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北美大唐> 257 当唐军(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57 当唐军(下)(2 / 2)

滚刀肉已然决定投诚。心理便压力小了些,他问:“廖大人知道皇上的下落?”

廖玉海哈哈笑道:“那是当然,这可是总司令与我亲口说的。你们想想,唐人除了是咱们汉人,与这鞑子同样有不共戴天之仇外,这番伐清是有个什么由头?还不是那乾隆老儿不识大体,断绝与大唐贸易往来,下诏侮辱大唐国格,又打伤大唐士人,抢夺唐人财物。要说唐人能宽仁,但这宽仁绝落不到乾隆老儿头上的。当日破城乾隆老儿就被天上飞来的大唐神兵给捉了去,现在已经不在咱们中国了,而在不知几千几万里的海外孤岛上,说不定放牧种地呢”

众人听了这话不由嘶的一声,有人道:“那可是皇上啊,就这么给抓走了扔去放羊?”

“假的吧。”

廖玉海看到众人的惊色,颇为满意,他又笑道:“你们知道吗,这内城四十几万铁杆庄稼,这些天一茬茬的让唐人装上那大车,同样送去大沽装船了。为什么?还不是大唐看着这群旗人碍眼的很,不愿意让他们留在咱们中国了,全都打发去海外种地开矿。咱们都是些土鳖啊,一辈子可能连京城头没踏出去过,可唐人那是何等的能耐,这天下是什么样,人家全知道,大清不过领这天下之土一隅之地,而大唐不知道在天底下有多少领地。地多了就有个毛病啊,伺候不过来,这唐人早年都是咱们中原出洋的李唐后裔,这人口不算多,可占下的土地可不知道有大清国几倍几十倍之多,而那些土人又不好用,还不是要继续从咱们中原弄人出去耕种?我听说了,这唐人本土,名唤珈州,风调雨顺土地膏腴,捏一把攥出油,没那些个旱灾水灾蝗灾之类的,是天下第一等的天府之国。主动投大唐的,都可以把家迁到那儿去,有个几十亩田地,那日子不知道要多么美。嘿,可是要是跟唐人对着干,比如乾隆老儿和他那几十万旗丁,统统打发到海外苦寒之地谁知道那儿有没有吃人的番子,冬天下雪会不会给冻死。”

众人啧啧称奇,有些人还觉得把平日欺压他们的八旗老爷们扔到那海外苦寒之地当真解气。可是廖玉海话锋一转,又道:“奈何大唐地实在太多,就是几十万旗丁都弄到那儿去,也不够多啊,唐人又想着不断拓殖。所以,唐人就有个主意,冥顽不灵的汉奸,一并都给弄到那边去,不是以前巴不得成为铁杆庄稼吗,现在就让他们做汉军旗人,跟满人一并做伴儿去吧。”

有人唯唯诺诺地问道:“廖大人,您说的汉奸是指的什么人啊。”

廖玉海呵呵一笑道:“自然是那些不愿意弃暗投明的人了,给清军打仗,还不识时务,既然如此,那只能把他们当成鞑子一并流放了啊。话说,这个流放还不是自个儿,唐人进了兵部把各位的兵籍册子都给收缴了,大家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至不济也有个兄弟姊妹什么的,唐人不是为了单纯惩罚什么人,就是为了开荒,那自然是全家都要去海外苦寒之地了。且说谁家没个老人啊,身体肯定不那么好,手脚也不灵便,这说不定还没等着到了那海外荒岛,就一命呜呼了。”

这些被俘的绿营兵终于反应过来,叫道:“你说唐人要把咱们也都流放到海外去?”

廖玉海摇头:“不是全部啊,凡是投了武卫军的兄弟,自然不会去那般苦地的,咱们就在京城扎营训练,有钱使,有命花。若是家中丁口多,这大唐富有四海,想去什么好地方就能去什么好地方,分了田地都是自家的,说是还能上学堂,将来也不用干这苦哈哈的大头兵了,当官不在话下。只是,总有那些不太灵光的,想要跟着鞑子一条路走到黑,那就是大大的汉奸,留不得,只能送走喽。”

刚才还讲不愿打生打死的士兵这会儿立即风向大变,忙道:“廖大人,咱们兄弟都是汉人啊,不愿意去陪着内城那些王八蛋们受苦,俺家老父老母经不得折腾啊。咱们愿意入这武卫军,还请廖大人跟咱们兄弟美言几句,不要将咱们发配出去。”

廖玉海半是诱惑半是威胁的,转眼就把这百十人全给忽悠了,看着这些人的惊慌模样,廖玉海还有些自得,要是照着这么个节奏,他至少能混个团长当当。他现在已经清楚了,这唐军里团是最重要的建制单位,这唐军派到大清国来的,总共也就不到十个团。到了团这一级,都能跟总司令说上话,那日后的升迁显然是没问题了。

他也很实际,知道就算自己能变成个团长旅长的,跟正经的唐军军官还是不一样的,所以廖玉海打算小心做人低调做事,搞好跟这些军官的关系。廖玉海头三十多年没学到什么打仗的本领,却长了一颗七窍玲珑心,他知道唐军正在筹划更大的军事行动,不然也不可能急着要招募武卫军出来。更多的绿营会被俘虏,到时候廖玉海能说服更多的人投诚,不过廖玉海打定了主意,就算自己真的侃下了一万人的队伍,他也绝不会真的去跟白南要一个师长当的。

开玩笑,大唐正规军里都没一个师长,他上来就当武卫军的师长,觉得木秀于林风不会催之吗?所以,自己得了大功,但只要求一个团长干,说自己本领低,资历浅,总司令必然对自己更有好感,认为自己知道进退,那未来的情况则更加看好了。

廖玉海想到此节,不由自己动力大增,廖玉海搞了一批像滚刀肉一样的家伙,开始在战俘营里来回活动,顿时战俘营里到处都是不投靠武卫军就要全家发配海外这样的谣言。

白南后来也知道了,觉得这还真的是个好办法,于是真的在战俘营贴了这样的告示。至一周后,战俘营的一万多名绿营兵,居然一个不落的全投诚了……未完待续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