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神色晦暗不明的看向宋璟辰,眸中隐约有些怒意及一闪而逝的杀意。
宋璟辰这会也不再当没看到,径直走到跪着的大臣前面。
“恳请陛下还我宋家清白。”
恰这时,太和殿外响起通报声:“太后驾到~”
皇帝一惊,刚站起来,头戴厚重凤冠,穿着华丽凤袍的太后从殿外走进来。
“母后,您这是……”要知道后宫不可干政,哪怕皇帝刚登基时太后都没来过前朝,后更是直接搬去了皇陵常住。
“哀家听闻有人敲登闻鼓鸣冤,担心皇帝忙于朝事忽视了,过来看提醒一下。”
朝臣面面相觑,连后宫都能听到的鼓声,前朝又怎么可能听不见?
再说就算皇帝真听不到不还有宫人提醒吗?
卫太后这话也有意思,听着像是来这里走一朝是随意为之,可连去灵隐寺祈福的时候都没正装出行,今日却凤袍加身,怎么看也不像是随便走走吧?
皇帝又不蠢,大臣们能想到的事自然也能想到,他拧眉道:“母后……”
“皇帝。”卫太后打断他:“不说宋老太爷是我大夏的肱骨老臣。
就说登闻鼓,那是你父皇对天下人的承诺,是他定下的规矩。你若是不遵守,要让天下人如何想?”
这跟说皇帝心虚有何区别?大臣们一个个忙垂下头,恨不得把耳朵捂住。
皇帝的脸青一阵,红一阵,那是被气的,他闭了闭眼,挥手:“把人带进来。”
一刻钟后,出去传话的太监一个人回来了,哆哆嗦嗦跪在那不敢说话。
“说。”皇帝怒喝。
“那,那老妇人说她死不足惜,可……可她不能让好人一直蒙冤下去……”
嚯!这是什么意思?是说皇帝会对她杀人灭口吗?
别说,还真有这个可能。
如此有条有理,说事先没人提醒过都没人信。
“放肆”两字差点脱口而出,但皇帝终究还是咬着牙咽下了,只不过他的脸也更黑了。
最终还是卫太后提议,皇帝亲自带着一溜烟大臣来到了宫门口,林木带着禁卫军在一旁保护。
站在汉白玉的台阶上,看清外面的状况,所有人齐齐倒吸一口凉气,方才说宫门外围满了百姓的内监可太谦虚了,那明明是被围得水泄不通了啊,远远看去,竟是看不到尽头。
这怕不是整个京城的百姓都来了吧?
不得不说有这个想法的人真相了,要知道哑婆是从长安大街开始,一路行一路述说宋老太爷为大夏百姓做过的事,最后却落得蒙冤而死的下场。
她言词恳切,加上她的声音又带着些沙哑,听得众人一个个红了眼眶。
等走到宫门口时,这队伍不就庞大了吗?
连这登闻鼓都是哑婆敲了第一下,就有那身强力壮的大汉自告奋勇的站出来替她敲。
敲累了就换另一人,此时登闻鼓旁边已经站了好几个人。
看见皇帝带着人出来,有人高喊一声“陛下出来了”,紧接着众人呼啦啦跪了一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上次见到这个场面还是他初登基祭天的时候。
皇帝脸上一阵惊疑不定,瞥了眼在一旁随侍的启寿。
启寿会意,清了清嗓子,尖声问:“击鼓者何人?有何冤屈。”
众人立马安静了下来。
钟成扶着哑婆从帮忙敲鼓的几个大汉中间走到前面跪下。
“民妇周氏,今日特地为宋老太爷喊冤而来。”哑婆俯下身,头重重磕在地上:“陛下,安乐王是被人栽赃陷害,宋老太爷也是冤枉的,恳请陛下还宋老太爷一个公道。”
皇帝眯了眯眼,也不问她有什么证据,沉声道:“你可知,这敲登闻鼓鸣冤,不管你所言是否虚实,都得先杖责三十?”
这话像是在提醒哑婆,实则全是威胁。
若还是坚持要喊冤不肯离开,一会没熬过杖责可怪不得他。
无规矩不成方圆,他也是按规矩办事。
哑婆又磕了个头:“民妇知道。”
皇帝脸一黑,不知好歹。
他对候在一旁的禁卫军使了个眼色,几人立马上前将哑婆扣住。
“且慢。”
一道清冷的声音从皇帝身后的文武百官中间响起,众人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去……
宋璟辰目不斜视的走到哑婆身边跪下:“既是我宋家的冤屈,这三十杖理应我来受。”
皇帝刚想说没有这个规矩,就听宋璟辰继续道:“这位老婆婆顶多算是我的证人。”
哑婆愣了下:“宋大人,你……”
昨夜并不是这么说的……
她这下意识的反应让大家都觉得这两个人事先并未串通过。
包括皇帝在内,但这不妨碍他并不想让这老妇再开口的想法。
他刚想拒绝,卫太后又开口了:“哀家觉得忠义伯说的也不无道理,就这么办吧。”
皇帝:……
人群中,李氏带着浩哥儿和欢姐儿也跪在那,看着那有成年男子手臂粗的木棍一棍接一棍的落在宋璟辰身上,三人皆红了眼眶。
“娘,大哥他……”
李氏闭了闭眼,咬牙道:“好好看着中间那人的嘴脸,就是他,害死了你们的父亲和祖父。”
……
另一边,沈易佳刚把安秀儿送上了雇来的马车,这是宋璟辰出门前特地叮嘱她要做的事。
为了方便看顾安秀儿,她还请了一个女镖师随行。
“好了,快回家吧。”沈易佳拍了拍安秀儿的肩膀。
她还得赶着回去看戏。
安秀儿手里捏着一朵珠花,只嘿嘿傻笑:“花花,好看,嘻嘻~”
“回家,给娘……”
沈易佳咋舌,挥手示意负责赶车的镖师可以走了。
她没看见,马车帘子放下的同时,一滴眼泪从安秀儿的眼角滑落。
————
(本章完)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