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穿越架空>汉末卫公子> 第四百六十一章 张鲁妥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六十一章 张鲁妥协(1 / 2)

 张鲁的性格倒显得颇为温和,事实上,很大程度,他割据汉中,也是为了对得起他祖上留下的基业,同样也是被刘焉得故意纵容逼迫。这样的人物,便是一个守成有余,进去不足的典型。

当一个强大的势力对他表现出微微的敌意开始,这样的性格先想到的,注定将会是保全自己为优先。故而,在另外个时空里,张鲁闻之曹操南下的时候,选择的却是投降,而就算被他那个脾气刚硬的兄弟张卫怂恿开战,战败后,也没有将事情做绝,只封存了粮仓,而断了自己的退路。

与其说,贾逵出使汉中为的让张鲁低头,更确切点,不如说瞒过张卫的眼睛。

毕竟张鲁的温和派虽然把权,但大多数汉中的俊杰都不愿意就这样将汉中的主权拱手相让。而贾逵提出的通商建议,基本上,便是将汉中的天险屏障自毁长城。

河东,行这五丁开山之计,本身上,便颇为阴狠。

正如同杨松一听到贾逵的话,就能惊愕的猜到河东的意向,张卫,杨任,阎圃等主战派恐怕才是最为殚精竭虑的一批人。自然而然,反对的声音才最是强烈,强烈到足够左右张鲁的决断。

而杨松,杨柏两兄弟将会是重新左右张鲁决断的筹码,也是贾逵暗中拜访者河东这些年来布置许久的棋子的原由。

张鲁能够割据汉中这么多年,自然不是愚钝之人,天下大势所趋,自然是心思透亮。要说起他自己来,或许更多的是将心思放到祖父张陵开创的五斗米教上面,对于逐鹿天下反而到没有多少上心。也正是如此,即便当初雍州大乱的时候,张鲁完全有实力出秦岭去参合上一脚,却没有轻举妄动。

而河东如今的强大,有目共睹。当贾逵前来的时候,张鲁也知道,汉中恐怕也不能再坚持多少和平的岁月了。

正如同卫宁所判断预料的,当贾逵面见汉中群臣的时候,软硬兼施的话锋藏满了咄咄逼人地气势,已经足够表达出河东的意向。

所谓通商而修葺栈道。开放蜀道山峡的防备,这确实是一个强人所难的要求,无理性已经很高了更多的说起来,还是河东的一次强势试探,试探汉中到底面对这天下局势选择地是什么样的态度。

让贾逵比较满意地是张鲁在接见与他地时候。即便是张卫。杨任等主战派怒气冲冲。仿佛要将他当场问斩。张鲁也没有断然表示拒绝。那么从其中也能判断出。张鲁对河东强大地惧怕和犹豫。

张卫等主战派地分量。也不过和张鲁地降意所持平。而杨松。杨柏两兄弟地出现。便是压倒天平地筹码。

杨松能够得到张鲁地信任而扬名汉中多年。本身是有眼光和才华地。不过贪婪地内心。早将他早年地才华所腐朽干净。对这样一个人物。自然而然皆是受到河东上下地鄙夷。但鄙夷归鄙夷。这样地人物。何尝不正是利用价值颇高地对象?河东对杨松地拉拢。也可谓是不遗余力了。

事实上最后说起来。河东对汉中地攻略。也决然没有孤注一掷地将筹码都放在杨松这样一个贪婪而忘恩负义地人身上。

阳平关即便能够逼迫张鲁行五丁开山。将蜀道地艰难所尽可能地减低到最弱。但也还是困难重重。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太白一诗几乎已经将古代地蜀地艰难描绘地淋漓尽致。更别提在这样一个乱世。百业凋零地时代。

投放在汉中地物力。人力。虽然在半年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但实际上。最保守地估计。也不容乐观。而子午谷。便将会是另外一道重要地奇军。

实际上子午谷并非如同三国演义中那般默默无名,包括三国志在内的史记都数有描述。比如李郭之乱时。三国志中便有描写雍州之名过秦岭数万避祸汉中便是通过子午谷的。

而就是这样一个连接雍州和汉中地通道,张鲁自然不会不知。贾逵以及杨松。杨柏两兄弟的作用,不单单是压迫张鲁屈服,同样也是隐没雍州对子午谷的野心。

明计,阴谋,双管齐下,贾逵的使命,能逼迫张鲁屈服甚至投降固然是好,但若不行,张卫等主战派不顾张鲁的命令而悍然出战阻挠,或者张鲁不愿屈服,注意力也势必停留在阳平关一线,而对比起子午谷攻势的低调,贾逵的大张旗鼓也正是为了吸引汉中的注意力而为之。

杨松,杨柏两兄弟,自然能够感受到卫宁的雄图,天性懦弱而贪婪地性格,早已经被河东庞大得金钱攻势所腐朽。对于贾逵不置可否地回复,杨松也没有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忠贞,自然献媚地巴结了上去,拍着胸膛愿意为河东效犬马之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