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驸马快跑,公主要跟你拼命> 第一百二十五章 边关起风云飞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五章 边关起风云飞扬(1 / 2)

 <ins></ins>

猛火油,乃是雄州边关特产。这东西,可是最好的战略武器。</p>

将猛火油应用在战争中,之前大昌这边已经用猛火油防守城池了。这玩意儿遇火猛烈燃烧,着实是守城神器。</p>

这许多年,雄州边关在面对虎视眈眈的北凉铁骑,之所以还能够固若金汤。除了抛石车和床弩,猛火油就是最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武器了。</p>

猛火油主要是用来防守城池,等敌人攻城的时候,这玩意儿一倒下去,敌人瞬间就被淹没在火海之中。</p>

什么是猛火油,说白了,就是露天石油。在没有开采和提炼能力的古代,露天的猛火油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p>

巧了,作为边关的雄州,就出产这东西。虽然产量不多,用来守城还是足够了。</p>

奇怪的是,关宁十八州都没有这种猛火油。偏偏就是在雄州,能够出产这东西。</p>

实际上,雄州也只有东南方向的野猪岭,盛产这种猛火油。宋大德镇守雄州之后,野猪岭就被划为军事禁区。此地开采出来的猛火油,全部用来防守城池所用。还有,冬日将士们也会用来取暖。</p>

中国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汉书·地理志》中记载到“高奴县有洧水可燃”。 南朝范晔之《后汉书·郡国志》则记载了古人采集和利用石油的情况:“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文中所谓“石漆”,当时即指石油。</p>

此外,晋代张华所著之《博物志》和北魏郦道元所著之《水经注》也有类似的记载。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北宋编著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的则是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p>

由于石油有燃烧“遇水不灭”的性能,因此后来被大量用于军事方面。《元和郡县志》中记载:北周宣政元年,突厥统治者派兵包围攻打甘肃酒泉,当地军民用“石脂水”烧毁了敌人的攻城工具,此火“得水愈明,酒泉赖以获济”。</p>

猛火油的使用方法, 则与希腊火相似,也有专门的喷射装置,这便是北宋曾公亮在《武经总要》中记载的“猛火油柜”。但这种装置与希腊火装置不同在于,它已经引入了火药作为引燃物。</p>

可惜,大昌国对于猛火油的使用,仅限于将内储棉絮的火球蘸上猛火油,或者干脆将猛火油倾倒城下扔火把焚烧。</p>

而龙小凡,决定改进猛火油的使用方法。首先,他要做一些猛火油柜。</p>

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个火焰喷射器。猛火油为燃料,用熟铜为柜,下有4脚,上有4个铜管,管上横置唧筒,与油柜相通,每次注油1.5千克左右。唧筒前部装有“火楼”,内盛引火药。发射时,用烧红的烙锥点燃“火楼”中的引火药,然后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柜中压缩空气,使猛火洞经过“火楼”喷出时,遇热点燃,成烈焰,用以烧伤敌人和焚毁战具,或在水战时焚烧浮桥、战舰。还有一种用于守城战和水战的小型喷火器,用铜葫芦代替油柜,以便于携带、移动。</p>

猛火油柜毕竟笨重,并不适合突袭。只能用来防守,不过改进后的猛火油柜,在守城方面会显示出巨大的威力。</p>

真正要想偷袭敌人粮草,最终龙小凡还是得采用希腊火的办法。就是把猛火油装到包有黄铜的木管中,利用泵原理,以它的膨胀力和水的压力造成喷射装置,把燃烧中的希腊火射到一定的距离,像现代的火焰发射器一样。</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