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穿越架空>汉末卫公子> 第一百一十七章 开馆授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七章 开馆授徒(2 / 2)

卫宁这才发现自己又露了口风,不由得赶紧咳嗽了一声。又道,“呃,那只是我随口说地个时限而已。我意,便是借助我卫家财力,尽召河东名医,合共开一家医术学馆,用以培养治病医者!”

“开馆授徒?”卫三神色有些古怪,这天下间,只闻有士子求学的学院,以及不少贵族支持才得以成立的武者行馆。这样一个公共集会授业之所首先必须要得到当时的贵族阶级地认可,例如这一文一武,都是正业。

但与工匠之类的一样,在当时医生不过也是一些旁门杂技,属于工类,只能口述相传。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大开学馆培育学生。同时,自古便有藏私之论,尤其以高明的手艺更为保藏地严密,即便有卫家做支持,那又如何让那些高明郎中倾囊相授?所以卫宁所说的话,在卫三听来,确实有些骇人听闻了。

“开馆倒不需多虑,有我卫家在河东的权势。如今皇威暗弱,不需要将它做的明目张胆,只言是我卫家私有产业便可,那其余世家也必然不会有甚蔑视之意。就算这样不行。他日便将其纳入军队体系,作为兵将培养,也无人会议论。只是这些兵士,不过行的医职罢了!”卫宁笑了笑,这才淡然答道,“至于让他们倾囊相授,别人我不敢断言,但这薰杰一路求学,精研医术,该不会藏私才对。”

“我昨日曾找人打听,那董杰乃是交州人氏,正是苦于自己医术不足,对于许多疑难杂症而束手无策,加上交州地处大汉边疆,山越之民频频作乱,而北方医术无法流通入内。这才北上一路讨教求学,精研自己的医术造诣。你可知道,他那一身医术是从何而来否?呵呵,却是自己翻阅医术自学而成!此人在这方面确实有着惊人的天赋,但是终究还是苦于自学,没有更大的成就,倘若有人教导,未必不如张先生!既然如此,一个求学而感念医术无法流通传授的人,要让他将自己的本领教导给许多人,想必他必然不会推脱!更何况,交州何处?此地之人多是山越蛮族和汉人群居,那董杰出自这里,本性也不该如同那些酸腐之人才对!”卫宁看了卫三一眼,反倒是自信满满道,“即便是只有人一个人愿意传授自己所学,也足够培养出不少合格地郎中行走天下了!其余人,有我卫家权势,要召来也不难,就算他们不肯将自己的独门配方传授出去,我也有的是时间来敲开他们的嘴巴!”

“事实上……若此事能成,于我是大幸,但与天下相比,才是真正的大幸啊!”卫宁闭了闭眼睛,不知何故,他的心里蓦然有些激动,却也正是为了这个计划。

西晋代魏,三分归一统一。而后五胡乱华,扰乱天下。真正地原因确实也正是三国连连征战,导致人口锐减。但实际上,这锐减的人口,却也有许多,是死于各种因为战乱带来的疾病。

卫宁此举,确是也为了这些方面有所考虑。

他日天下大乱,诸侯并起,若有系统的军医保障体系,那对于军队的战力有着绝对好处。同样,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甚至是其他数不胜数的大战带来的人口伤亡,这些尸体的处理,一个草率,必然引起大规模地疫病泛滥,而若能有效控制病情的扩散,同样也救了不少性命。

而让高明医者开馆授徒实际上在卫宁脑中是早就有过的想法,在当初知道自己“仲道”表字的时候,遍访天下名医,却无人能治,华佗,张仲景之辈四处游医,若非机缘,难觅踪迹,卫宁便想若这些医者能将自己平生所学传播出去,那该救得了多少人地性命,比如,华佗的青囊书就绝对不该失传。

一但开了这个先河,让军阀尝到了甜头,那例如工匠之类的技巧,即便是贱业,日后让人将技术传播出去,也必然带动整个科学文明的进步。在这堂堂五千年的文明之河中,到底有多少璀璨的发明因为这社会构架的歧视与打压下,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士农工商,其实正是一个有序的循环,每一个环节都必定影响其他的走动。卫宁取其工入手,工匠所需,正该让商人四处游走贩卖,商业的蓬勃发展,也必然带动士族的享受,还有务农的增长。

最后,便只需要从最根本的政体上,改变这一切。而卫宁首当其冲选得“医”,表面上便是为军阀服务,而军阀得到了好处,要推行也必然少了许多阻碍。

“唉……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只要到时候天下遍地到处都是这些医者,到处都是那些工匠,又或者商人蓬勃发展,能给诸侯带来利益,那也阻力必然会小上很多。那这个政体的变迭也不是难事……他最终还是需要有一个强力的人物来推动,大不了,我来做这个人物变是!”卫宁紧了紧拳头,喃喃自语道。却不曾发觉,眼睛里颇有些斗志在缓缓燃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