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第四百零四章重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零四章重聚(1 / 2)

 诗不用说了,绝对是精品佳画也不错,比以前更,毕竟古代没有太多娱乐活动,身为文士官员,比较高级闲雅情趣的行为就是琴棋书画了,时于琴棋没有天赋。而且字画相对实用,楚质的技艺自然突飞猛进。</p>

仔细欣赏,何涉不时捋须点头,却是十分满意,然而片刻之后,却突然记道:字画小成固然不错,但是经学却没有分毫长进,真是丢尽了老夫脸面。</p>

老师此话何意啊学生再是不济,也不敢让老师脸上抹黑啊楚质不解道,一阵莫明其妙的。好端端的怎么又变脸了。</p>

还好意思问何涉摇头叹道:人家是知县,你也是知县有人与希文相谈甚欢。你却在旁插不上话,难道就不觉得难堪吗。</p>

王安石,不用说,楚质就知道是谁了,恨得咬牙切齿,肯定是范仲淹给何涉书信时,谈到那天的事情,以他的品行,当然不会说自己坏话。问题在于,一定是称赞了王安石。却没有提及自己。</p>

楚质的经学水平怎样,何涉自然了解不过了,稍微猜测得出这个结论来也不稀奇。</p>

不畏浮云探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瞄了眼楚质,何涉说道:你呀,就是少了这分胸襟气魄。所以对于字画诗词这些末技津津乐道,却不肯下狠功夫研究经学。</p>

老师教的是,学生日后一定知耻改过。楚质连连答应,先应付眼前再说,唉,王安石果然就是灾星。</p>

改过就不必了。何涉微笑说道:如今你已经回来,有老夫在旁时常督促,量你也不敢懈怠。</p>

明知道事情难以阻止,但楚质还是做最后的挣扎:可是,过段时间。学生每日都要到集贤院点卯。也不知要忙些什么,怕是没有多少精力研习经义。</p>

入值集贤院更好。何涉笑意浓郁:馆阁内聚玉下之书。上自文籍之初,六经传记百家之说。翰林子墨之文章,下至医卜禁祝神仙黄老浮图异域之言。靡所不有你进去之后。每日读几篇先贤文章,再写份心得与我,日积月累,学问必要长进</p>

本以为回京为官,而且还是虚职,会比较轻松自在些,不料居然是送羊入虎口,清闲的日子越遥远了,可惜严师有令,不敢违逆,楚质只有无奈应承。</p>

景纯迟疑了下,何涉轻声说道:从希文的来信,老夫可以知道,你在地方任官,政绩清明,颇得民心,而且又立下大功,前程锦绣,勿须多言,而今调你回京,安排几个虚散官职,确实是委屈你了。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的时候,风头太过,不见得是件好事。况且,你能等得起,就是原地不动十年。小依然还要比别人早。</p>

所谓厚积薄,不必着急何涉轻叹道:如今老夫总算想明白了,当年希文就是太急了,总想一蹴而就,若是能缓慢几年,或许</p>

或许新政不会失败,或许范仲淹依然还在朝中,或许还有许多的可能。楚质沉默点头,认为何涉说得十分有理,无论是范仲淹,还是王安石。实施新政变革时,却是过于急切。以为跟商鞍变法一般,要用猛药才可以成功,却没有考虑朝廷积弊太重,毒瘤与血管盘根错节纠缠在一起,一刀切下去,肿瘤固然清除。但是血管爆裂,病人怎么能承受的住。</p>

痛得厉害,刀子自然没有保留的必要,肯定会被舍弃,这就是范仲淹与王安石的下场,同时肿瘤没有根除,也会也再次形成,而且愈加扩散。最终会毁了国家,朝野有识之士,谁不知道,问题在于,谁也没有办法,在不伤害自身的情况下。把肿瘤切除。确切的说,或许办法太多,可是实施起来才现,原来所谓的灵丹妙药,吃到肚里其实也疼痛难忍。最后,自然再也不敢轻易尝试了。</p>

一群鼠目寸光之徒,早晚会自食恶果何涉愤然咒骂,谆谬说道:景纯,你今后不管居于何个。千万不要与某些人一样存私心杂念,丝毫不顾及朝廷社稷。</p>

老师教诲,学生自当牢记。不敢淡忘。楚质说道,至于最终是否能做到,那就真的不敢肯定了。毕竟朝中夫臣,哪个不是身家丰厚的。绝对不会为了区区小利,做些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事情,可是他们却纷纷反对范仲淹新政,王安石变法。可知变革对于他们利益的伤害会有多大。</p>

就以楚家为例,楚汲几人固然十分敬佩范仲淹,但是对他实施的新政却是颇一择的,毕黄限制荫补制度,楚质凡经考卜讲十,不用州他小是还有几个小辈,谁能敢说他们都会的中。若是不能,只有靠补官荫进,以保证他们日后的富贵。</p>

现在楚质是很赞成新政,有国才有家。改革吏治,使国运昌隆,这点觉悟还是有的,可是以后,就很难说了,毕竟王安石的变法,绝对是弊多利少,又损害自己利益,又祸害平的百姓,怎么能不反对,问题在于,表示反对,又成了保守官僚,楚质很纠结。</p>

渐老之后,总是喜欢回思过往,以你在杭州的表现,希文几次夸赞。如此品行,何用老夫提醒。何涉自嘲一笑,又问道:对了,听说你们在杭州大兴土木,引得言官几次弹劾,却不知具体情况如何</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