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灵性蒙古高原> 第24章 二十四、草原生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章 二十四、草原生计(2 / 2)

羊皮大氅从头到脚包裹起来,粉莲感到后背都开始淌汗了。每家都有几件羊皮大氅,暖和一点的是大羊深秋时的羊皮带毛做成,多少轻快漂亮一点的女人大氅是用当年的羊羔皮带毛做的,十分暖和。

经过熟皮,刮治,裁剪,缝纫,历时一个月,老皮匠才能做好一件像样漂亮的大氅。

山丹记得出门时母亲一直叮嘱:“热了出汗也一定不要松开衣服鞋帽,一不小心就冻伤了。”

靰鞡也是蒙古草原人都有的对付寒冬外出必备的武装,外面是一层牛毛毡子,夹上一层羊毛,里面是一层羊羔毛的毡子,底是加厚的牛毛毡子。

再加上一双羊毛袜子,任是零下三十度的天气都不会感到脚冷。

羊毛袜子是母亲把剪下来的羊毛洗干净,再用扒吊儿(一种可以纺毛成线的工具,是用一根羊腿胫骨在中间穿洞,再加上打弯的铁丝钩子做成的,简陋但好用。)捻成线,父亲再编织成袜子,父亲编织的袜子特别合脚,从不掉跟,别人家的袜子就不好穿,一天下来孩子的袜子都掉到脚心去了。

因此,冬天没事忙的时候,父亲总是有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们编不完的袜子等着他。人家也会多送一些毛线给父亲作为回报,反正都是自家产的羊毛做的,不值钱。

那时的羊毛不值钱,羊绒还值点钱。

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蒙古高原,草原人民懵忳的神经好像被针灸过了的神经——一下子开了窍!

羊毛涨价了,从原来一两块一斤涨到了三四块,蒙古草原人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技巧,往羊毛里加土卖。

原来供销社的小杨也是正式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家都是熟人,不好太挑剔,反正是给上级收购,上交了了事的事,也不愿和大家太计较,况且还有“南蛮子”来抢生意。

刚开始时,是每天羊群回家后,人们就拿一个小箩子,每个羊身上加一、二两土,羊毛本身有油分在,落上去的土就都储存在毛里面,剪羊毛时,就会增加很多分量。

当时的羊还都是本地蒙古羊,毛色特别好,细密丝长。市场放开后,很多做羊毛产业的人都抢着私人收购。

后来,草原人因为日积月累地增加土的分量在羊身上,没等到剪羊毛的季节,很多羊不堪重负都趴群了,跟不了群,很快就会累死。

所以大家另出奇招:剪好了的羊毛再加土,加多少自己说了算,不会累死羊,还会更多加上去。

先把刚剪的羊毛铺在地上,加一层土,然后喷水雾上去,再加一层土,再然后把羊毛用手摩挲让土浸入羊毛里面,表面是看不出什么的,只是毛根儿的地方,本来挨着羊皮的毛,剪下来是雪白雪白的,这时也变得土了吧唧。

可惜,收购羊毛的大都是外地人,南方人都不懂其中的奥妙,仍然照收不误。

两三年之后,再也没有人来蒙古草原收购羊毛。

据说,蒙古草原的羊毛使坏了很多台工厂的梳毛机等设备,从此,蒙古高原的名声一臭千里。

但,聪明的蒙古草原人自然有办法想办法先富起来。

大家开始用小苏打清洗羊毛,然后用手撕成一团一团的,加上山羊戒子毛,就成了大家争相抢购的山羊绒。几块钱一斤的绵羊毛经过几道手工就变成几十上百块的山羊绒。

只是好景不长,没多久就被对方发现了,政府也严令禁止不可在羊毛羊绒上做手脚,否则追究责任,造假之风才被刹住。

寒风雪地中,山丹已经走了几个小时了,她感到口渴得很,坐下来休息一下子吧。

伸出手抓一把雪地上晶莹的雪放入嘴里,如同甘泉般香甜。她忍不住多吃了几口,那凉爽、清洁、甘甜,令一身的疲惫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再吃了一点母亲给她带在身上的羊油卟啷啷,一种加了牛奶、白糖、鸡蛋油炸的面食,经久耐放不变质。

她站起身,回头望望家,家里的炊烟仍在飘飘渺渺,碧蓝的天空中炊烟被风吹出老远。

冬天的火炉子一天都不熄火,烟囱里的烟自然也会不停歇地妆点着蓝天,使冷清的天空画上一笔笔丹青水墨。

看着就要到舒日咯叔叔家的草场了,远远地听到狗吠声。山丹加快了脚步,父亲已经和舒日咯叔叔说好了,山丹去就可以抱回一只漂亮的獒犬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