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第九十六章:长孙不可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六章:长孙不可杀!(2 / 2)

说完,便看向了自己的大孙子朱瞻基:“说说吧。”

朱棣的这番话,算是将这件事的罪魁祸首给确定了。

敢情这件事真是这位长孙殿下做的。

在场中所有官员们的注视下,朱瞻基缓步走了出来:“回禀皇上,自从孙儿接手锦衣卫后,便根据锦衣卫的信息查到了在京城中,以及整个应天府内都有不少的官员做着违背国法,贪污腐败之事。”

“孙儿身为皇家长孙,又行监国之责,对此等目无法纪的事情自然是绝不容忍的。”

“所以,孙儿在查获了这些官员们的贪污实证后,便将他们一网打尽。”

说着,朱瞻基便掏出了一份折子,继续说道:“这是这些贪腐官员们的人员名单以及证据详情,还请皇上圣裁!”

听着朱瞻基的话,众人一时之间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如果这些官员们真的有实实在在的证据,证明他们都有贪污之举,虽然这位长孙这一下搞的有些狠了,可却站在了大义之上。

让人挑不出理来。

随着那赵公公将朱瞻基递上的折子接过。

那坐在龙椅之上的朱棣粗略的瞧了眼,随后便又交到了身边的太监手中。

在早知道这件事的情况下,朱棣并没有太惊讶,只是将目光看向了下面的大臣们。

虽然嘴上没有说话,可态度却显而易见。

你们不是要答案吗,现在人家给答案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说吗?

下面的群臣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眼看着这件事就要这么随随便便的搪塞过去时,那站在下面的朱瞻基却丝毫不着急。

他很清楚,好戏还没开始呢......

果然,在整个朝廷都安静了这么一会儿后,一名大臣突然从队列当中走了出来,对着那龙椅上的朱棣说道:“启禀皇上,臣有话说。”

朱棣一抬手,示意其说话。

那下面的大臣顿时便转头看向了朱瞻基,问道:“臣想问殿下一件事,既然殿下早已查到了这些官员们的罪证,为何却要一直拖到现在才连夜将这些人处置呢?甚至连朝廷都不知会一声,如今朝廷上下各部措手不及,乱成了一锅粥,这可是殿下想要看到的?”

面对质问的朱瞻基,静静的等待着这人说完,随后在场中所有人的注视下,开口道:“敢问大人,何官何职?”

那人道:“回长孙殿下的话,微臣刑部右侍郎,赵濉。”

朱瞻基点点头,道:“既然是刑部侍郎,对国法自然是清楚的,倒是想问赵大人,我朝国法可有规定监国长孙办事需要向刑部交代的?另外,锦衣卫办案,本就以机密为首,若是透露给赵大人,万一赵大人与那些贪腐之人有所联系,此事岂不是平填波折?”

朱瞻基说话时,故意表现出一副胸有成竹的姿态。

好像在做这一切时,早就想好了应对的办法。

让人瞧着,还真是一个秉公执法的好皇孙。

而当朱瞻基在下面‘表演’时,那龙椅上的老爷子朱棣也在暗暗的观察着这小子,因为直到如今,他都还没有搞清楚这小子最终的意图是什么。

故意搞出这么一出,绝不可能仅仅只是为了处置这些贪官们。

不过,他也不急,就这么静静的瞧着他演戏。

而那刑部的左侍郎在被朱瞻基回怼之后,也不生气,反而是转身对着那龙椅之上的朱棣说道:“皇上,长孙殿下的话固然无错,监国长孙也不用向刑部交代。但是,微臣却觉得长孙殿下所图却并非这么简单。”

“微臣有证据,长孙殿下在之前处置泄露国策案时便暗中将抄家之财据为己有,向朝廷报上的数目只有抄家所获之三成,超七成全部被长孙殿下私自截留!”

随着这赵濉的话说完,整个朝堂上瞬间变的鸦雀无声。

谁也没有想到,这刚刚还很正常的朝堂辩论,一瞬间便有了这么惊人的变化。

要知道,如今在这被指责的,可是当今的皇长孙,是太子嫡长子,当今皇上的嫡长孙。

最重要的是,当今皇上对这位嫡长孙异常的满意,还将监国的权利交给了他。

可见对他的看重。

若无意外,这位皇长孙殿下日后便是妥妥的继任之君。

别说是抓捕了600多名贪腐的官员,就是直接将这600多名官员杀了,对他而言也不是什么大事。

可是,如今这赵濉当朝状告长孙殿下私下贪污。

这意义可就完全不同了,要知道昨夜那600多名官员正是被长孙殿下以贪污的罪名所抓捕。若是长孙殿下的这个贪污罪名被坐实,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最关键的是,这个罪名一旦坐实,这个贪污的污点就会跟随其一生......

在沉默了许久后,整个朝堂再次喧闹起来。

朝臣们议论纷纷,就是那龙椅上的朱棣,此时也皱起了眉头。

事情的发展,似乎渐渐的超出了他的预料之外,如果说朱瞻基那小子只是抓捕了600多名官员,以贪腐之罪问斩,他还能帮其扛下这些压力。

可如今,却有朝臣以贪污的罪名公然状告这小子,一旦这个罪名真的坐实了,这件事可就太被动了。

就不仅只是这次抓捕贪污官员这件事会变成一个笑话,这个笑话还会像幽灵一样,跟随着这小子一生。

这绝对不是朱棣想要看到的结果。

尤其是,那赵濉说的言之凿凿,掷地有声,还言明有实实在在的证据,这让朱棣不得不慎重起来。

而那一旁听到这话的朱瞻基,也是瞬间脸色一变。

对着那赵濉便喝道:“赵濉!你可不要信口雌黄!”

朱瞻基此番突然动怒,非但没有洗清他的嫌疑,反而是让在场这些老谋深算的大臣们看出了些蹊跷。

以朱瞻基皇长孙的身份,若他没有做这件事,那他完全不需要动怒。

也没有理由动怒。

可如今他如此神态,摆明了就是被人踩到尾巴后的应激反应。

就到这奉天殿内的所有大臣们心思各异之际。

那赵濉却压根没有理会朱瞻基的喝声,反而是再次看向了那龙椅之上坐着的朱棣。

因为他很清楚,这件事最终什么结果,还是要由这位皇上来裁定的。

面对这朝堂之上所有大臣们的注视。

朱棣皱着眉头,沉声对那赵濉说道:“你可明白此事若非长孙所为,你的后果是什么?”

朱棣虽然护犊子心切,可幸好昨夜他将老大家那老三,朱瞻墉给叫过来问过话。

在知晓他与朱瞻基这小子之间私下做的那些事情后,明白就算这件事是自家那大孙子做的,也不是为了私心。

同时,他对朱瞻基那小子也有绝对的信任,这小子,怎么可能是一个贪恋黄白之物的人。

真正握有权力的人都会明白,那些所谓的银钱对于权力而言,不过就是一个数字罢了。

朱瞻基那小子如今不仅监着国,还掌控着锦衣卫,整个天下能强过他一头的,也就只有他朱棣自己和朱瞻基那小子他爹朱高炽。

在这种情况下,他又怎么可能为了贪污一些钱财而处置那些贪腐之人呢?

所以,朱棣尽管心中担忧,却并没有直接阻止那赵濉说话。

否则,不管是为了保全皇家的颜面,还是为了保全自己那大孙子的清誉,他朱棣都会在第一时间命人将其拿下。

至于那公道.....

这世间若真有公道,也不会有那么多辛勤百姓饿死了。

面对朱棣的威胁,那赵濉也不知道吃了什么豹子胆,竟敢当面回道:“皇上,后果微臣自然清楚,若微臣所言有半点虚假,愿自刎于大殿之上。”

见这赵濉不仅不识好歹,还敢再次顶牛,朱棣的耐心也耗尽了。

“自刎大殿之上?你还没这个资格污了朕的奉天殿,若此事查明是你诬告,朕会让你明白什么叫天威不可干!”

“继续说,将你所谓的证据拿出来。”

赵濉道:“微臣遵旨。”

“还请殿下宣锦衣卫的都指挥使纪纲,以及前内阁首辅解缙上殿。”

听到这件事竟然还跟这二人有关系,尤其是那解缙,朱棣的脸色更加阴沉了。

毕竟,那解缙当初可是他亲手提拔起来的。虽说与朱瞻基那小子有旧怨,可他不明白在这件事上针对长孙,就是在针对他朱棣吗!

不过,朱棣尽管心中有些恼怒,却还是保持着冷静。

“来人,宣他们上朝!”

奉天殿外。

那纪纲与解缙一早便在这里等候着了。

当所有朝臣上朝之后,他们便出现在了这里,就是在等皇上的召见。

此时站在殿前,低着脑袋沉思的纪纲,眼眸中满是穷途末路下的狠厉之色。

若是那位长孙殿下能给他一丁点的生路,他纪纲也不会愚蠢到这种程度,在他朱家的朝堂中指责未来的君主。

可是没办法......

他不得不这么做。

因为那位长孙殿下,压根没有给他留活路!

表面看似对他还算信任,这次抓捕贪腐之人也交给了他去办。

可是他纪纲清楚,那位长孙殿下正私下里暗中查探着他府里的情况。

若不是他纪纲在这锦衣卫几十年,暗中培植了不少自己的心腹,否则他纪纲还真被蒙在鼓里,以为这位长孙殿下已经完全信任了自己。

既然那长孙殿下已经清楚了他府中有截留的秀女,那他纪纲与这位长孙殿下之间便再无任何回旋的余地。

这一点,他纪纲还是能看清楚的。

私养太监,截留秀女,这每一件都是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的大罪。

一旦事发,他便是十死无生。

所以,他必须在这位长孙殿下向他发难之前,将其斗倒!

哪怕会因此而触怒皇上。

但触怒皇上还有一丝的生机,若继续等下去,他纪纲绝无活路。

至于自己身边这个蠢货解缙,纪纲自己也不清楚他为何会答应做这样的事情,但既然他愿意,又管他为何那么蠢。

也就在这时,宫中的太监缓步走了出来,将他二人叫了进去。

待二人来到那朝堂中央时,纷纷朝着朱棣跪拜道:“微臣,叩见皇上,问圣恭安!”

可朱棣却压根没有理会他们,直接问道:“赵濉说你们有长孙私下贪腐的证据,朕问你们,此话可属实?”

听着朱棣的问话,纪纲恭敬的回道:“回皇上,微臣有!”

说着,便从怀中掏出了一份折子,其上记录的正是之前抄家那些泄露国策之人的财物账目。

其中详细的表明了这些财物的去向归属。

瞧见这一幕,沉默了有一会儿的朱瞻基,赶忙便配合着‘演戏’,神情激动的说道:“纪纲!你是在找死!”

听着朱瞻基的话,那纪纲缓缓回过头来,眼神中满是淡漠之色,缓缓说道:“殿下,微臣虽是殿下的麾下,但微臣食君之禄,自是要为皇上分忧的,还望殿下体谅。”

说完,便又转头朝着朱棣所在的方向,低着个脑袋的同时,说道:“此为物证,臣亲历此事,可为人证,若皇上还觉不足,可命人到城中这个地址查探,此乃长孙殿下亲自购置的宅院,那些截留下的财物,便全部藏匿在此处。”

听着这纪纲的话,人证物证俱在,似乎已经将朱瞻基此次的罪行坐实。

若不是他朱棣有朱瞻墉那小子作为底牌,以及清楚这纪纲能活到这个时候,还出面行背弃之举都是因为自家那小子故意如此,他还真是要难办了。

可现在......

就在这朝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中,朱棣顿时故作恼怒的看向了朱瞻基,质问道:“朱瞻基!你还有何话说!”

朱棣也配合着自己这大孙子飙起了演技。

听着朱棣的质问,朱瞻基的脸上闪烁一丝慌乱之色,连忙便跪在了地上,说道:“爷爷,这些都是他们在诬告孙儿!”

然而,老爷子朱棣却当即喝道:“爷爷?朕没你这样的孙子!”

“来人!给朕拖下去斩了!”

此话一出,满朝皆惊!

哪怕就是从始至终都站在一旁看戏,甚至还幸灾乐祸的那俩王爷,此时也瞪起了眼珠子。

而朱瞻基那老爹朱高炽,太子爷,更是第一时间便慌张的跑到了那朝堂之上,匆忙的跪在大殿之中,对着那龙台之上的朱棣喊道:“皇上,这孩子从小您就疼爱,虽说此番做了错事,可也不能斩了啊!”

听着朱高炽的话,那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瞧着这次玩大了,也赶忙跑了出来,对着那朱棣说道:“爹!大侄子不能斩啊,朱家人不能杀朱家人,这是爹您自己说的啊!”

“对!皇上,不能杀啊!”

眼看着那太子爷、汉王、赵王都纷纷跑了出来求情,那满朝的文武尽管对朱瞻基这位长孙殿下抓捕贪腐官员异常不满,可此时也都跑了出来。

尤其是那夏元吉,他户部可是因朱瞻基而受益良多,心中也一早就对这位长孙殿下钦佩不已,这时也赶忙出声道:“皇上,长孙不可斩!”

还有那被朱瞻基带回来的张本,如今虽然仅仅只是一个工部侍郎,可也帮着求情道:“皇上,长孙不可杀!”

一瞬间,这满朝文武皆是异口同声。

瞧着他们如此,老爷子朱棣的心里倒是挺满意的。

可这大孙子他怎么可能真的杀了,但想到如今依旧还没搞清楚这小子的真正目的,朱棣也是不嫌事大,故意吓唬着朱瞻基,嘴上依旧喝道:“为何不可杀?!朱家出了这么一个丢人现眼的东西,朕丢不起这人,来人!拖出去!”

听着老爷子朱棣的话,那殿中跪着的朱瞻基都愣住了。

这踏马不按套路出牌啊!

瞧着老爷子真的动了真格,朱瞻基那二叔三叔关键时候还真卖力,再次跑到了老爷子面前,一脸凝重的说道:“爹,大侄子不可杀,爹,您三思啊!”

“对,爹您不管如何责罚,不可杀啊!”

随之,朝堂上再次响起群臣求情的声音。

尽管这中间很多人也是被局势所裹挟的,但没办法,身在这朝堂之上,很多时候就得配合着演戏。

在这个时候逼迫皇帝杀自己的嫡长孙,就算今天你不死,日后你也必死。

面对这满朝文武的求饶,朱棣的口风似乎松动了些,他直直的盯着下面的朱瞻基,说道:“既然这满朝文武都替你求情,朕便姑且饶你一命,你自己说,你此次所犯之罪,该如何处置!”

朱瞻基眼见局势再次回归到预料当中,赶忙便对着那龙台之上的朱棣喊道:“孙儿知错,此次之后再无颜面对皇上,孙儿请皇上下旨,将孙儿打发到那北平城去,让孙儿为皇爷爷,为大明朝镇守国门!”

随着朱瞻基这话说完,他的最终目的也显露无疑,而朱棣也是在清楚一切来龙去脉的情况下,瞬间便将一切都想通了。

感情....这小子绕了这么一大圈,就是为了跑?

还北平?

你倒是会挑地方!

你那是去为国守国门去了吗?

你那是去享福了!

这个不成器的小王八蛋!

兜了这么一大圈,满朝文武陪着你演戏,还搭上了几百个官员的性命,就为了贪图享乐跑到北平去没人烦你?

在搞明白自己琢磨一晚上的问题后,朱棣恨不得当着这满朝文武的面揍这小子一顿。

想着这些,朱棣沉着脸,嘴角微翘的看向朱瞻基,问道:“去北平?为国守国门?”

那大殿之上的朱瞻基,瞧着老爷子此刻的表情,不知为何,心中突然升起一股不妙的感觉。

今天的老爷子,实在有些反常,可偏偏又瞧不出反常在什么地方。

心里琢磨的同时,表面上却还是故作郑重的点了点头。

“守个屁!来人!给我拖出去砍了!”

说话间,老爷子还抽空对着一旁的赵全使了个眼色,从始至终便一直瞧着爷孙俩演戏的赵全,自然是对朱棣的意思心领神会,赶忙便悄悄的退了下去。

片刻后。

被老爷子朱棣在宫中关了一晚上,连堆柴火都没给,冻了一晚上,满脸幽怨的朱瞻墉,缓缓来到了这朝堂之上。

此时的他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你们爷孙俩斗法,折腾我干嘛.....

可就算他心里再委屈,在踏足那朝堂之上时,也是不得不被迫营业。脸色一变,那幽怨的神色瞬间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副慷慨赴义、视死如归的表情,高声喊道:“长孙不可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