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第九十二章:咱就说,你们就不能坚持一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二章:咱就说,你们就不能坚持一下?(2 / 2)

见这小妮子这么说,朱瞻基顿时在她脑袋上弹了个脑瓜崩,说道:“是官场复杂,不是男人复杂!”

胡善祥揉了揉脑袋,鼻子一皱,撅着嘴,很不服气。

“哼,我才不信你的话,才见面就将那张大人哄的团团转,还不知道以后殿下要怎么骗我呢。

。”

听着胡善祥的话,朱瞻基顿时便笑起来。

其实他之前与那张本说的那些事情,还真不是胡诌八扯的。

不然他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想到这些。

这些事情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不管是与老爹之间的交情还是老爷子对那张本清廉的夸赞。

只不过,这些如今都还没发生。

算起来,要是没有这次新政推行的事情,怕是也用不了多久这张本就会被调往京城做那工部左侍郎。

之后就会平步青云,直至到了老爹朱高炽继位后,升任兵部尚书,且兼掌都察院事务。

同时因为这张本的才能不俗,到了历史上他前身那一朝,也是留在身边被任用的能臣。

就当朱瞻基与胡善祥刚刚来到那大堂之中,命丫鬟泡了杯歇息时。

之前刚刚离开的郭济又灰熘熘的回来了。

瞧着那郭济走进来,朱瞻基不由问道:“郭大人,你不是随张大人一同去商议度田令推行的事情了吗?”

面对朱瞻基的询问,郭济脸上却满是尴尬之色。

瞧着朱瞻基一脸的疑惑,郭济还是解释道:“微臣倒是去了,不过张大人好像不太欢迎微臣......”

郭济说完这话,朱瞻基在愣了一下后,顿时大笑起来。

虽然他当时并不在场,可琢磨了一下那张本的心思后,朱瞻基哪里还会不明白,那张本是怕郭济这位长孙身边的红人抢了他的功劳。

想到这里,朱瞻基又如何能不笑。

不过,身为上位者,他还真不怕手下的人贪恋权利。

想升官还不好吗。

我带你升官就是。

但是你要能干,干出点成绩来让我瞧瞧。

这样的人容易操控,也好用,不用费什么太多的话。有功劳自己就冲上去了,根本不需要他费心思的去琢磨。

他最怕的就是那种整天无欲无求的人,面对那样的人,他身为上位者如何去激励他,感情吗

倒也不是不行,可最起码得是一个女人吧。

就当朱瞻基坐在那椅子上大笑之际,一旁的郭济脸上却满是无奈之色。

“行了,既然张大人胸有成竹,便让他去办就是了。你如今是南直隶新政推行总督办,只要结果是好的,你又有什么可担忧的。”

听着朱瞻基的话,郭济叹了口气:“殿下,倒不是微臣想不明白这些,只是微臣瞧着那张大人如此骄横,怕会出点什么变故。”

然而,对于郭济的担忧,朱瞻基却丝毫不怕。

一是出于对那张本的信任,毕竟是后世做到兵部尚书的人,对其才能还是要给予一些尊重的。

二是这张本主政扬州府仅二十年,还是永乐一朝以清廉闻名之人。

这样的人,不贪财,那对于整个扬州府的权贵而言便没有任何能拿到的把柄。

而以他近二十年在扬州府的根基,真想要推动度田令的贯彻,胜算还是非常之大的。

不过他也理解郭济的担忧,毕竟郭济并不了解这张本,从表面上看,这样一位独断专行的人,似乎还有点不稳当的感觉。

“郭大人放心吧,这位张本张大人,本殿下还是了解一些的。这样,你如今既然是总督办了,那该担忧的便不应该仅仅是这扬州府的事情,你带着手下那些人,还是预备预备整个江南地区度田令的推行问题吧。等扬州府这边的情况稳定后,你们便准备动身。”

见朱瞻基如此说了,那郭济也不好再说什么,躬身对着朱瞻基行礼后,便转身离开了。

三日后。

从到了这扬州府便二事不管,只知道到处领略这扬州风光的朱瞻基,又是这一大早上被人给叫醒了。

“殿下,殿下,那张大人还在厅中等候呢,已经候了一刻钟了。”

听着耳边胡善祥的话,朱瞻基感觉自己还在做梦。

“什么一刻钟了?”

闻言,胡善祥再次将刚刚的话说了一遍。

听着这话后,朱瞻基揉了揉双眼,疑惑道:“那张本什么时候来的?我怎么不知道?”

朱瞻基还以为是自己睡觉给睡忘了。

只听胡善祥解释道:“那张大人很早就来了,说了殿下还在休息后,那张大人就自己说到厅中等候,让殿下好好休息。”

“我怕那张大人等急了,这才叫醒殿下了。”

见是这么回事,朱瞻基便随意的点了点头,道:“行了,我知道了,你去帮我准备洗漱吧。”

说着,便想再次钻进被窝再眯瞪一会儿。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官员们似乎都喜欢上在这大清早的来禀报事情。

虽然已经记不得上次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可总感觉最近自己总是在睡梦就被人给叫醒。

“殿下!”

胡善祥无奈的喊了一声:“殿下,洗漱的都已经备好了。”

见此,朱瞻基也只能是无奈的从被窝里又爬了出来,起身的同时对那胡善祥说道:“还没嫁过来呢,就开始要当管家婆了。”

被朱瞻基这么一说,那胡善祥却只是浅浅一笑,似乎最近时日里的形影不离,让她已经习惯了朱瞻基这样的打趣方式。

随着朱瞻基准备好,缓步来到那大院的大厅中时。

那坐在椅子上的张本赶忙站了起来,对着朱瞻基躬身行礼后,笑着说道:“殿下看起来好像并没有睡好,是微臣打搅殿下了吗?”

听到这话,朱瞻基也是摇头道:“你们这些读书人啊.......要我说,知道要打搅,还不晚点来,你这不是故意搅人美梦吗?”

朱瞻基这样随口打趣的话,张本还真是没想到,可他也明白朱瞻基这样并没有什么其它的意思,便轻笑着回道:“那.....微臣一会儿再来?”

朱瞻基闻言赶忙说道:“得得得,打住吧,一会儿我去睡回笼觉了,你再来?说吧说吧,什么事。”

见朱瞻基问起,张本也就不再瞎扯,随之从怀中掏出一份折子,递到了朱瞻基的面前。

当朱瞻基疑惑的看向他时,张本便笑着解释道:“殿下,这是三日来扬州府内耕地登记报备的数目,其中大部分都是扬州城内权贵之府报备的数目,按臣计算,占了八成。”

见张本这么说,朱瞻基还真来了兴趣,翻开那折子瞧了起来。

要说这登记报备的耕地数目还真不是太多,最起码对于土地面积是镇江府三四倍的扬州府而言不算多。

共计三百七十八万亩。

如果按照八成来算的话,权贵官绅耕地报备数目达到了三百万亩。

是这样的话,那可就一点也不少了。

当初在镇江府时,将那七十八户官绅权贵府院全部抄家,清查出来的耕地也不过八十九万亩、房产三百四十九处。

而这张本,竟然在短短的三天内,没有听到他用任何强权手段的情况下,竟然登记备桉了三百七十八万亩,其中还有属于城内官绅权贵的至少三百万亩!

这老小子......可以啊!

还真有点本事。

也难怪当初见第一面便敢夸下那样的海口。

原本他朱瞻基还觉得这次最少也有一两个月才能完成的。

没想到他一出手没去清查百姓的,反而是用了三天的时间将权贵官绅的耕地给吃下来了。

“张大人,不出手则已,一出手惊人啊。”

听着朱瞻基的夸赞,张本的脸上也稍微有了些不好意思的神态。

“其实微臣也没想到,本来按照计划是打算在十天内先将城中权贵官绅们的耕地做一个详细清查的,却不曾想,这次过去与他们商议时,他们倒是答应的很爽快。”

“想来想去,微臣觉得还是托了殿下的福,毕竟殿下坐镇扬州府,那些官绅和权贵们根本不敢忤逆。”

可朱瞻基却在那张本拍自己马屁的时候赶忙拦住了他。

“别,做的好就是做的好,别什么事情都往我身上揽,我这长孙名头要是真有用,就该在我来前就主动上报了。”

不过,说完之后朱瞻基似乎又想起了什么,问道:“张大人,这扬州城里,就没有一些比较顽固,或者自持什么身份而拒不登记报备的人吗?”

刚刚还满脸谦虚之色笑着的张本,在听到朱瞻基这话后,却愣住了。

因为他实在没明白这位长孙殿下问这个是为了什么。

不过,在仔细想了想后,说道:“殿下,如今这扬州城内,还真没有您说的这些。最多也就是拖拖拉拉,不上心。但总体来说都是服从官府法令的。”

听到这话,朱瞻基的眉头不由的皱了起来。

见此,张本赶忙问道:“殿下是.......”

闻言,朱瞻基忙摆了摆手,说道:“没,没事,就是问问。”

“对了,这扬州府内的硬骨头既然都差不多看完了,那张大人便准备准备扩大登记的范围吧,各县里的也要尽全力的清查,此事关系重大,不可儿戏。”

随着朱瞻基的话说完,那张本赶忙一脸正色的点点头,道:“殿下放心,微臣定当全力以赴。”

“好,你心里有个主意就是了,另外,这次扬州府的耕地清查后,你也准备准备自己家里的事情,想来扬州府度天令推进数目的折子报上去后,朝廷一定会有些封赏的。”

“到时候若是我爹见着,怕是就忍不住要与张大人一叙旧交了。”

朱瞻基这话虽然没说死,但其中意思张本又怎么会听不明白。

一时之间,那脸上顿时红扑扑的。

毕竟,他等这一天已经太久了。

尽管他也明白这件事朝廷没有正式下发文书都不算,但既然自己面前这位长孙殿下说了,那基本上就算是板上钉钉了。

“微臣,谢殿下厚爱!”

“行了,去办差吧。”

“是!”

随着那张本离开后,朱瞻基脸上的笑容却渐渐消失了。

反而一脸愁容的坐在了椅子上,滴咕道:“这踏马都搞完了,我去哪找点人砍呢?”

此次亲自起来推行新政,原因无非有二。

一是此事确实事关重大,这是帮自己日后解决祸患的。

二是为了逃避老爷子的同时,以推行新政为名,在朝中故意得罪一些人。

好迫使老爷子主动将他调离京城。

可现在好了,人都主动报备了,他还能怎么办。

“看来这次还得靠锦衣卫了.......”

两日后。

乾清宫。

最近几日因为北边又传来战事的消息,老头子成宿的睡不着觉,满脑子的心思都放在了北边的战事上。

他上次出征刚回来没多久,那北边的蒙古部族便又开始了袭扰边境。

他朱棣如何能接受。

正思考着要不要再次出兵。

就当老爷子一门心思思考着这些的时候,赵全缓缓来到了朱棣的身边,在他耳边小声说道:“皇上,扬州府那边传来消息了。”

听到赵全的话,起初朱棣并没有在意。

还仔细的想了想扬州有什么事情。

可想到自己那大孙子时,顿时回过神来,说道:“叫进来吧。”

“是!”

随着一名小太监走进了内殿,朱棣倚靠着龙榻问道:“什么消息,说吧。”

来人躬身道:“回皇上的话,扬州府那边传来消息,到昨日天黑止,扬州府度田令耕地登记报备的数目已经达到了七百九十七万亩。”

听到这话的朱棣并没有任何的反应,而是问道:“多少天了?”

“回皇上,五天了。”

“五天?”朱棣眉头一紧,又问:“说吧,这次那小子又杀了多少人,抄了多少家?”

尽管对于新政推行需要以强权镇压,朱棣并不反对。

可这抄家和砍脑袋的事情不能一直做。

也不是长久的办法。

可那小太监在听到朱棣这番询问后,却是犹犹豫豫的说道:“皇上,此次,此次扬州府并无抄家和杀头的消息.....”

“没有?”

这话大大的出乎朱棣所料。

“有折子吗?拿来朕瞧瞧。”

对于小太监这话,朱棣有些不相信。

随着那折子递上去后,朱棣仔细的查阅了一遍,见真的没有任何关于抄家和砍头的事情时,这次皱着眉头缓缓抬起了头。

正当朱棣疑惑朱瞻基是怎么做到时,一旁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话的赵全,却突然来到了朱棣的身边,小声说道:“皇上,前两日东厂那边似乎还传来有折子,陛下似乎因为政事繁忙忘了看了。”

“有这回事?”

回想了一下,朱棣还真想起来了。

随即便起身来到了那书桌之上,按照记忆找了起来。

不过这事显然赵全更加的清楚,随即便在一堆折子压着的地方找到了那封情报。

递给朱棣后,朱棣便仔细的查看了起来。

这份情报中详细的记录了有关于长孙朱瞻基在前往扬州府后所发生的一切,包括那扬州府的官员们到码头迎接,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其中还详细的将那扬州府知府张本的信息罗列了出来,以便于朱棣查阅。

在看完这份折子后,朱棣终于是搞明白了。

也顿时笑了起来。

“这小子.....倒是瞧的明白。”

在搞清楚扬州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朱棣很快便找出了这次扬州府度田令进展神速的原因所在。

那张本,他是记得的。

只是这么多年来,基本将他忘在脑后了。

也是在刚刚的折子里看到点关于他的信息,才想起来。

那张本在扬州府做了仅二十年的知府,从靖难时便是,一直到如今,他要是还做成这么点事情,uu看书那才有问题。

不过,除了那张本的原因外,朱棣也清楚,如今整个南直隶新政推行的势头日益浩大。

这一点从南直隶各地报上来的一些折子就可以看出,那些就算老二、大孙子以及那杨士奇不在的州府,也都自发的开始了报备,尽管速度不可能与那些有人督办的比。

除此外,那西北部的老二虽然是在胡闹,可这胡闹却偏偏歪打正着,还真把那些平日里喜欢耍无赖的人给吓到了。

如此种种,才让扬州府的度田令进展神速。

如今江南地区江北二府之一的扬州府都已经拿下,基本上就代表了此次新政推行的势头已不可阻挡。

想到这里,朱棣便对着一旁的赵全说道:“传令给长孙,让他在收到消息后速速回京督办应天府的新政推行事务。”

“另外,给老二也去一道旨意。”

听到朱棣命令的赵全,赶忙应下。

而在那赵全和小太监纷纷离开后,朱棣却沉着一张脸,来回的在那乾清宫中走动。

此番新政推行的事情基本大局已定,剩下的事情不管是交给老大还是内阁六部都可以,已经不需要他操太多的心了。

倒是那北边的事情......

深知北边自古便是华夏最头疼外敌的朱棣,这一辈子的心愿就是将他们彻底的歼灭。

如今他老头子的岁数越来越大了,心里头那灭掉北边蛮夷的心思,反倒是越来越重了。

若此生能将这心愿了了,他这一辈子也足矣。

而将那大孙子和老二召回,也正是为了此事的安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