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大秦命运> 第61章 吓退匈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章 吓退匈奴(2 / 2)

“好吧,林胡公主,不过你的公主称号好像名不副实啊?”蒙毅也不客气,直接怼了回去。

“对于你们中原人来,不到万人的部落的确不算什么,也没资格称王称公,但是我们草原人有自己的骄傲,不管你们中原人承不承认!”林胡公主胡月似乎被牵动了什么伤心往事,十分倔强地吼道。

“行,行……你爱怎么称呼自己都行。只不过秦国后宫的规矩森严,你千万保重!”蒙毅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和一个女人纠结,心想:有的是人,会招呼你,教会你中原人的规矩!

“秦王的后宫是怎么样的地方?”林胡公主胡月根本就不知道后宫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只好低声下气请教道。

“大王的后宫早就有各国的女人入住了,秋兰冬菊,各有千秋,都在费尽心机讨好大王。但是最可怕的是无穷的互相算计,你要当心了!”蒙毅见林胡公主胡月刚刚亡国破家,不忍心拒绝,只能大概地讲解一下。

“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林胡公主胡月忧郁地回头望了一眼阴山一眼,“永别了,我心爱的草原!”

半个月后,咸阳宫大殿。

“这次老臣未能取得大捷,请大王发落!”刚刚回到咸阳的主帅王翦主动请罪。

“老将军无须自责,匈奴是草原上兴起的强敌,更是把游牧骑兵的来去如风发挥得出神入化,更有匈奴首领头曼单于狡猾如狐,毕竟我们击退匈奴联军,此次就算我大秦小胜匈奴吧。”秦王嬴政自然知道军心和士气“可鼓不可泄”的道理。十几万秦军都等着领赏呢,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秦王嬴政当然不会让秦国军方寒心。

“我听闻老将军一直都未找到匈奴人的粮草大营,这是什么情况?难道匈奴人可以连续一个月不吃不喝?”秦王嬴政对前线具体情况,还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趁着大家都在,索性将问题摆在台面上。

“回禀大王,老臣以前也和匈奴人多有接触,因此对此事略知一二。”主帅王翦于是细细地解释起来。

听完主帅王翦的解释,蒙毅也开始真正了解了匈奴人的后勤供给是何等的高明!

战争就是打保障,古今中外概莫例外。中国古代行军作战历来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又有“皇帝不差饿兵”的说法。意思是,皇帝不会让士兵饿着肚子上阵的。毕竟,只有士兵们吃好、睡好,才有足够的体力穿上沉重的装备与敌人厮杀。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无法支撑大规模的职业军队,因此一般不会主动向外发起战争——隋炀帝、汉武帝算是极为特殊的例子了。但是,为什么生产力水平更低的匈奴,会经常入侵中原?别的姑且不论,他们倒是怎么解决粮草问题的?

一、闪电作战:匈奴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生活在北方的草原和戈壁深处,逐水草而居。丰盛的水草,养育了大量马匹,即“匈奴草黄马正肥”。充足的马匹供应,为大规模的骑兵作战提供了可能。

事实上,匈奴骑兵以其良好的机动性和强悍的战斗力,给秦汉王朝带来的巨大的困扰。匈奴骑兵的数量并不多,少则数百人,多则上千人。但他们来去无踪、打一枪就跑,让中原军队防不胜防。以汉朝为例,匈奴曾经三次大规模入侵上郡、云中,烧杀掠夺;当汉朝军队好不容易集结赶到时,匈奴已经从容退去,只给汉朝军队留下一队令人惆怅的背影……

在闪电作战的情况下,匈奴骑兵不需要携带很多粮草。还是举一个例子,以前我们出门旅行,乘坐火车,总要几天才能到达目的地,所以行囊里总少不了一堆方便面。现在出门乘坐高铁,半天就到了,谁还带方便面出门?

二、方便食品:说起方便食品,匈奴可能是中国最早使用方便食品的民族。北方草原除了盛产马匹外,还盛产牛羊。当中原民众因为要使用牛作为生产工具、对耕牛倍加呵护时,匈奴却将牛肉作为日常食品。匈奴骑兵的军粮,也是风干牛肉。具体做法是:将一匹牛杀掉,取出数百公斤的牛肉进行风干,变成十几公斤、二十几公斤的牛肉干,塞进一个牛膀胱里,由一名士兵随身携带。牛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营养丰富全面,其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一小块牛肉就可以维持人类的生存需求。一名匈奴骑兵随身携带的一包牛肉干,能吃上几个月之久,根本就不必要额外配备后勤保障人员。匈奴骑兵就是依靠这种高热量、营养全面的牛肉干,屡屡南下侵犯中原。

三、以战养战:前面说过,匈奴侵入中原后,总是免不了烧杀抢掠。这种做法,用《孙子兵法》来说就是“以战养战”了,即“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匈奴人未必研究过《孙子兵法》,但他们对“以战养战”这一套玩得很熟溜。匈奴骑兵在中原烧杀抢掠,一方面极大地削弱了中原的实力,一方面补充了他们的后勤,达到了“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目的,不像中原军队那样严重依赖于后勤保障。对于匈奴骑兵这种战术,中原民众十分头疼,却又无可奈何。

匈奴果然是草原人兴起的新霸主!真是不简单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