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皋,字汝迈,号濲阳,浙江金华府兰溪县人,明代内阁首辅。进士及第,授职编修,升为侍读,后因与张位、习孔教等人解救吴中行、赵用贤而冒犯张居正,出任广东副使。张居正死后升任解州同知,后改任南京太仆丞,历任国子监司业、祭酒,再升任吏部右侍郎,均在南京,不久担任吏部左侍郎。由申时行举荐,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张位一同进入内阁,首辅王家屏罢官,由赵志皋暂时接替,王锡爵返回朝廷,为内阁首辅,又因“争国本”事件辞官,赵志皋接替王锡爵成为内阁首辅。后因病回家,但并未解职,于家中病逝,赠太傅,谥文懿,著有《内阁奏题稿》《四游稿》《灵洞山房集》《瀔阳诗集》等。
赵志皋,中进士第三名,授职为编修,万历初年,晋升为侍读。张居正服丧期限未满夺情入仕,准备对吴中行、赵用贤施行廷杖,赵志皋与张位、习孔教等人上奏相救,被阻挡不能呈上,他们请求将吴中行等人的奏疏交给史官,张居正很恼怒,遇上星变而考察京官和朝廷官吏,将赵志皋逐出京都出任广东副使。过了三年,又借官绩考核,将他贬职,张居正死后,进谏的人交相举荐他,启用他为解州同知。不久,改任南京的太仆寺丞,历任国子监司业、祭酒,再升任吏部右侍郎,均在南京。
申时行离职,举荐赵志皋和张位代替自己,于是赵志皋晋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要事务。第二年春天,王家屏被罢免,王锡爵受召见还没有到京,赵志皋暂任首辅。明朝宁夏驻军首领哱拜发动叛乱,朝廷派兵镇压,而此次军事行动大都由他商议决定,主事岳元声上奏劾论王锡爵,其中称主政者扰乱国家,被主事褚寿贤、给事中许弘纲驳斥,赵志皋两次上疏辩解,皇帝都不追问。
王锡爵返回朝廷,次年五月致仕返乡,赵志皋才开始执政。辽东兵事失利,诏令解除巡抚韩取善的官职,将副使冯时泰逮捕,投入诏狱,而总兵官杨绍勋只下交御史考察,给事中吴文梓等人疏论此事不公平,赵志皋也称:“边疆遭侵犯,是武臣的罪责。如今宽大杨绍勋而将文官从重治罪,武臣更加放纵,文官更加丧失气概。”神宗不依从,冯时泰竟然被贬责去戍边。皇太后的诞辰,神宗接受朝贺完毕,在暖阁召见辅佐大臣,赵志皋主张宽恕御史彭应参。言官请求减少织造,赵志皋等人联合奏请。不久又极力论述奏章滞留在宫中的弊端,请求全部交给各部门商议行事。神宗厌恶宦官张诚与霍文炳结党,因为言官不检举揭发,将二十多人贬官、罢职。赵志皋等人接连上奏劝谏,神宗都不接纳。赵志皋任首辅期间,晋升为少傅,加封为太子太傅,改任建极殿的官职。
日本封贡之议兴起,日本丰臣秀吉发兵侵略朝鲜,日本军队攻入朝鲜王京后,一路放兵淫掠,使朝鲜八道尽没,朝鲜国王宣祖李昖弃王京出逃,逃亡途中向明朝求救。明朝遂派大将李如松为东征提督,领兵救援朝鲜,李如松获得了平壤大捷。然而李如松于平壤获得首捷之后,又败于碧蹄馆之战,经略宋应昌急迫地希望征战成功,而日本军队也因兵力疲惫、粮草短缺希望撤退,因而明朝与日本以册封为主要内容进行和议。兵部尚书石星极力支持,赵志皋也希望无事,与他彼此应和。
正当明朝犹豫是否与日本和议之时,朝鲜国王为倭请封,即请求明朝册封日本,接到朝鲜国王的请求之后,万历皇帝下旨责备兵部,并令其筹划此事。赵志皋向万历皇帝上疏《答谕封事》。在《答谕封事》中,赵志皋向万历皇帝提出了自己对于和议之事如何解决的看法:第一,令经略孙矿速探倭情详实,经过周全议论后向皇帝奏报,另立议和限期;第二,自今日始,在廷大小诸臣,必须静听筹划,不得出位妄谈、多言乱听。
日本议和使臣小西飞到京后,赵志皋及兵部尚书石星开始积极推动册封具体事宜,赵志皋等得到有关东倭封事宜的圣喻,即邀尚书石星至东阁与其商议和议条款。与石星研究详确后,赵志皋向皇帝奏报,再一次推动议和之事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