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大秦命运> 第104章 最后的柱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4章 最后的柱石(2 / 2)

南郡郡守韩腾,事后证明是原韩相张平之子张良密谋策划的。张平与父亲张开地共同担任五任韩王的宰相。张家被称为五代相国。而且张平有一个为后世熟知的儿子张良。

张良出于贵族世家,祖父张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亦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至张良这一代,韩国已彻底衰落。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故他心存亡国亡家之恨,并把这种仇恨集中于一点——反秦。

蒙毅此时通过蛛丝马迹,发现了“屠龙王”的影。

“国之将亡”这一句出自《墨子》。墨子曰:国之将亡,必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沟池不可守,而治宫室,一患也。边国至境,四邻莫救,二患也。先尽民力无用之功,赏赐无能之人,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於待客,三患也。仕者持禄,游者佼,君修法讨臣,臣慑而不敢拂,四患也。君自以为圣智而不问事,自以为安强而无守备,四邻谋之不知戒,五患也。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六患也。畜种菽粟不足以食之,大臣不足以事之。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七患也。

以七患居国,必无社稷。以七患守城,敌至国倾。七患之所当,国必有殃。

秦国下一个要被灭的国家是赵国。赵国可不好灭,赵国是秦国统一六国的最大障碍,因为赵国的名将比较多,战国四大名将,赵国有两个,一个就是廉颇,另一个是李牧。秦国也有两个,一个是白起,一个是王翦。这四个人的实力是不分伯仲的。

赵国地处中原之北方,方圆2000里,也是北方之强国。在赵武灵王时,倡导胡服骑,革新政治,富国强兵,国势为之一振。赵国北拒匈奴,南抗强秦,成为可与秦相抗衡之国。但赵武灵王死后,赵屡被秦兵攻伐,对本国良将廉颇、李牧等不予任用,竟听信谗言妄加诛黜。

赵国本是压制秦国的大国,实力与秦国相当。却因为三代不成气候的国王,导致最终的灭亡:

赵孝成王的长平之战,使得赵国彻底失去了与秦国争锋的能力。赵悼襄王在国力衰败的况下,一直南征北战,拖垮了赵国的经济。赵幽缪王宠幸臣,陷害重量,最终自毁长城,失去了唯一可以抵挡秦军的利器。所以赵国灭亡是再多人才都无法挽回的了,就算廉颇、蔺相如、李牧、赵奢这些人回来,又能改变得了什么呢?

李牧和白起,两人谁强谁弱,不好妄下定论。

白起功计,善使围歼战;李牧善于从全局考虑,事无巨细,总不出其意之右,领兵多年未尝一败,可谓一时无两。此点证明李牧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客观来讲,白起是当之无愧的将才,有勇有谋;李牧能功善守,综合型的帅才。

第一种看法:李牧强于白起。假设两人若是相对开战,就只能是一场消耗战,而打消耗战又恰是李牧所长,所以白终会败与李,或迟或早。

第二种看法:白起强于李牧。但白起的强不是他比李牧能力强。从长平之战来看,廉颇的防御阵地非常不错。白起找不到下手的机会,索就坚守阵地跟赵军玩消耗。虽然赵军的实力并不比秦军差,但赵国的国力,比秦国差一截。赵国到后期耗不起了,才转守为攻。但是战争主动权已经到了秦国手上,也就是说,就算是李牧挂帅也打不过白起。因为赵国的国力无法支撑他耗下去,秦军坚守阵地搞防守反击,都可以战胜赵军。

李牧到底有多牛?

他曾经打得匈奴十几年不敢南侵!

他曾经打得秦国三年内不敢攻赵!

他若在,赵国不亡!

一般人找不到的看书基地,搜索

≮完≯

≮本≯

≮神≯

≮站≯

手机输入网址Ьen谨记以免找不到我们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