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第九十四章:简直是鬼斧神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四章:简直是鬼斧神工!(2 / 2)

如此,亦如兵法所言: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在这场较量当中,那纪纲便是一切的导火索,自家那小子故意泄露国策的情况下,那纪纲代表官绅阶级一方,主动的动手获取国策的详细情报。

这便代表对方已经动手。

而从其出手的过程中,瞄准了其弱点,一击致命!

诱敌深入、不动如山、顺藤摸瓜、敲山震虎、最后杀鸡儆猴!

如此招式一套打下,便使新政推行的事情在朝堂上再无任何的阻力。

即便是在整个南直隶内,也是让很大一部分人因为纪纲之事的牵连,不敢有分毫的不轨。

因为你一动手,他就能以之前所掌握到的证据来处置你!

朱棣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这暗中竟然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

还都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发生的。

而那小子竟然全程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一点消息都不露出来。

就是当初在那朝堂论辩时,他朱棣都没有发觉这一点,只以为是那黄俨做事谨慎,提前预备好了后手。

将那些人的罪证给坐实了。

却压根没有看懂在这朝廷论辩的暗中,竟然还有一场暗中的角逐。

在搞清楚这些后,朱棣顿时敞开的大笑起来。

这笑声充斥在整个乾清宫内。

让那正跪在地上等候的黄俨,以及站在角落当中伺候的赵全儿,愣愣的没明白怎么回事。

尤其是那黄俨,此时他那脑袋里还在琢磨着如何回答皇上接下来可能问出的话。

却不曾,等到的竟然是皇上的突然大笑。

不由的,傻在了原地。

而朱棣,一边大笑的同时,也一边畅快的回想着自己那大孙子玩的这一整套组合拳。

感叹自家这大孙子,还真是长大了。

使出的这些手段,竟然让他这个做爷爷的当时都没看明白。

可是笑着笑着,这笑声却突然哑然而止。

因为朱棣又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之前那小王八蛋的种种举动,倒是搞清楚了,可如今呢?

朱棣皱着眉头,再次在这大殿当中来回的走动起来。

这一幕,让一旁的黄俨和赵全彻底看傻了眼。

今儿这皇上这是怎么了?

一会儿沉着脸,恨不得动手杀人。

一会儿又开怀大笑,笑的那叫一个高兴。

可还没笑多久,这脸怎么又突然沉下来了???

这皇上心情阴晴不定,他们这做差事的,这心就放不下来啊

不过,显然此刻的朱棣并不会理会到他们现在的心情。

满脑子都在思考着自己这大孙子的举动,在那新政推行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后,为何又搞出来这些事情。

又为何留着那纪纲一直没有杀。

按照之前他在地方上的举动,这纪纲怕就是有十个脑袋都被他给砍了。

怎么会留到现在。

而既然留着,就一定是有用处的。

像纪纲这种已经做出了有悖于朝廷之事,若是放在他朱棣的手上,是绝不可能留着他的。最起码不会因为他的什么才能而留着。

若真的留下了,也一定是为了要图谋什么。

联想到之前,那小子故意在纪纲面前透露朝廷商议国策之事。

加上从那齐承口中所得知的,有关于处置抄家财物之事,那小子专门交给了纪纲办。

朱棣隐约间便觉得这小子一定是没憋什么好屁。

其他什么事情都没有执意交给那纪纲办,却唯独处置那抄家财物时却交给了纪刚去吧。

而他们能对那一批财物做出什么不可告人之事呢?

贪腐!

这是朱棣能够联想到的唯一答案。

也是最合理的答案。

表面上让锦衣卫查探京城和应天府内所有贪腐官员的名单和罪证,暗中又让那锦衣卫北镇抚司的指挥使齐承查探纪纲的罪证

这小子,有点意思啊。。。。

一时间,朱瞻基那小子的种种所作所为,激发起了朱棣的胜负欲。

他迫切的想要从面前的重重线索当中,找寻到朱瞻基那小子最终的目的。

这就好像常胜的将军突然遇到了一个有趣的对手一般。

心里痒痒的同时,很想与其斗上一场。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是他朱棣来做这些事情的话,他能将那贪腐交给纪纲去办,唯一的可能就是那纪纲已经得到了他完完全全的信任。

根本不害怕自己有这种把柄被对方所拿住。

除此外,就是作为上位者,故意将自己不在意的把柄交到对方的手中,为的就是要瞧瞧这个人会怎么办。

可是,这也是让朱棣最疑惑的一点。

在已经清楚那纪纲是个什么样的人后,在知晓了对方已经做出过背弃朝廷的举动后,也就说明这样的人压根不值得信任。

因为,这样背弃的事情,只存在不会做和无数次。

既然明白对方一定会背弃自己,那么,如果是自己,为什么还非要让对方做呢?

唯一的可能,就是故意要对方再次做出背弃的事情!

当然,在这个可能之外,也有可能那小子真的拿到了那纪纲的什么命门,所以,才不会害怕对方的背弃。

可若是如此,那小子贪污那些银子,又是为何呢?

那小子很缺钱吗?

虽说老大天天哭穷,可还不至于到了那需要贪腐的地步吧?

那这小子,要那么的银子,甚至不惜损了清誉,担上贪腐的名头

想起之前那小子坑他二叔三叔银子的事情,朱棣突然对着那地上跪着的黄俨说道:“去,你可知道老大家那三小子在什么地方?”

听到朱棣的问话,那黄俨还真知道这事。

因为之前在那些银子被运走的时候,他也很好奇,所以命人关注了一下,却只知道那些银子大概拉到了京郊一处山庄内。

是那三皇孙自己购置修建的。

想到这里,黄俨立马说道:“应该就在京城周围。”

闻言,朱棣当即说道:“去,将那小子给我找来!”

“是!”

随着那黄俨离开,朱棣依旧站在那殿中思考。

如今只要将那小子带过来问问,搞清楚那小子为什么要那么多的银子,这件事基本就清楚了。

要么真是为了银子而如此。

要么就是故意将把柄交到那纪纲的手中。

而整个天下,他纪纲就算有这个把柄,但是能够用这个把柄威胁到自家那小子的,也唯有他朱棣!

如果是要那纪纲将把柄交到自己的手中

又是为了什么呢?

可无论朱棣如何的思考,都始终想不通这个道理。

一个皇孙,还是一个颇为受宠的皇孙,日后的继任之君,为何要故意将自己的把柄交到别人的手上,还是一个绝对会背叛自己的人手上。

难道失去他这个做爷爷的信任,是他想要的结果?

还是说,他想要自污名声?

没有道理啊。

自己这个做爷爷的,还不够信任他吗?

自古自污的,也就是那些掌握了实权,却不得皇帝信任,害怕其造反的人。

可是,他朱棣从未这样想过啊。

甚至还在其面前表明了他是日后继任之君的话,虽然没有言明会取代他爹,但不至于吧?

这个道理,朱棣怎么也想不通。

如今唯一的办法,就只有找到朱瞻墉那小子,从他的口中得到一些信息。

或许那小子真的是为了银子也说不准呢?

想到这里,朱棣也只能是暂时让自己不再去思考这件事,等待朱瞻墉那小子的到来。

当然,还有他计划要去北边打仗的事情,尽管他迫切的想要搞清楚朱瞻基那小子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可到北边打仗的事情,也是不容忽视的。

这里面需要办的事情还有很多。

最起码在走之前,要先将家里的事情给准备妥当了。

甚至于自己的后事

年纪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这一点他朱棣比谁都清楚。

能活多久,不知道,但身为皇帝,不能这么糊涂的过。

大军开拔之前,先要将后世之君的事情给铺好了路。

最起码,这太孙的名头要先挂上,如此一来,便会顺利很多了。

就当朱棣琢磨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时,那离开乾清宫后的黄俨,此时也已经来到了皇宫之外。

看着身后带来的三四个人,黄俨有些犹豫。

今儿皇上在那乾清宫中说的事情提到了长孙殿下,如今去找那皇孙朱瞻墉,显然也是为了长孙殿下的事情。

自己要偷偷的去透露一点消息吗?

可仔细的想了想后,黄俨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如果这么做了,自然是可以得到长孙殿下更多的信任,也确实达到了示好的作用。

可是,为此而有可能触怒皇上,甚至被夺了官职打入天牢,这个代价还是太大了。

也不值得。

就算日后长孙殿下登基了,自己依旧也就只能做个东厂的厂公。

可如今自己就是啊

所以这笔买卖不划算。

想到这里,也就只能是作罢了,至于这件事会与长孙殿下有多大的关系,他黄俨不清楚,也看不明白。

既然不明白,就干脆不管了。

“走!”

随着黄俨的一声令下,与身后那三四名东厂之人一同朝着那京郊而去。

这三四人中,便有一个是当初跟着朱瞻墉一同来到这京郊之人。

整整小半个时辰的时间,黄俨一行人也来到了之前跟踪到的山庄之外。

瞧着眼前这山庄,黄俨也打消了命人先偷偷溜进去查探一番的想法。

因为这墙,足足十五六尺。

墙面还极为光滑,根本不可能翻进去。

随即,黄俨一挥手,身后那名东厂之人便朝着大门走了过去。

随着这院门被敲响。

很快,一个男子便打开了院门,瞧着外面的黄俨等人并不认识,顿时露出了警惕的神色,问道:“你们找谁”

听到这人的问话,那名东厂之人便立马问道:“三皇孙殿下可在此处?”

见这些人是找三皇孙殿下的,此人脸上的警惕之色顿时消失大半。

毕竟能知道三皇孙在这里的,可没多少人。

想到这里,那人便说道:“三殿下并不在这里,说是去了西边的矿区,估计晚上能回来。”

闻言,那东厂之人在瞧了瞧黄俨的脸色后,便对着那院中之人问道:“可知那矿区如何去?”

院中之人快步走出,指着山庄西面的一条路,说道:“就这条路,一路向西,约莫半个时辰便可到了。”

“好,多谢了。”

随着这东厂探子退了回来后。

一行人翻身上马后,朝着此人所指的方向赶了过去。

顺着这条土路,黄俨等人快马加鞭,毕竟之前那人说了,差不多要赶半个时辰的路才能到。

显然这个距离可是不近。

可随着他们大约赶了一刻钟的路程后,却突然发现,他们脚下的路变了模样。

从原本布满灰尘的土路,突然间就来到了硬路上。

瞧着远处仿佛连通天际的灰色大道,黄俨惊讶的与身边其他人一同拉住了缰绳。

当马匹停了下来后,黄俨当即翻身下马,蹲在那路面上,用手摸了摸,又敲击了两下,发现这路面异常的坚硬,如石头天然形成一般。

甚至拿出了腰间的挎刀,在那路面劈了两下,却发现压根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有一道浅浅的刀印。

虽然不明白这些都是什么东西弄成的,又是何人修建,黄俨还是起身继续骑马朝着远去赶去。

只是在这黄俨的心中,隐隐有种直觉,前面好像有什么东西正在等待着他似的。

又是差不多一刻钟的时间过去。

这一次,他们已经越过了一座大山,来到了对于京城,甚至整个应天府而言都十分偏僻的地方。

在他的印象中,这一片几乎一直都是荒蛮之地,几乎没人会来这里。

可当他们越过这座山坡,再次往前行进时,眼前的一幕,却彻底将那黄俨给看呆了。

“什么!”

黄俨手中的缰绳瞬间一拉。

站在那山坡上往下望去,尽管距离还十分的遥远,可因为所处的位置比较高,一眼可以望去很远。

在那远处,自己记忆中荒蛮的无人之地,此时却变成了一个个的大方格!

好像什么神明在这里作画一般,整整齐齐

尽管很多地方依旧还是荒草密布,可正是因为如此,才显得更加震撼。

尤其是看到远处的山坡之上,好似凭空出现的湖泊,黄俨忍不住的再次挥动马鞭,朝着那里赶去。

七八分钟后。

一行人来到了那处湖泊所在。

而来到近处后,黄俨更是看傻了眼。

这湖泊的面积,要远超他的想象!

仅是粗略的估计,从这里到对面的岸边,也有五六千丈的距离!

除此外,仔细观察这处湖泊周围,这里曾经应该是一个极大的盆地啊!

如今

怎么成这个样子了?

他记忆中,从未记得这一片有这么大一个湖泊的存在。

随即,他看向了身边的其他人,问道:“这里一直都有这么一个湖泊吗?”

听着黄俨的询问,众人都是摇了摇头。

唯独有一人,此时也如黄俨一般,满脸的不可思议,道:“厂督大人,属下在小的时候曾经在这里再往西的山里住过几年,属下从不记得这周围有任何的湖泊,最多也就是一些雨季积水而成的小水潭,哪里有这么大的湖泊。”

“若有这么大的湖泊,这方圆数十里,又怎么可能这么荒凉。也绝不可能没有村子啊。可是我们这一路过来也跑了很远了,却连一个百姓都没有,这不可能的。”

有湖泊的地方,土地必然肥沃,况且水多的地方,取水用水方便,种地是最合适的地方,怎么可能周围连百姓种地的地方都没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