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羽想着他的话,不禁说道:“夏禹治水在先,安定天下在后,诸国林立之际,大禹应运而生,一统天下,功绩无人可比!”受辛赞许的点着头,好似思索着什么又道:“据闻大禹时见人有偷盗,他竟自责,说‘尧舜之时,天下为公,万民为善,今我为国君,民却从恶,是我之德不足!’其实大可不必,人心不古,治国本就当以严刑峻法才行。”
墨羽想了想,不如趁此机会多进几句良言,于是道:“严刑峻法虽不可少,但终究应以施仁政收人心为本,成汤先王不也是以此教谕后世吗?”受辛顿了顿,虽也觉墨羽说的有理,但总觉得刑律如捆于百姓身上的绳索,一旦放松百姓立即就会造反,思索了一下,最终道:“终要以刑律为主!”说着转到一边,墨羽见这受辛只知峻法,毫无恩义之心,怪不得天下被逼得到处造反,不禁心下叹息。
受辛又指着第四把剑道:“这是启剑,为夏禹之子夏启所制,夏启以此剑打败有扈氏,从此天下再也没有敢反者。大夏五百年江山便由此为始!”
受辛指着第五把剑道:“这是夏太康所造太康剑,太康碌碌无为,连江山都被占了,实在可惜了这把好剑!”墨羽道:“太康自以为身为天下之主,便可任性胡为,实在是太肤浅!打江山难,保江山更难!克敌易,克自己腐化享乐之欲难啊!太康之境遇实在是历朝历代之戒!”说着,斜视受辛。可受辛却似乎并未听出墨羽是有意说此话给他听,只是随意的微微颔首!
受辛指着第六把剑道:“夏时孔甲王所铸,名夹剑,孔甲喜食龙肉,便以此剑斩龙。”墨羽道:“龙只是上古传说之物,世间或未必有真龙,纵有真龙也怎么会为人所食?”受辛也说道:“我想大概是什么奇异之物吧,被误认为龙!”
受辛又指着第七把剑道:“这是我朝太甲王所铸定光剑,太甲王一朝国势平稳,也可惜了这把好剑,没能发挥威力!”
墨羽道一听,正色道:“陛下,剑为古之神器,以仁为本,只要能天下太平,剑不出鞘才是最好的归宿。”说完,顿了顿,又道:“殷商立国不久根基不稳,到太甲王时才国力大增,臣以为太甲王知过能改,虚心纳谏,实为帝王楷模!”
受辛默想,只是觉得太甲王缺乏帝王之威,竟为伊尹所制,被放逐桐宫三年之久,帝王威严荡然无存,但又想墨羽之言,太甲一朝确实是殷商江山国力日强,百姓日安日渐强盛之时,如此之王又怎么不是好王!帝王之威?虚心纳谏?到底孰轻熟重,孰是孰非,受辛一时没有答案,便不再多想。
受辛看着最后一把剑,目放精光道:“此为武丁王所造照胆剑,武丁王便是以此剑北征土方、鬼方,西征羌方,南征苗蛮、虎方,东伐夷方,灭大彭、豕韦,南征北战,开创一代基业。”受辛越说越想兴奋,想起先祖雄风,立即神驰向往。墨羽看着受辛,道:“臣闻武丁王年少时就被小乙王派往黄河岸边,与小民百姓共同劳动了解民情,增长见闻,还从平民和奴隶中找到了甘盘和傅说两位贤相,即位之后,减免赋税,劝课农桑,百姓日益安定,国家日益富足,陛下可效仿之!”
受辛正说的雄心勃勃,极为向往之时,听到墨羽的话不禁微微一震。他不再说话,背对着墨羽好似看着墙上的剑,心中却在暗自思量,才慢慢感觉墨羽的话看似平和,毫无棱角,但闻之只觉句句绵里藏针,似有无限深意,虽然隐晦,实则是以说剑之名行进谏之实。
受辛虽然这样想,却并未说破。两人在剑阁内待了一会儿,又一起下了楼。从剑阁出来,受辛又领着墨羽向不远处的铸剑炉走去。这剑炉是专为受辛铸剑之处,一天至晚铸剑毫不停歇,即使受辛在东征期间,也从未间断!
没走一会儿,墨羽就已觉热浪滚滚而来,只见前面不远处火光冲天,声音极其嘈杂。而旁边突然冒出一个好似小土丘一样的东西,墨羽仔细一看,没想到尽是断剑残刃。
墨羽不解的看着受辛,受辛叹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其实铸剑也是一般,铸上数百把剑,能得一把好剑,已是极难得了,寡人剑阁内的剑谓之百里挑一亦显不足,简直可说是千里挑一!”墨羽看着这些断剑,道:“铸剑所用铜锡皆是珍贵之物,陛下如此铸剑虽可得良刃,可未免有些靡费!”受辛笑道:“这个寡人自然知道,铜锡乃国之命脉所在,我商都就是依富含铜锡之地所建!不过寡人这剑炉岂是等闲铸剑之处?若非绝世佳品,宁可销毁折断,也绝不可使一剑外流!”
终于到了剑炉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