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诸葛英豪传> 孔明出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孔明出山(1 / 2)

 夜深了,人们散去。月朗星疏,一片蛙鸣,引发两人踏月的兴致。两人并肩而行,散步在白水之滨。</p>

“你是怎样想起做木牛流马的?”</p>

“是你教我的。”</p>

“果然如此。都这么久了,你还记得。”</p>

“嗯。我在老家的时候也做过一些小玩意,见了你的物件,才知自己的幼稚。可你知道这几年家里的负担也重了,我们兄弟几个晴耕雨读,大哥看得又紧,我回来试过几次,也就把这事给放下了。那天看到你的信,又回想起一些头绪就试了试。”</p>

“亏你有这样过目不忘的记性,做什么会不成呢?”</p>

“月英,有件事我得跟你说。”</p>

“好。”</p>

“我……过些日子要走。我已经答应刘皇叔为他奔走。你看天上众星捧月才蔚为壮观,一个人想成大事,也需要许多人不计得失,追随左右。”</p>

黄月英略有感伤,斜倚在诸葛亮的肩上,悠悠道:“男人看到众星捧月想到的总是君臣,女子想到的却是男人与妻妾成群。”</p>

诸葛亮正视黄月英:“我诸葛亮今生今世只娶黄月英一人,‘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安居山林也好,出将入相也罢。”</p>

“嗯。”她凝眸浅笑。</p>

“月英,你有什么愿望吗在我离开前,我会尽力做到。”</p>

黄月英摇摇头,仰视闪烁不定的银河。</p>

“嗯——”诸葛亮随着她的视线望向星空,沉寂片刻,“你跟我来。”</p>

人逢喜事精神爽,燕尔新婚的诸葛亮跟打了鸡血似的,才思泉涌。他拉着黄月英来到他的“宝库”从中找出一些铁丝,绸布……不大功夫就做成了两个灯笼样的新物件。两个人挽着手再次来到白水之滨,诸葛亮点燃了油芯,轻轻放手,灯笼就向天空飞去。</p>

“飞了,飞了。相公,你真了不起。”黄月英支着虎牙大笑,快乐得像个孩子。</p>

诸葛亮把另一只灯笼和火烛递给她,教她操作,另一只灯笼也飞上了天。</p>

“月英,你说满天的星辰像清冷的女子,我想这样他们就不会那么凄凉了。”</p>

天上的不明飞行物,引来附近人们不小的恐慌。有的人以为是神仙路过,就顶礼膜拜,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子孙满堂、福禄双全、国泰民安;有的人以为是妖魔,就跪地求饶,忏悔罪行,偷过谁家的瓜、打了谁家的鸡、踩了谁家的玉米地了;有的人认为是恶鬼复仇,吓得体似筛糠,头都磕出血了,许愿过年供个黑猪头,请阎王再给宽限五百年。这一晚隆中很热闹,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忙着磕头的人。后来人们才知道那晚的奇异火光是诸葛亮的新专利,是寄托美好寓意的。很多人向诸葛亮请教,做出了许愿的灯笼,这次没有人问诸葛亮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一致称它为“孔明灯”。</p>

又小住了几日,诸葛瑾带着诸葛乔欣然离去。诸葛亮随后也向婶娘和妻子辞行,他要即刻见到刘备,因为荆州来贵客了——曹操又来也。</p>

黄月英有一万个不舍得含在嘴里说不出,取出自己心爱的鹅毛羽扇递给诸葛亮,说是好羡慕扇中仙子,可以随君飘摇。</p>

诸葛亮取出纸笔,约一刻钟就画成了一幅翘首远望的丽人倩影——气质、神采与黄月英别无二致。在黄月英沉浸于幸福的注视中,诸葛亮用一只烧红的铁丝,将图影形貌烙印在羽扇之上。</p>

再说那刘备也是位千古风流的人物,上马能端刀,家居编草鞋,端杯能喝酒,求人先落泪,军前能发言,媳妇面前肯下跪,拉得下脸,现得起眼,情商爆表,古今中外未见敌手。</p>

徐庶投奔他后,被待为上宾。徐庶多次在刘备面前夸赞诸葛亮,说诸葛亮是管仲、伊尹那样安邦定国的贤相,又向诸葛亮夸赞刘皇叔如何仁德,爱民如子,是个济世英雄。徐大媒婆一张巧嘴穿针引线终于促成了这二位一段流传千古的渔樵佳话。</p>

自从徐庶与诸葛亮拜望刘备,闹得不欢而散,刘备就动辄给张飞、关羽上政治课,说自己眼下处境如何如何艰难,渴求贤良辅助,应如何善待贤士。张飞、关羽不胜其烦,最后向大哥低头认错,深刻检讨,表示愿洗心革面,亲自到隆中给诸葛大神仙陪个不是,用八抬大轿把诸葛大神仙给抬回来,让大哥宽宽心,省省舌头。</p>

那一日,南阳来了黄红黑三个相貌不俗的人,黄脸的臂长过膝;红脸的两条浓重的卧蚕眉长可入鬓;黑脸的一脸渣须虬曲,不说不笑就找不到嘴眼。</p>

“大哥,这个孔明是耍我们的吧,明明有人说看到他了,怎么就说不在家呢。”张飞吵嚷着表示不满。</p>

“我看这孔明也是徒有虚名,怎就值得大哥这般待见他。”关羽也很不屑。</p>

“二位贤弟切不可这般造次,污了圣贤的名讳。明日,我独自来就是了,二位贤弟就不要同来了。”黄脸的一脸严肃。</p>

“大哥你看你,走了一天的荒野之路,就随便说几句,为个外人别伤我们兄弟和气呀。”“大哥,小弟错了还不行?”“大哥,我张飞就是个粗人,你别和我计较。”“大哥……大哥……”</p>

张飞百般陪着不是,也不见刘备给个好气色,无聊地跟路上的石子较起劲来,踢一个出去,十米开外,再踢一个,若是比刚才的远了,就哈哈大笑,若是比刚才的近了,就恨恨地骂几声,再踢时力道翻了许多倍,不打破纪录誓不罢休。</p>

东方既白,系裹着灰布头巾的诸葛均扛着锄头推打开大门,看见了一个一脸恭敬谦卑且臂长过膝的中年人,雕塑样定在那里。</p>

“哦,婶娘说昨天有个陌生人求访,是先生吧?”</p>

“新野局促之人刘备,特来叨扰先生。如今,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石化的刘备做出回应,低胸拱手,用字正腔圆的河南普通话说道。</p>

原来这诸葛亮与诸葛均都继承了诸葛家的优良相貌基因,刘备误读了。</p>

诸葛均嘿嘿笑了,指着后面正在挂书于牛角的诸葛亮说:“你要找的君在那呢。”</p>

刘备头都没抬,还是苦大仇深的表情,脚下莲步微移,近到诸葛亮身边,屏气凝神,又一次低声说道:“新野局促之人刘备,特来叨扰先生。如今,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p>

诸葛亮只是对他笑笑,拍拍牛背绕了过去,出了大门,口中高声吟诵《梁父吟》:</p>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p>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p>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p>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p>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p>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p>

高人就是高人,上地除个草都这么有诗意,刘备感概。为了不打断高人兴致,有涵养的刘皇叔同志赶紧拿出纸笔,跟在后面做笔记,紧写慢写还是没记全,又不好意思跟诸葛亮说再背一遍,就一直默默跟着来到田垄间。</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