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明末之誓死不降> 第一百九十一章 陕晋风云(十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一章 陕晋风云(十一)(2 / 2)

尝试了一下,吴三桂派出使者准备招降这批人马。在这个时代,攻城战很是难打,能不打最好不打,招降的人马还可以用作炮灰,作为接下来攻城的主力,可谓一举二得。

只是让吴三桂没想到的是,这帮反贼直接将自己的使者砍了脑袋,然后竟然还将脑袋高高挂起,以示不降的决心。

征战多年,吴三桂早已不是那冲动的少年了。见到反贼的侮辱行为,吴三桂并没有生气,只是下令进攻。

“传令,攻城!城破之后,一人不留!”

“嗻!”

接到攻城命令后,各部将官开始行动起来,按照之前制定好的方案开始进攻。

“轰!轰!轰!”

依旧不变的是攻城前的炮击。这个时代鞑子可是非常注重火器的,在前明手下屡屡吃了火器大亏的鞑子们非常善于学习,而在恭顺王孔有德和怀顺王耿仲明带着前明的精华,孙元化的心血投降了鞑子后,让鞑子不仅有了使用火器的能力,更有了制造火器的能力。于是,鞑子开始屡屡用火炮克城。

如今征讨陕北,吴三桂军中有大小炮数十门。

为了防止鞑子的炮弹击中城墙后引起溅石伤人,李太平特意找出了上千条棉被铺挂在容易伤人的地方。除去了城中军民所需,李太平也只多出来这一千条而已。

只是铺了棉被后,效果很是一般,没有抵御火铳弹丸时的那种能力。巨大的炮弹动能会直接撕裂那些薄薄的棉被,有的炮弹所带的热量过高,甚至还可以将棉被点燃。于是,李太平的策略失败了。好在,为了防止人员伤亡,他只在城头留下了少数的部队。这些值守的人都半蹲在女墙后面,抱着头祈祷上天的眷顾。

这个时代可实行不了步炮协同战术,当炮击停止后,鞑子的部队就冲了过来,这时李太平也命令团丁们走上了城墙。

只是,鞑子的第一次攻击迅猛无比,冒着箭雨就搭着梯子冲了上来,而刚刚拿起刀枪的泥腿子们则惊慌失措难以抵挡,甚至还有搬起石头却砸到自己脚的,一时间团丁们被鞑子杀气惊骇的士气大落。即使有数百人组成的甲兵四处救急,也阻挡不了败势。就当眼见城破在即时,李太平的后招派上了用场了。

数次攻占城池后,李太平收集到了上万斤的火药。利用这些火药他制成了一千多个**包。**包用麻布牢牢捆扎,内里塞了许多尖石,碎陶瓷等锐物。虽然**的杀伤力并不大,但是那骇然的声音,漫天飞舞的锐物,还有让伤者生不如死的痛苦,这一切都消耗了鞑子的战力,降低了鞑子的士气,一时间鞑子的攻击遇挫。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经过几次交战,鞑子攻势也没有那么猛烈了。而四营方面虽然**包逐渐减少,但是剩余的团丁也成长起来了。战争淘汰了怯者和弱者,练就了勇者,最终将造就强者。

于是,同州府城的战事便僵持起来。而因为李太平以己身堵住了鞑子的火力,于是四营的各地方部队的势力开始蓬勃发展起来,这也让延安的盟友王永强扩充了远比原来历史上更强大的实力。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