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乡村之巨变> 第414章 如何重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4章 如何重建(1 / 1)

 这件事对陈扬,对陈生梅,以及二人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深远的关系。对陈扬来说是举手之劳。而对陈生梅来说,可以提升到光宗耀祖的高度,家里终于有人端上了铁饭碗。协警不是警,协警也是警,也是穿制服的人。狄国梁也是比较谨慎,他把陈小军安排在另一个乡的警备区上班,警长是他的老战友。老战友能管人,狄国梁比较放心。陈生梅与陈扬也有默契,关于他儿子的事,他不公开说是陈扬的帮忙。但自此以后,但凡陈扬的事,陈生梅都给予支持,而且往往是不动声色。大家也搞不清楚,以前陈生梅对陈扬还是有看法的,不知道现在为什么处处维护陈扬。再说灾后重建。上级派来了评估团,评估各村的损失。主要是评估房屋损失和生产损失,特别是房屋损失。一个村一天,比较匆忙,但专家毕竟是专家,看一看就能知道。陈家村的一千多间老屋,都是危房,都需推倒重建。与此同时,村里也召开村民大会,经过全体村民投票,决定进行原址重建。人口多的人家,可以申请增加新建房屋的间数。经过申请和审批两个环节,整个陈家村新建房屋的间数,总共约一千两百间。其中老屋一千零三十三间,享受国家的灾后补助。县民政部门也来人宣布,重建补助一共十万五千块,分三年下拨,每年三万五千块。三万五千块,平均到一千零三十三间房屋,平均每间只有不到三十四块,可谓杯水车薪。幸亏有着先进村的称号,有陈扬的努力,和童四平的积极争取,省民政厅另外又给了十万块的专项补贴。十万加三万五千,就是十三万五千块,平均每间房子的补贴达到了一百三十一块。当时的建房成本,每间两层楼大概为五百到六百,看着还相差甚远。大家也都担忧,凭这一百三十一块,村民们能不能完成重建。可只有陈扬,却显得胸有成竹。乡领导李春阳来村里检查重建工作,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村两委会议上,李春阳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担忧。李春阳说了,但一时没人接话。但大家的目光,却都有意无意的往陈扬身上瞄。李春阳只好直接点名,“陈扬,你来说说。”“领导,我一点都不担心。”“哦,是吗?首先你回答,为什么不把十三万五千块钱全部发下去?”陈扬道:“直接的一次性发下去了,我怕有的村民不去修房子,而是把钱用到别的地方。所以我才建议,分期分批的发,房子修到一定程度的才发。”“这算你有道理。”“我为什么不担心呢?造一间二层的房子,成本大约在五百到六百,就算五百五十块。政府补助一百三十一,还有后续两年各三十四,一共一百九十九块。”“老房子的旧砖旧瓦旧木料,有一部分是可以重新利用起来的。我请几个木匠和瓦匠看过,他们也帮着算过。他们认为,只要加以利用,每间老房子的旧材料,至少可以利用一百五十块。”这时,蔡岳松插嘴,“扬,就如你所讲,一百九十九加一百五十,也只有三百四十九,离五百五十还差两百零一。”陈扬道:“咱们村这几年,已经基本上脱了贫,正在走向致富的路上,或多或少的手头都有点积蓄。岳松叔,这个判断你不反对吧?”蔡岳松点了点头。“我做过一个估计,这三百多户需要重建房子的人家,大概有两两二十多户,应该都有一千块左右的积蓄。也就是说,他们重建房子,根本就不成问题。”陈田春乘机开口,语气有些咄咄逼人。“陈副主任,即使这两百二十多户的房子重建解决了,那剩下的一百三十多户怎么办?”陈扬不慌不忙,“不错,还剩下一百三十多户,以他们的经济条件,是很难完成重建的。特别是那些孤寡老人和困难户,他们手头根本就没有钱。”陈田春又道:“说你的解决办法。情况我们大家都知道,重要的是解决办法。”李春阳也道:“是啊。陈扬同志,你有什么解决办法?”“我把剩下的一百三十多户,划分为三个档次。一是那些孤寡老人,咱们村里直接出资帮忙建房。二是那些绝对困难户,村里出资,每间房子补贴一百块。三是那些相对困难户,由村里担保,向信用社贷款,每间房子一百到两百块。”李春阳一边思忖,一边点头,“还别说,小陈说的解决办法,起码是个很好的思路。”陈田春道:“但我有两个问题。一是村里有钱吗?二是信用社同意贷款吗?”陈扬笑了,“陈委员,咱们两委会成员捐出来的八万五千块,完全可以拿出一部分,支援那些困难户建房。至于信用社那边,我已经联系好了,陈逸梅主任同意贷款。”蔡根夫道:“扬,你考虑得很周到。但接下来有个问题,三个档次怎么划分?要是划分不好,或不公平,那是会惹麻烦的。”陈扬摊了摊双手,笑道:“那就是咱们大家的事了。咱们这么多人,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了,难道连这个问题都解决不了吗?”李春阳道:“关于这个问题,我送大家六个字,公平、公正、公开。”陈扬道:“我还有个建议。”主持会议的陈生梅道:“扬,你直接说。”“对那些孤寡老人,我建议由村里统筹,集中建房,集中管理。他们的房子,按一人一间的标准,只建平房不建楼房。”童老贵附和道:“我支持这个建议。因为这样一来,不仅省钱,而且还省地,咱们照顾起来也很方便。”蔡福满和陈玉花,也先后表态,支持陈扬的建议。陈扬的这个建议获得一致同意。可陈扬还有话讲。“各位领导,我有一个个人请求。我老婆怀孕了,大家是知道的,家里没人照顾,大家也是知道的。所以,我想少担点事,请领导们批准。”会议室里,忽然静了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