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诸葛英豪传> 隆中第一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隆中第一计(1 / 2)

 秋去春来,花落花开,天上的大雁南来北往已有数次。【】</p>

一个白日当空的午后,一片广阔的耕地,一道道的陇沟向远处奔去,那里有几个人影和耕牛一起移动,好似一副皮影戏。皮影朝他的方向走来,越来越近,牛的喘息声都能听见了。</p>

“二哥,你不舒服就回去吧。这点活,我一个人就中。”掀起衣襟拭汗的是一个古铜肤色的年轻人,嘴角挂笑,能拧出一把阳光。</p>

“哦,没事,这就来了。”诸葛亮把袖子挽到臂肘,白皙的手臂大幅度摆动起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声音清亮浑厚。</p>

日头慢慢西去,炽烈的光也渐渐柔和起来,把云朵裁成一块一块的,絮满絮匀半面天空。微风梳理着漫天红霞,几分凌乱,几分舒展,衬着没有一丝污染的蔚蓝天际,恰似贵妃醉酒,令人迷醉。相距近两千年的我们恐怕只有对着ps高手修饰过的**、迪拜、马尔代夫的网图兴叹的份了。有的农人已经收工了,拖着犁镐的,赶着黄牛的,三五成群地走过。</p>

“嗖”,一片状石子正中诸葛亮的屁股,“哈哈,又有人磨洋工了。”敲醒诸葛亮的是他的铁杆粉丝徐庶。</p>

“诶呦。”诸葛亮回头一看是徐庶,就把手臂曲折做枕,头舒服地躺在手心里,站成一个“大”字憨厚地傻笑。</p>

“让你温书吧,你说书只要观其大略;让你种地,又开始神游。孔明,不得了啊,这是要得道升仙的征兆啊。”徐庶调侃道。</p>

孔明秀出两排整齐的牙齿,笑纳了徐庶的谆谆教导,对于这个相交多年的朋友,他是极度信任和感激的。</p>

孔明做人做事向来一丝不苟,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最近他是有点怠工,因为他有心事了。前些日子,诸葛瑾托人带来一封信和些许银两。诸葛亮记不清这是诸葛瑾的第几封家书了,大致还是老一套,他在东吴安好,切勿挂念,用这些银两善待婶娘和家人,可是只字未提接他们去东吴团聚的事。诸葛亮知道,诸葛瑾心里有道坎,因为自小诸葛瑾就是大家公认的神童、天才,可大家还常常会补充一句——还是老二最有诸葛家遗风,这就让诸葛瑾对诸葛亮始终有个心结。诸葛瑾从不说,诸葛亮也就不提。自打诸葛诞和诸葛瑾走了,一颗匡扶社稷的种子就在诸葛亮心里疯涨了。只是诸葛均还未成年,他牢记自己对大哥的承诺,他要留住诸葛家的根,所以他选择隐忍,而且一忍再忍。闲暇时,他就与徐庶、崔州平、黄承彦等谈论时局,或是一人在山中抱膝长啸、吟诵《梁父吟》,可是现在诸葛均快要成年了,而自己也要到而立之年了,时局又是如此,接下来该何去何从?</p>

“嘿嘿,我站你面前了,你还想谁呢?”徐庶打断思绪又飘忽不定的诸葛亮,“我跟你说的事,你再好好考虑一下,别太完美主意了。”</p>

诸葛亮看着徐庶远去的背影,顿生凄凉之感。</p>

徐庶指的是二人投奔刘备一事。几个月前,徐庶来找孔明,说他那日到樊城办事,人们交口称赞刘皇叔,说他心怀百姓、礼贤下士,是个当世豪杰。徐庶说着就执意要拉着孔明投军。诸葛亮心里虽渴遇明主,却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傲心性。他不想打击这位交往甚密的发小,也想借机测探一下这位德高望重的刘皇叔究竟何许人也,就随着徐庶去了。</p>

到了营地,丝毫不见士卒训练的痕迹,倒似到了世外桃源,营地中人衣着悉如外人,往来种作,编织打铁,粗麻布衣并怡然自乐。</p>

徐庶对着一个正在编织草席有些年纪的老兵说:“老哥,请问刘皇叔是在这儿吗?”</p>

“老兵”放下手中编织的席袋,恭敬地对徐庶作揖道:“不才在下便是。请问阁下……”</p>

徐庶一愣,跟诸葛亮对视一眼,也还礼道:“在下是乡野徐庶,这位是我的朋友,诸葛孔明,人称卧龙的便是。”</p>

“久闻皇叔仁德,特来拜见。”诸葛亮也深施一礼。</p>

刘备听了大喜,“我久闻荆州多高士隐者,这是二位瞧得起刘备了,快快屋中一叙。”</p>

诸葛亮看着地面上编织精细的袋子:“这些席袋都是皇叔亲手做的吧,好生细致。前些时日,在荆州牧府中也见过这样手法的席子。”</p>

“哦,正是不才赠予的。”</p>

诸葛亮又道:“以皇叔这般手艺,各地谋生都不足忧惧了,又何必东征西战,日日惶恐呢?”</p>

“哪来的鸟人,啾啾个烦躁的很,我们兄弟提着头颅疆场杀贼的时候,你还在尿裤子呢!”一个络腮胡须虎头豹眼的黑脸汉子怒斥道。</p>

“三弟不得无礼。二位不要见怪,这是我三弟张飞,性情直爽,言行不羁,骨子里可热着呢。”刘备忙赔笑道,又指着不远处一个红脸的说,“这位是我二弟关羽,平生最为仗义。若不是二位贤弟帮衬,我刘备十条命也活不到今天。二位贤弟都是面冷心热之人,还望二位高士不要见怪。”关羽在旁边什么都没说,眼角眉梢尽是不屑。</p>

徐庶见气氛紧张,简单的客套几句就告辞了。</p>

在回来的路上,徐庶责怪孔明:“你又何必羞辱他呢?他在荆州寄人篱下,身边耳目众多,难免要韬光养晦。”</p>

诸葛亮一笑:“你当我在羞辱他?”</p>

“嗯?”</p>

“有一次,我与先生受邀到荆州牧府上赴宴,那刘荆州对茶道就颇有心得,一场宴饮的大半时间都是他在那里宣扬茶道,其余的时间是群寮品评歌舞。我就断定此人不会成大事的。今日又见刘皇叔对编织袋子如此上心专注,就难免气恼东汉气数真是要尽了,皇族子嗣都醉心于闲谈琐事,江山何日一统,百姓何时安生?”诸葛亮说到气愤处,两手握拳,骨节作响。徐庶很少见到这样有血气的诸葛亮,一时愕然。</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