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穿越架空>汉末卫公子> 第四百三十五章 博谈世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三十五章 博谈世界(1 / 2)

 在这个时候,集合在邺城的袁绍十五万大军,用最快的速度剪除掉刘备的影响力,将任何一个胆敢反对的声音所消灭,闻得河东的动静,将卫宁逼迫出安邑,逼迫出太行以西这个乌龟壳子,显然已经达到了目标。

现在,吕布的重用也并不那么明显了,真正的重量级碰撞,在数十万的会战当中,吕布就算再勇猛,也掀不起什么波澜。而他手中那区区两万来人,在攻打邺城时折损了大半的兵马,又还有什么作用呢?

当然,要利用,自然便要利用彻底。

邺城和泰安让给他?笑话!

谁知道,这样一个脸面反复,立场不坚的家伙,什么时候会倒打一耙,反而又调转矛头对准河北。以前他可以背叛丁原,可以背叛董卓,可以背叛刘备,也依然可以背叛他袁绍!

在袁绍的催促下,吕布显然对站在刘备后面的大靠山也颇有怨恨,说起来,和河东之间的仇恨,吕布也并不算轻。当初诸侯共讨董卓,虎牢关本该是他扬名立万的战场,却也是他第一次失败的地方。

无论是典韦嗜血的勇猛,还是黄忠那追星赶月的一箭,披头散发败逃,更在众目睽睽之下,吕布一直还记得那一场印在骨子里的耻辱。

既然袁绍要挑起战端,或许在以前会惧怕河东强横的力量,可在这个时候,既然有了另外一个不逊色的实力协助,吕布自然乐得去找河东的麻烦。

在袁绍调拨了三万兵马与颜良后,吕布在袁绍的要求下,欣然应诺随军一起南下出征。这个时候,袁绍的实力确实庞大。吕布的高傲也暂时收敛了起来,邺城固然是答应给了他的,但如今在邺城地可是袁绍的整整十五万大军,就算袁绍在这个是反悔,也是没辙的。\\\\\

当然,吕布还是颇为乐观,自己帮助袁绍做了这么大的事情,以他豪门望族的身份又如何会食言呢?

唯一感到忧心忡忡的,便是张辽了。事实上,在当初袁绍派遣辛评前来策反招降的时候。他便隐隐觉得不妥,刘备固然现在与他不和,但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比起袁绍这条虎狼来说,要可靠得太多。一个具有压制性力量的所谓“盟友”,比起一个势均力敌,背后却还有另外一个强横靠山的势力,自然还是后者比较可靠。而显然。袁绍地打算。本身便是要挑起整个北方的大会战,在这样一场无论是数量,质量,庞大的军力下,张辽决然不会认为。现在的那区区残兵,能够有什么作为。

事实上。张辽认为,吕布的退路并不应该与刘备一刀两断,而彻底的倒向袁绍一边,在如今两个强大实力的角逐下,胜负之间并不明朗,在这样模糊的视角下,贸然选择一方下注,极不明智,站错队是很可怕地,重则倾家荡产。一无所有。在张辽看来。就算河东有各式各样地隐患,但并不就这样代表河东便会被河北所击败!万一。假若,要是河东赢了这场战争呢?在面对这样一个一统北方的霸主面前,那吕布如今区区一万多人,又将如何?南面曹操已经与他水火不容,再得罪了北面,天下还有何处足可与他容身?袁绍这个虎狼,与虎谋皮,无疑是自讨苦吃,更别提,在与刘备决裂甚至是彻底得罪河东的时候,基本上,便已经将自己放在了没有退路上。

太多的忧虑一一浮在了张辽的眼前,甚至觉得前面地道路,一步一步的接近深渊,吕布地选择,无疑便是将麾下所有人的前程都带进了不可看见的危险泥沼。

呵,一万人啊,在这样一个整个北方的大决战中,又能起什么作用?不过依旧是给他人做为炮灰而已,而一旦失去了这些最后的力量,所谓的邺城,所谓的泰安,就算袁绍不食言付出,又还有什么力量去经营,去守护?一切都是空谈而已。

而在彻底站在河东的对立面上去,又一次背负着可耻的叛名,无论如何,这个天下,基本上,便在没有他们容身之地了。就算如同以前一样东躲西藏,也再也做不到。

张辽已经越发心灰意冷了,在袁绍劝降策反时,他的良言相谏,始终不能在吕布地心中压过,袁绍许下地庞大虚幻的利益时,张辽,便已经对未来地局势不报什么希望了。

一个信仰般的英雄,越发背离了自己的期望,意志陡然的崩塌,实在让他天旋地转,甚至不知道,未来自己该何去何从?

他想看着他敬重的英雄一路叱咤风云,一路扬名立万,却不应该是这样趋炎附势,这样短视的只看到片面而飘渺的利益便一头扎了进去,不考虑后果。

所以,当袁绍提议让吕布会同颜良一同南下的时候,张辽终于是没有在发一言一语,心中苦笑,就算是这个时候再上去劝谏又能如何,被利益,怨恨,嫉妒蒙蔽了心智的主公,又如何会听得下去?

张辽甚至敏锐的察觉到,在自己三番五次的和他唱对台戏的时候,显然,自己的主公已经越发不待见自己了。

五月中,吕布尽起本部一万兵马,合并袁绍麾下颜良三万马步,连夜南下,逼近河内……

在卫宁还未到来前,坐镇河内的徐晃,早便已经亲自领兵进驻朝歌,另调兵五千,镇守牧野,以此为屏障作为抵挡袁绍大军的前哨堡。

朝歌虽只有一万兵马,但,在不久前,便已经收到来自汜水虎牢关的赵云遣使相告,自南渡河而来的兵马两万,不日便能抵达。

同样,作为定心丸的还有卫宁来自安邑的消息。五月初,卫宁便已经亲自领兵六万,出兵箕关,到达河内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而在这之前。吕布和颜良兵马气势滔滔扑来,以一万五挡四万兵马,徐晃依旧凛然不惧。只要能挡下五日时间,后军援军一到,朝歌,牧野一线,便将让那四万兵马含恨而退!

当然……前提是在五日之内,并没有袁绍后军压境的情况下!

局势不明,徐晃也绝对不敢擅自判断,但对卫宁在这危难时间里依旧毫无保留的信任。似乎已经让徐晃找回了昔日并肩作战,同甘共苦的感觉。事实上,他本便是河东人,又出身寒门,在卫宁一手将河东带到了煊赫地高度,百姓安居乐业,寒门晋身已经并不是障碍,徐晃便已经对卫宁没了昔日的敌意。

但。那一层坚冰。却依旧还有最后一道薄薄的阻碍,始终让他难以启齿,便是背弃杨奉的不忠之名……

在信念和立场的摇摆下,徐晃只能用这个放肆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死战……!如果可以,甚至愿意就这样在保卫河东的战场上。流尽最后一滴血。在这个时候,不管是河东还是河北。显然已经决心要将对方彻底从大汉的版图上抹去。袁绍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在看到河东越来越强大,而卫宁也越来越不愿意看到有这样一个猛虎一直卧在自己的家门旁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