是聪明,醉也不傻;是也罢,非也罢,是是非非争个啥,河东河西三十年,对的错了,错的对了;褒也罢,贬也罢,过眼云烟一刹那,君子小人为善恶,褒也是他,贬也是他;得也罢,失也罢,患得患失误年华,凡事该做尽管做,得了更好,失了没啥;富也罢,穷也罢,幸福不靠金钱架,豪华恬淡各千秋,富者辉煌,穷也清雅;福也罢,祸也罢,福祸双刃切记下,人生坎坷是阶梯,福悬当头,祸踩脚下;成也罢,败也罢,莫以成败论高下,尽力奋斗是英雄,成也潇洒,败也潇洒;爱也罢,恨也罢,心胸爱恨皆无挂,有缘无缘前生定,爱就爱了,恨就免了;苦也罢,乐也罢,酸甜从来伴苦辣,笑口常开大智慧,苦也哈哈,乐也哈哈。”

人性不同,纯真、狂野、豁达、从容,人之所求,简单、炽热、沉淀、知足,人之所好,清欢、豪迈、成熟、平淡,讲的是人的心态、心性、性格。德国19世纪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事物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的确如此,情境可能使我们处于不同境地,但以怎样的心态、心境、态度,面对所处的境地,却是人生智慧的想象、映像、发挥、表现、面对、处理,其结果、局面、感受、理解,迥然不同。正所谓“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以为官长,故大制不割。”人有身体,知道用刚强的手段保护自己的身体,但只有使身体顺天地自然之气,才能快乐长寿。那便要虚心考察天道自然之理,处处顺着自然之理做去,把自己的私心除去,以天地之心为心,便是柔顺了,便是守其雌了。从心理学视角分析,人性,所好、所求,是建立在认知、情感、智慧、行为意向、耐受力以及过去的行为基础上的评价倾向性,也就是前面总结的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成败。举例来说:为什么有钱人越来越有钱,而寻常百姓穷困潦倒总怪命运不好,是因为穷人图安逸,富人图挑战,穷人比较保守,富人敢冒险,穷人人云亦云,富人敢说“不”,穷人是羊群性格,富人是狼群性格,穷人关注细节,富人留意大事,穷人面对机会畏缩,富人面对机会迎难而上。可见,人生的成败,不在于你是否人高马大、漂亮、知识学问,孔武有力,而在于人性,所好、所求形成的态度性格,这种态度和性格,用目前的几句顺口溜概括也较为恰当:“人生的最高境界:忙中不说错话,乱局不看错人,复杂不走错路。自律的最高境界:无功不受大禄,无助不受大礼,无能不得大位。生活的最高境界,常与高人交往,闲与雅人相会,每与亲人休闲。事业的最高境界,爱岗尽职无憾,养家小康无忧,自己开心无悔。”这就是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态度,正确的处事之道,做到这些,成功与否,不必计较。人生走一步是一步的风景,进一步是一步的欢喜,心态安好,无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乱,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惧,放下我执,生活既要活的轻松,又要欣赏人生的美境,乐观,生命有长短,生活有苦乐,人生,有起落,不是没烦恼,而是懂得知足,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看开,想通,好心态,好心情,好性格,就是完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