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九容> 二百五十五回:回首天已明(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百五十五回:回首天已明(中)(1 / 2)

 “皇儿,母后这些日子没能得空,都不知道你的功课怎么样了,如今你的师父们都给你开了什么科目。”</p>

说道这里,皇帝就益发有些兴奋了:“母后,儿臣的老师前些日子给儿臣开了一门摔跤的课程,说是从蒙古那边传来的,儿臣经常和一些培学的太监们在宫里头练习摔跤,儿臣一个人把他们几个都摔的人仰马翻的,最是痛快不过了。”</p>

“什么有,这样子的事情,你和太监摔跤么。”我对着皇帝喝骂道。</p>

皇帝觉察出来我的语气有异,连忙偷偷的抬头看了我一眼,一抬头刚好接触到了我凌厉的眼神,连忙吓着缩了回去,然后连忙跪下来说道:“儿臣不知道什么地方说错了,还请母亲明示,如果母亲有所责罚,儿臣也甘愿领受。”</p>

“什么地方错了,难道你不知道么。”我又喝问了一句。“难道非要哀家跟你指出来不可。”</p>

皇帝一听,在心里头想了想,脸色顿时变得那看起来,因为宫里头的规矩,皇帝如此尊贵的身份居然和下等的太监在一块儿胡闹,这样子的事情如果传了出去,那么必然会让朝廷里头的官员们有所规谏。这样子的事情如果落到了哪个好事御史的耳朵里头,必然会让这个御史做出一篇好文章来,名义上是规谏皇上切不可贪玩厌学,实际上确实给自己捞取名声。这种事情已然发生了多次,所以皇帝一想到这里,很是后悔刚才自己的失言,把这件事情源源本本儿的告诉了自己的母后,眼下惹得母后生了这么一场气,势必对于自己没有一点的好处。</p>

所以皇帝有些惴惴不安的低着头,伏在地上,头上的暖帽已然在刚才向我磕头求罪的时候,滚到了一边。</p>

我看着有些狼狈的皇帝,心里头也有些过意不去,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这么一句话就害的这个儿子害怕成这个样子,想来我平日里头对着这个皇帝是太严厉了一些,可是如果我不这么严厉的话,那么势必不能好好的培育皇帝,不能好好的培育皇帝的话,如果以后皇帝亲政之后,在宫里头胡来,那就不好了,在宫里头胡来也就罢了,如果皇帝在国事上胡来,那么就亡国无日了。所以对于皇帝我还是有很大的期望的,也正因为这样,我对皇帝极为严厉,几乎都是不假颜色的。因为我对很多太过严格的督导,也形成了皇帝不敢与我太过亲近。这些事情我从皇帝的言行举止里头,已然洞察了出来,可是就算是这样子,我也依然没有放松对于皇帝的课教。</p>

冰凝见到我呵斥皇上,为了不使得皇帝难堪,早就躲了出去,显然是去宫门那边去观望李国宝都司和冰凝郡主那边的事情去了。</p>

我朝着地上的皇帝大量了一番,缓和了一下语气说道:“那么,经科这面你都学了一些什么。”</p>

皇帝的圣学包括很多,有书科,经学,武科之类的,其中书科就是书法,武科里头都是刀枪剑戟之类的在加上驭术,也就是骑马,开这一科的目的是让皇帝能够强身健体,日后能够有相应的精力来料理国家大事,而经学则最为广博,其中有几个讲解官对于儒家的经典书籍日日开讲,这些就是皇帝的圣学里头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也就是讲求治平之策的道理之类的。这些科目都是崔文杰和秦兰亭拟定的,而最为我看中的还是经学这里头的课程,我知道皇帝要治理天下不是靠这早些那些开疆辟土的开国明君一样,在马上争夺天下,要维系一统江山,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利用儒家的学说维系世道人心,人心相背决定这一个王朝的气运。</p>

“眼下老师们给儿臣开的经科里头有圣人孔子的论语,还有亚圣人的孟子,以及另外还有治平论,孝经,诗经之类的经典。”皇帝有些惴惴的说道。</p>

“那么你这两天学到那一课了。”我对着皇帝问道。</p>

“儿臣如今学到了孔圣人的论语的宪问第十四和亚圣孟子的万章章句上第六章。还有诗经的小雅。。。”</p>

“那么你把孟子的万章章句上第六章背诵一段给哀家听听,哀家想要知道你的功课学如何了。”我打断了皇帝的话问道。</p>

“是,儿臣马上给母后背诵这一篇。”皇帝见我并没有发怒,所以心中已然大定,说话已然不想刚才那般的惴惴然了。</p>

“那么,皇儿你就站起来吧,给哀家把那段好好的背一背。”我柔声对着跪在地上的皇帝说道。</p>

皇帝见我的语气柔婉了很多,所以一提气,大声的回答了一声:“是,儿臣遵命。”</p>

说着皇帝就站了起来,吐了一口气,然后略略思索了一回就开口吐声开始背诵道:“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听得皇帝一口气也不换的,银瓶泄水一般流利的这番表现,我心里头极为安慰,看来皇帝虽然是平日里头极为好动,是不是的和那些太监们耍闹,可是我的话他还是很听的进去的,否则的话绝对不会如此流利。</p>

我心里头极为高兴,所以不由的面色上也浮现了淡淡的微笑,对着皇帝说道:“哀家原本以为你耽于玩乐,把读经的这门正经有用的功课给耽搁了,而只是醉心于什么摔跤,马术之类的末技。眼下看来,哀家是想错了,皇帝还是很用功的,对于这个经课这方面的课目也是极为用心的。”</p>

皇帝平日里头很少见我如此夸奖于他,随意当下有些扭捏的说道:“母后太过赞誉了,儿臣能够如此,也是多亏了母后和师傅们平日里头的细心督导。”</p>

“嗯,你能够见识到这一点,哀家倒是极为高兴。”我听到皇帝能够推功于人,心中满是欢喜。所以就对着皇帝越发的和气了。</p>

“都是皇太后教导的好,儿臣的一切都是母后给的。”皇帝回答道。</p>

“你的话倒是没错,不过念书这种事情,如果自己不努力,靠着别人逼着,那也是念不进去的,如今哀家看你对功课能够如此用心,哀家真是极为欣慰。外在的东西都是靠不住的,就是母后也有老去的一天,你只有好好的悉心用功,把经纶世务的治平之策都学到肚子里头,日后你自个亲政的时候就不会被别人给欺瞒了,哀家说的这些话,你可千万要记得。”</p>

“身外之物都是靠不住的,唯一靠得住的只有自个儿的学问。母后是这个意思么。”皇帝对着我问道。</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