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九容> 第二十二回:夜放花千树(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二回:夜放花千树(中)(1 / 2)

 唐朝的诗人张祜曾经写诗描述元宵节的盛况: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如今虽然已过数百年,胜景却是丝毫未减。

自沈家走出,街上家家户户挂起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的花灯,有孔明灯、长明灯、纸花灯、琉璃灯等。一时间,真可谓是花团锦簇,万艳同欢。

来到最繁华的文华街,街道两旁更是挂满形形色色的花灯。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熠熠生辉。人来人往间,百花争艳,真可谓是“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长衫儒雅的士子,裙裾飘然的姑娘,白发耄耋的老者,黄口青发的小儿形形色色的人,夹杂灯火辉煌中,仿若“人在画中游”一般。

有的人家偏房的门口,放置了用稻草,布头扎成的真人大小的姑娘,这就是潍县“迎紫姑”的风俗。传说紫姑是一个善良淳朴的姑娘,在某一年的正月十五,因为穷困冻饿而死。于是,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就扎成她的像,来拜膜和祝福她。冰凝说这个风俗后,很是同情紫姑,就跑到一家人的门口,拉着一个用稻草扎成的“紫姑”的手,说了好一会话,说到动情的时候,还流下泪来。她曾经一度流浪,饱受冻馁,自然对紫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从心底觉得同病相怜。

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插着杨柳枝和香,旁边放着一个碗,穷苦人家的碗中,放的是豆粥、红薯等;日子好过一些的人家,则是放的馒头、青菜、水饺;富贵人家的门前,则摆满了大鱼大肉,还有醇酒。这是元宵节的另一个风俗“祭门祭户”。一年中,统共有七祭,这是其中之二。所以元宵节,对叫花子而言,也是一个好日子。因为入夜安静后,他们可以随意去吃每家门前的祭祀品,吃不了的,还可以打包带走,储存起来慢慢吃。这种时候,主人是不会怪罪的。第二天,他们打开门,看到祭祀的食品没有了,就会认为是神仙吃掉了,可以保佑合家老少平安,过上好日子。

我们走到四水桥,看到有些装扮各异的女子,手里举着花灯结伴而行。于是,冰儿也去买了四盏花灯,交给我们每人一个,跟着那些女子一起过桥。这个风俗叫做“走百病”。据说女子“走百病”,可以为身边的亲人祛病去灾。

走过四水桥,我们便来到了三姑娘庙。庙前张灯结彩,熙来攘往,好不热闹。这三姑娘庙,又叫做姻缘庙,传说来这里的人,一旦遇到心仪的男子(女子),便可厮守终生,幸福美满。传说中三姑娘是汉朝人,因为姿容绝世,倾国倾城,被皇帝纳入宫中为妃。她入宫后,心系宫外青梅竹马的恋人,很快抑郁而死。皇帝知道真实情况后,十分愧疚加感动,于是就把三姑娘遗骨遣送回乡,并为她建造了这座三姑娘庙。三姑娘自己的爱情固然不美满,却因此下了普度天下相爱男女的决心。于是每每显灵,撮合情投意合的世间姻缘。三姑娘庙里,有一块石头,名曰“三生石”,据说在这块石头处叩拜,呼唤心上人的名字,就可以厮守三生,永不分离。

庙前,摆着两个摊子。一个是占卜算卦解签的,一个是负责灯谜会的。所谓灯谜会,说白了就是花钱猜灯谜赚银子,猜一次三文钱,猜中了可以得到三十文钱的奖励。谁猜的最多,可以得到“灯谜状元”的封号,和二十两银子的奖励。因此,这个活动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词人才子。

明月欣儿兴致勃勃,眼睛都看得不知道此地何地了。她撺掇我们道:“小少奶奶,表小姐,二表小姐,我们不若去庙中拜三生石,求姻缘,可好?表小姐的年纪也不小了嘛。”

冰儿指了她的头一下,啐道:“小丫头,莫乱说,自个儿春心动了,去拜神就是。何必要扯上我来着?”

我此时,已是有夫之妇,自然不适合再去拜三生石。因而笑道:“明月欣儿,冰凝,你们就陪伴表小姐去拜一下三生石吧。我在这里猜灯谜,等着你们。”明月欣儿听罢,扯着冰儿和冰凝,欢天喜地去了,我便守在庙前,投了几文钱,去猜灯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