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次几个同学回乡,也可谓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屈指算来,我们离开家乡30年了,为了谋生,为了工作的需要,为了交际的方便,我们努力的学习普通。
曾几何时,我们的乡音被别人认为是土老帽,土得掉渣啊!它成了乡下人和城里人的鸿沟,别人一听你的声音就知道你是从陕北的黄土地来的。好多外地人没有到宁夏中卫去过,他们听我们的声音误认为我们是陕北来的。
刚开始说普通话,把舌头捋直了,整个面部肌肉全在用力,虽然有一些成效,但是别人认为我们说话怪怪的,说的是一种带着方言的普通话,普通话四声齐全,而我们咬文嚼字多是三声和4声,鼻音太重,听的人们难受,看的人也难受,有时候别人还听不懂。
当在人潮汹涌的街头,每每听到乡音传来,不管识与不识,都很激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乡音是条线,既划分了时代,又隔阂出城乡。现在回到家乡,孩子们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老师也讲的是普通话,孩子的接受能力也强。到了这年轻一代,乡音和普通话之间的转换已游刃有余。看样子干什么都得从娃娃抓起,教育,从娃娃抓起,足球,从娃娃抓起,学普通话也要从娃娃抓起。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学好普通话,是年轻的时候耽误了,8岁以前上学没有受过教育,上学校了,老师用当地的方言给我们讲课,等我们走出家乡了,语音的能力已经定格了,乡音就很难改变了。
乡音,将来会在普通话的推广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但它不会消亡,我们对故乡的眷恋,也包括那独特的浓浓的乡音和方言。一方水土一方人,我是这块土地生养出来的,是说的这个乡音走向社会的。人,无论走得再远,钱赚的再多,官做的再大,也是父母生的,乡土养的,乡音便是故乡的魂,乡音便是给你身上带的故乡的烙印,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