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山道:“卫公回去后,可以做主为仲道尽快择女完婚。在下自当催促蔡伯父在解除婚约书上签字。”
卫尚想了想,这事情可不是闹着玩的,万一自己一方为卫宁举办婚礼后,蔡老头却不同意解除婚约,卫家非背上“破坏礼法”的罪名不可。不行,一定得赶快拿到蔡邕签名同意的解除婚约书不可。
“三山先生,能否请伯喈兄尽快在约书上签字?”卫尚拱手说道。
马三山点头道:“自当如此!”
“那…”卫尚迟疑着问,“不知最快能在什么时候拿到这签了名的解除婚约书呢?”
“朝廷任命下来之日,自当亲手送上!”马三山微笑说道。
卫尚倒吸了一口凉气,有点气急败坏。这他妈都春节了,朝廷谁理这等事啊?
“三山先生,春节之期,朝廷非重大事务不奏啊!”卫尚委婉的提醒对方。
马三山微微一笑,拱手为礼道:“所以,我等都应当努力呀!”
卫尚张口无言。
坐在回程的马车上,卫尚还在暗暗的咒骂马三山。看来,只有上下多多打点才行,说不得,陛下那儿,也得去上贡一番才是!好在皇上现在卖官上瘾,打点到位了应该不难。
蔡府偏厅内,马三山向蔡邕详细的述说与卫尚会谈的结果。虽然知道要挟卫尚推荐自己可能会让蔡邕不高兴,但他也没有丝毫隐瞒。
果然,蔡邕听完之后,微微皱了皱眉头,说:“三山啊,卫家既然主动提出退婚,我们直接答应就是了,何必生出如此多的波折来呢?”
马三山解释道:“第一,如果直接答应卫家,一旦卫仲道死去,而昭姬依然活得好好的,对方就会心有所疑:我们同意得太痛快了嘛!到时就可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毕竟卫家的能量是很强大的;第二,要卫家举荐我为郡太守,除了增强事情的真实性之外,小侄确实有点私心。”马三山坦然的说道,“如今朝廷中宦官、士人两大集团争权夺利,地方叛乱风起云涌,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小侄之所以想做官,就是想为天下苍生谋福,让更多的百姓能安稳的生活,吃得好一点、穿得好一点,如此简单而已。但是,要实现这个理想,目前最现实的就是去做一郡太守,帮助一郡百姓。而伯父初回京师,举荐小侄在京师任职尚可,若要成为一郡太守,还是有不小困难的。而卫家雄踞大汉四百年,朝野友人遍布,此事于他们并不难。”
蔡邕虽然接受了马三山的解释,但心里仍有些不太痛快。“三山啊,既然做了就算了。但是,”他望着马三山,淡淡的说道,“你要记住,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呀!”
“是,谨遵伯父教诲!”马三山站起身来,深深一揖道。尽管心里不以为然,但这时的态度是一定要端正的。
“好了,这事我也会找朝中好友帮衬一二的。”毕竟人家是在帮自己一家,蔡邕也不再多说什么。“不过,郡守需向西园缴纳二千万钱方可任命,你有那么多钱吗?”
马三山微笑说道:“伯父放心,小侄家中薄有资财,支付二千万还是不成问题的。”
蔡邕倒是颇为意外的看了看他,就算自己多年积蓄,现在府内也没有多少钱财,这三山却是随便都能拿出二千万,看来正如他说的,他想当官不是为捞钱。这样一想,心里倒是有点欣慰的,毕竟自己没有看走眼。
正月初三,由司徒黄琬、太中大夫杨彪等十余位朝中大臣联名的奏章在朝堂上送到了灵帝的手中,是表奏马战马三山为益州犍为郡太守的。奏章上罗列了马战的情况:冀州巨鹿人,因黄巾叛乱逃难至颍川郡,作有《戍边》七言诗一首、创立了新的文学体裁——词,《临江怀古》传抄大汉各州郡。
灵帝觉得这马战的名字好像有点熟悉,想了想,问旁边的张让:“阿父,这马战是不是那个给琼浆美酒题诗的人啊?”
张让点了点头,俯下身在灵帝耳边柔声道:“陛下,这马战确实很有才华。”张让早就通过他的侄子收到了戏忠送过去的三百万钱,自然要在皇帝耳边吹暖风。
大将军何进也出班启奏,褒扬了马战一番,自然是许攸做了一番工作,何进对许攸还是很看重的,既然有人举荐,附和一番也没什么。
奏章中还建议调现在的犍为郡太守回京任太仓令,官员迁任又得交钱,所以灵帝又有了一笔进账,遂欣然同意奏章所请,朱笔批示节后下诏调犍为郡太守周维进京履任新职,待与其交接后,马战即去上任。
在洛阳而不是在任职地交接,也是汉灵帝的一大创举。之前出现了官员调任新职不愿交钱而不上任的情况,导致官位空缺,工作开展不了。后来灵帝就想出一招:在京城交接工作。如果不交钱,则此官职继续卖,原官员任职到新官到任为止。
至此马三山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大汉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