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明吏> 第六章 案中有案(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章 案中有案(7)(2 / 2)

李琙最后一字一句道:“正因为这盏‘鬼吹灯’,所以铲子必然就是洛阳铲,两者联系在一起,结合何昌隆的古董店老板身份,直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他或者是盗墓贼,或者与盗墓贼有关联。”

魏畴听得频频点头,道:“李大人见多识广,而且分析合理。只是这些东西仿佛与咱们要查的案子没有关系。”在他心目中只有假币案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何昌隆是什么人,涉及其他什么案件,魏畴根本不在意。

李琙刚要回答,旁边的捕快道:“大人,所有金币都称量过了,全部是真的,没有一枚假币。”众人听到这个消息,脸上纷纷露出失望的神情,这当然也包括魏畴,虽然刚才一上手就有点把握,但还是抱着一线希望,现在这最后的可能性也消失了。

魏畴道:“既然如此,李大人,这些东西还是由你带走吧。”

李琙见魏畴不管了,心中也理解,躬身行礼道:“那下官告退了。”

魏畴道:“好,只是那个案子,大人还要抓紧。”

李琙这个“侦破小组”从巡捕房里出来,大家都有些失落,费师爷和小马是因为失去了一个立功机会而失落;李琙则仍然在疑惑为什么在大明朝发现了洛阳铲,刚才他顺便问了问几名京城捕快还有巡捕房的捕头,竟然没有一个人认识这个洛阳铲,这说明一点,洛阳铲在这个时代还没有成为盗墓贼惯用的盗墓工具。难道是被另外一个穿越者带来的?李琙刚有这个想法,就被自己逗乐了。

但意外发现的洛阳铲让李琙的注意力一下子从假币案转移到了失踪案上来,他非常想知道洛阳铲的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回到县法司,李琙立刻提审刘通,只是再也没有挖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刘通翻来覆去只是说了刚才说过的话,他不知道也没见过洛阳铲和油灯。李琙也不太为难他,毕竟在他心中一直觉得刘通没有撒谎,或许真与这个案子无关,于是就放走了他,但命他不许离开通古斋半步。

接着李琙又提审了芳官,芳官倒承认自己与何昌隆相好的事,只是最后一次见到何昌隆也是三月初六的事情了。芳官道:“那日何掌柜到奴家那里喝了不少酒,还说他要发财了,等发了大财就把奴家赎了出去,然后第二日他一早回去开铺,再没有来过。”李琙差二狗带芳官回去妓院,再问问老鸨和龟奴,果然芳官说的是实话。

处理完事务之后,李琙在大堂衙房里拿着洛阳铲和油灯发着呆,费师爷道:“大人是觉得何昌隆是盗墓贼?”

李琙道:“嗯,我是这样认为的。”

费师爷道:“既然如此,那他与假币案也就没有任何关系了。”

李琙道:“是啊,不过我还是很想追查下去,毕竟丢了一个人,而且他又是这样的身份。”

费师爷道:“何昌隆来吴江不过半年,难道他想来这里盗什么墓?”

李琙听到费师爷这句话,哈哈一笑道:“对,师爷说得极是,这就对了,我刚才还在想他会不会是销赃的,师爷这么一说,我也就明白了。所以这两本书才会与洛阳铲发生关联。”说着,他在木箱子里拿出两本书,敲了敲书皮。

注①:李唐——(约1066——1150年左右),南宋时期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在画院任待诏,他不仅山水画自创一格,而且擅画人物故事等题材,由于他的成就和影响,他实际上成了南宋画院的领袖和宗师。代表作品《万壑松风图》、《长夏江寺图》、《采薇图》等。

周昉——唐代长安人,擅长贵族人物肖像及宗教壁画,亦以仕女画为突出,以当时的关中贵妇为形象依据,具有以“丰厚为体”、“衣裳简劲,彩色柔丽”的特点,体现了中晚唐时期官僚贵族的审美情趣。代表作品《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等。

PS:三更完成,老规矩了今天深夜冲榜,12点30分加精大会,每人两精,兄弟们投票啊,你投得越多,骑兵的精越多,自然射得越多了!!<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