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朱熹笑笑,心说这姓丘的真是喜欢胡吹海侃,不过那充气轮胎倒是挺令人期待的。
一行人来到地头,其实地头上已经在收红薯了,没有必要对朱熹也搞面子工程。
朱熹饶有兴趣地看了红薯生在土中的模样,这玩意跟芋头一样的长法,但个头比芋头大多了。
张海三早就准备好了马扎,朱熹便让弟子们多看多问,自己坐在马扎上盯着,年纪毕竟大了,用不着跟年轻人一样傻站着。
张海三准备充分,还随身带了一杆秤,等到一块土收完红薯,便一担担过秤,最后统计的结果是:
“两亩四分地,产红薯两千一百斤,亩产合875斤,合525公斤。”
张海三报完数,朱熹心说红薯的产量看来真的很高,想想又问道:
“施肥了吗?施的甚么肥?”
黄干在一旁答道:
“据那农人说,也就施了些草木灰。”
“并未施那鸟粪石么?”
“并未。”
张海三在一旁解释道:
“这个农户初时不舍得用那鸟粪石,担心白费钱,到得后来知道了鸟粪石的功用,季节已错过,便不再想那鸟粪石之事。”
“原来如此。”朱熹点点头。
张海三顺势便道:
“当日精耕细作,红薯一亩能打一千五百斤,那是国公见证了的,这里是寻常土地,不比那水田,如今也能产百斤之多,足见这红薯乃是一种上好的农家作物。”
朱熹的弟子黄义勇亲眼目睹地中所出,心中颇感震撼,于是雀跃道:
“不知这红薯种引种到江西那面,也能如此高产么?”黄义勇是江西人,立时便想到引种回家乡,造福乡梓。
这回老丘不会再让张海三抢镜了,笑道:
“红薯适应各种土地,就能辽东、夏裔岛那样寒冷的地方也能种植一季红薯,稍稍打理一下,一季产六七百斤红薯,当是毫无问题,将来还可慢慢选种,育出良种之后,亩产轻松就能上到一两千斤。”
朱熹一听到夏裔岛,顿时来了兴趣,便问:
“那夏裔岛据说是苦寒之地,亦能高产么?”
老丘心说,朱熹也跑题啊,不过我喜欢,当时便显摆道:
“那夏裔岛的气候,其实跟辽东大体相似,冬天固然冷,春夏秋季也有一段气候适宜的时光,慢说种植红薯,就是种植水稻,产出也不俗。那里气候当然不如台湾,不过胜在地盘比台湾还大,最令人称道的是,那里盛产鲸鱼,渔群之多简直难以想象,况且还是不可多得的养马宝地,想象一下万马奔腾的情境吧!元晦先生,丘某有闲时,极想去夏裔岛看看,到时不知道元晦先生愿否同往?”
朱熹笑了起来,看样子真的很开心,摇摇头,道:
“老夫倒是想去那里看看,不过老夫年纪大了,不耐风寒,也耐不了长途海上航行,要不然老夫倒真的是想去看看。”
实地看过收红薯,又去看了收割水稻,高雄这边水稻可以一年三熟,随时都能种下水稻去,朱熹家乡福建就主要种植水稻,一看稻穗,就知道产量不比福建低。
最后走马观花看了看成片的甘蔗,长势也不错,朱熹考察特区农业便告一段落。
其实茅庚对于农业倾注的心血不多,也就是给了个三年免税的政策,但大宋的农民种地的热情无法阻挡,要不是传言台湾瘴气盛行,人多地少的福建一定会有无数农民蜂拥拥入特区。
朱熹心说,我殚精竭虑推行《经界法》,想重新丈量土地,结果愣是丈量不成。如今台湾有了成片土地,夏裔岛那边土地更多,农民都出来跨海种地后,福建的土地也就不会那么紧张了,到时丈量土地或许就不会有太大的阻力了吧。
朱熹将这个想法跟老丘一说,老丘心道,丈量土地这事儿要是摆到后世那阵,有了手持gps(手持gps面积丈量仪),丈量土地就是一简单活儿。后世的农村干部只须找个晴好的天气,不费什么力气就能丈量出权威的土地面积,想瞒报,门都没有!不过后世的农民不在乎那几亩地,你爱怎么量就怎么量。
老丘心道,这老头还真有一股执着的劲头啊,认准的事儿就是不放弃。话说漳州知州大小也相当于地市级领导了,没听说后世当了地市级领导还会自己辞官!
这老头坚持儒家的理想,这便是儒家的人格么?嗯,反正挺有追求的样子。要是搁在后世,恐怕要被讥笑为傻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