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大秦命运> 第141章 凡人皆贪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1章 凡人皆贪婪(1 / 2)

 商鞅变法为何影响那么深远?看看这些法令就知道了!

商鞅这个人,残暴少恩,却对大秦有不世之功;未得好死,但终集法家之大成…而他的变法,往近说是始皇奋六世余烈、横扫之根基,往远说却也堪称泱泱华夏真正进入法治社会之开端…那么,商鞅所制定的那些律法又是什么呢?

公元前359年,在秦孝公的鼎力支持下,商鞅开始了他的变法大计…而雷厉风行如他,同年便在秦国国内颁布了《垦草令》…算是作为变法的序幕…

垦草,顾名思义,即开垦荒草,亦即开垦荒地。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要想使秦国强大,首先得大力发展经济,而以当时之社会、当时之生产力,要想大力发展经济,就必须得大力发展农业…

而为了让老秦人老老实实种田开荒,商鞅也是用尽了心思:

首先,拔高农业的地位并抑制非农产业的发展,且尤其是商业,如此一来,从商无利,似乎只好种田;在此基础上,整肃吏治,令官员不得拖延公务、不得扰民,以让他们安心务农;而为防止他们心有旁骛,令中特强调农民不得学习诗书、不得同知识阶层接触…

总之,事无巨细,能想到的商鞅基本都给想到了,他极尽全力地去营造良好的务农环境,同时也费劲心思地不让农民产生务农以外的其他想法…

当然,在对权贵的处理上,商鞅也不曾含糊,削减特权,加入务农队伍,并施以统一的税收制度…

令行三年,成效顿显。也在这一年,商鞅被封为左庶长,并在《垦草令》颁布的基础上,正式开始在秦国实行第一次变法。

而这一次,商鞅主要颁布了早年魏国李俚的《法经》,但补充了一条:连坐法,且轻犯重刑。至于此前的《垦草令》则继续施行,并加以升级,确定以“农”为本业,而以商业为末业,对农耕方面也陆续补充了一系列的奖励措施…当然,也继续“愚民”,干脆直接烧掉儒家圣典…

在军政方面,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禄袭制,并以军功授爵,而止私斗,颁布了按军功赏赐的十二等爵制…

而户籍方面也作了改革,男子一旦成年,必须和父母分家,如此一来,税收及兵源均得以扩张,而秦国的军事、经济实力也更为强大…

数年后,秦国迁都咸阳,而孝公看着变法大有成效,于是又令商鞅在此进行第二次变法。

这一次,彻底废除井田制,改土地为私有,并许自由买卖;废除分封制,而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设县令、县尉之职;统一度量衡;户籍方面继续细化,五家为伍、十家为什,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变法之后,秦国大治,诸侯毕贺,天子致祚,而后来之始皇,横扫,一统宇内…

商鞅功大矣!

商鞅变法,最后商鞅为何逃跑,又是怎么被捉住的?

商鞅被车裂后,秦国百姓争啖其,商鞅很快就尸骨无存,这些百姓中有不少人,就是当年商鞅一次处决七百多人的家属和朋友。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在河东岸门取得一场小胜之后,不久便离开人世,太子秦驷即位,是为秦惠文王。

秦孝公是一个标志人物,在他的坚持下,秦国实行了军国奴隶主义,提高了军力,走上一统天下的漫漫长路。

秦孝公去世了,有些事必须重新洗牌,有些人不得不重新定位自己。相国商鞅,无疑是首当其冲需要重新定位的人。

商鞅的封地是六百里商於之地,有十五座城邑。在俘虏魏国公子卬之后,商鞅得封商君,封地在商於之地,名至实归。

商於之地由商密和於中两个地块组成,早在秦穆公时期,楚国就在商密筑城,晋国在於中筑城,针锋相对。

到了邲之战,楚庄王击败晋国称霸,晋国将於中献给楚国,六百里商於之地成了楚国一个整体地理单元。

后来楚国被吴国攻破国都,秦国派大军帮助楚国复国,作为回报,楚国将商於之地赠给秦国。

商鞅的封地商於之地,号称六百里之大,在秦岭东部,位于秦、楚、魏三国交界地带,战略地位重要。

商於之地海拔很高,南北两头都依仗险要地形修筑了要塞,如果有几万兵力镇守,绝对可以自成一国。

不过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封地不如秋时期有完整的自主权。战国的封地多是食邑,战国早期封君可以掌控一些戍守军队,到后期完全与军队划清界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