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玄幻魔法>诡异志怪:从养生拳大成开始> 第一百三十六章 金玉和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六章 金玉和尚(1 / 2)

 连反应迟钝,略显憨厚的小沙弥都反应过来,自己是不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

两位以察言观色为生的风尘女子自然不可能一无所知。

魁梧僧人大步流星,走到床前,伸出双手,翘起食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同时刺出,无声无息。

他缓缓抽回手指,在两位风尘女子额头上就多了一个血窟窿,红色和白色的液体从里面缓缓渗出。

噗通一声,两人向后倒下,魁梧僧人在床单上擦了擦手指上沾到的秽物,叹了口气。

“真定,你不该说的。”

“是,是小僧,是小僧杀了他们?”真定的脸上顿时极为惊恐,口中喃喃道。

“不,不是你!是我,是我杀了他们!与你无关!”

魁梧僧人见自家师侄似乎要走火入魔,立马震声打断了真定的话,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好了,把衣服穿好,找个地方,你跟我好好说说怎么回事!方丈到底和你说了什么。”

……

片刻之后,两人找了一间静室,这种静室在一些郡城或者少数极为富硕的县城才有的。

这种静室是专门出租给江湖人的,给江湖人练功所用。

在建造之初的时候就考虑好了保密和隔音,不用担心隔墙有耳。

但这种静室也相当昂贵,只有江湖人才租的起。

众所周知,大多数江湖人干的都是刀口舔血的买卖,都是把脑袋绑在裤腰带上过日子。

所以,大多数江湖人都没有储蓄的打算,花起钱来大手大脚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江湖人的钱是最好赚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开这种静室虽然利益很高,但也有不低的破产的风险。

首先,店老板要做好平均每个月都要有一两个客人死的打算。对于江湖人的死亡,官府和捕快都不会多管半分,就算是牵扯的普通人,比如灭人满门,捕快也只是会象征性的查一查,除非大量的、长期的在某地杀人,县太爷才会下令管一管。

毕竟,一来江湖人不是生产,流动性很高,今天在这里,明天说不定在那里了呢?在二十一世纪跨省查案都有极大的难度,何况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

二来,皇帝之所以容忍江湖人的存在,就是因为江湖人的实力够强,或者说江湖中有着实力够强的个体。

一个二流武师就能以一己之力在城巷里,靠着游走对抗上百普通持刀捕快,而如果是在密林山地里,这个数量恐怕还能翻上十倍。

一个郡城也就差不多只能养得起上百名捕快,一个县城的捕快数量少则三五名,多则十来名。

要去管江湖事,如何管?

当然,死人其实没什么,说不定店家还能从死人身上发一笔外快,但更坑爹的事就是打斗。

两位江湖武师打起来,拳来脚往,刀来剑往,一拳砸碎墙壁,一脚踩裂地砖,一刀劈断柱子,一剑刺穿门板。

这些都是很可能发生的事情,遇到愿意赔偿的大侠,甭管数目对不对,偷着乐吧。

绝大多数情况下,根本找不到砸你地盘的凶手,而且就算人家就站在你面前,你敢上去和人家要钱吗?

要是被一刀剁了头颅算谁的?

静室之内,小沙弥真定和魁梧僧人相对而坐。m.

两人面前摆放着一套茶具,魁梧僧人不紧不慢的将茶叶煮好。

在原来的世界里,中国古代的僧侣是最先开始饮用茶叶提神的。

而在大溯,茶叶却最先在武师当中流行开来,理由是茶叶能够提神,让大脑保持清醒,提高思维敏捷性,而且也可以提高搬运气血的效率。

所以,无论是小沙弥真定和魁梧僧人都对茶叶不陌生。

魁梧僧人给自己师侄倒了一杯,小沙弥有些颤颤巍巍的接过茶水,抿了一口,显然还未从自己和蔼可亲的师叔杀人的血腥场面中回过神来。

魁梧僧人也不及着询问,反正已经耽搁了这么久,不差着一时半会。

真定和他的侄子长得很像,如果不是年龄对不上,再加上真定来自于孟家,孟家也是一个郡望之家,传承千年,只是真定出自一个没落的旁支,所以才来梵门剃度修行,不然他真要以为真定是他多年未见的侄儿。

真定入了梵门,刚一剃度,魁梧僧人就对他多有照料,魁梧僧人在他身上投入了不少感情,见到小沙弥这样,一时也有些叹息。

像是魁梧僧人这种四炼大成,在梵门的地位相当于罗汉转世。

完全可以不守戒律,就像没有戒律僧会去指责佛祖观音为何不剃度是一个道理。

他不但可以在寺院里公然喝酒吃肉,甚至还能拿香油钱去逛窑子。

所以,他也经常给小沙弥带吃的,今天刚好在喝花酒,真定又来了,一想他年龄也差不多了,就带他开开荤。

没想到发生了这种事情……

实在是,小沙弥情急之下吐出的“石佛寺这一任的磐石圣僧出现了”这件事太过重要,不然他也不会轻易夺人性命。

当然他还是名动京城的角抵力士之时,金玉寺的主持找到了他,告诉他他就是阿罗汉转世,天生携带神灵之力,所以才能以普通人之身,匹敌寻常二流武师。

当年的他虽然偶尔回去寺庙道观参拜,但是内心深处他根本不信鬼神之事,自己拥有的一切都是靠着天赋和努力拼搏来的,和那些虚无缥缈的鬼神没有半文钱关系。

但是,当那位瘦弱的僧侣开口的时候,他本能的相信了,当他回过神来之后,发现自己正莫名其妙的出现在距离京城千里之遥的金玉寺当中。

他的面前是一尊鎏金大佛,正庄严耸立,面带慈悲的注视着他。更奇异的是,明明四下无人,却偏偏有嗡嗡诵经声环绕。未见香烛,却有白色的云烟袅袅。

他睁大了眼睛,却发现自己怎么也看不清那佛像的真实面容,仿佛有一层若隐若现的薄纱环绕其上。

越是若隐若现,就越是想要让人一探究竟,他凝聚目光,集中精力想要看破佛祖的面孔。

然后……他成功了。

他非常确定自己在那一瞬间看见了那尊佛祖的真实面孔,但同时他也什么都不记得了。

就像是某种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删去了那一瞬间的记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