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奶奶留在家里看顾着睡在一起的姐弟加上小玛丽,爷爷,妈妈,马婶把带着2500件,足足装了8条麻袋货的众人送上了火车。(顶点小说手打小说)
短短3天,在马婶又召集了几十名妇女在按件计酬、多劳多得刺激的努力工作下,库存已经涨到了4000,小叔紧急的上街采购了一批麻袋,现在都堆放在马婶家的屋子里。
火车鸣着汽笛,带着两家人的梦想跟期望,向着县城的方向缓缓的驶去。
一整天,周亮看着回到家的爷爷都心思不属,晚上妈妈跟马婶下了班回到家里的时候,小叔他们还没有回来,除了3个小孩子,晚饭大家吃的都有些心不在焉,这时候的乡镇只有区区几个重要的单位里有电话,其他的地方通讯还基本靠吼,大家都不知道县城里大伙的消息。
吃过饭,马婶也没回家,大家悄没声的聚在一起,熬着时间,等着晚上的火车进站,下午没回来,就只剩下晚上这班火车了,大家都在等着小叔他们回来,有担心,有盼望,有胡思乱想,总之,各个都在忐忑的等着答案。
当当当,钟声敲响,7点了,按时间算火车到站大概十多分钟了,按火车站到家的时间应该是快到了,肃然外面天已经擦黑了,大家还是都涌了出去,望向火车站的方向,远远的,4个模糊的人影慢慢的向着这边走过来,天黑,看不清楚,大家都没动,慢慢的,走近了,已经能分辨出是小叔他们,爷爷摆摆手,拦住想迎上去了大伙,大家在原地默默的等待着结果。
到了跟前,借着微弱的光,看到的是一张张笑脸,爷爷伸手,等待的大伙终于放下心来,爷爷挥挥手,领着大家进了屋,
小姑已经迫不及待的拉着奶奶去厨房找吃的,大家伙依旧围坐在圆桌旁,听着小叔汇报着这次进城的经过。
小叔这次进城,几个人拎着麻袋刚出火车站,就见到以前的熟人,现在已经称之为商业伙伴的摊主陈锋和周志成,这几天两人在火车站旁边的集贸大市场里出摊,有不少同行都在打听着发卡的事情,还有不少的回头客,这不,两人打听着从青山乡开过来的火车时间,直接到火车站来等着了。
看到小叔一群拎着麻袋出来,俩人迎了上去,接过了麻袋,边走,边跟着唠起了嗑,小叔向俩人介绍了下马叔,来到两人的三轮车边,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让俩人验了货,点清了货款,说好以后一周会到市场里走一趟,要是有些什么进货换货的,到时候再详谈,跟忙着要去出摊的两人说好,这几天自己天天早上都会赶这班车进县城,最近要是有什么是还要劳烦老哥俩到火车站堵自己,现在也没啥好的联系方法,自己最近又脱不开身,希望理解。
陈锋跟周志成俩人听完,纷纷点头。之后俩人分别驮着已经点清数目的货物离开了,临走前小叔又交代俩人说到县城里其他几个代理人这几天就会确定下来,对于二级乡镇上的事情,要是想好了,最好是尽早的比较好,虽说自己这边不会向着下面散货,但是别的代理人就说不好了。
回过身,小叔把点清的货款教给了马叔保管,四个人拎着麻袋雇了两辆人力三轮车奔向县城另一个方向的中心大市场,到了市场里,小姑熟门熟路的挑选了两个发卡戴在了自己头上后,蹲下跟着小叔一起往铁丝网上别着花,另一边,马叔和爸爸在看着麻袋,并跟着市场管理的办着手续,其实在周亮看来,最好的销路其实是夜市跟淘货市场,可惜现在别说是淘货市场,就连夜市在他的记忆里,也要好几年后才由政府主办开张,可是等不起,现在也就只好劳累小叔他们,挨个大市场的挑选代理人,顺便打打广告。
来到中心大市场,立起花团锦簇的牌子,很快的人流就聚拢了过来,马叔这回充当了小姑的助手跟保安,小叔跟着爸爸满市场的转悠着找着合适的代理人。
还是老办法,问问价格,比较实在的作为首选目标,在打听打听,出摊时间太短也不行,要有一定信誉的,最好是三十到四十岁之间,尽管小叔对于最后这条不是太理解,周亮也不跟好说这时代一般三四十岁的人出来摆摊,那需要有很大的压力才会如此,这样的人,一般都有创业的心思,却没有门路,如果讲清楚,他们的二级代理商的前景,很容易一拍即合,踏上小叔的破船,只是含糊了过去,好在小叔被打击惯了,没太在意。好半天,选定了两个摊主,都姓李,一个叫李伟,一个叫李民,都是在这出摊几年的,信誉都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