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冰鉴> 第四篇 情 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篇 情 态(1 / 2)

 容貌者,骨之余[1],常佐[2]骨之不足。情态[3]者,神之余,常佐神之不足。久注观人精神,乍见观人情态。大家[4]举止,羞涩亦佳;小儿行藏[5],跳叫[6]愈失。大旨亦辨清浊,细处兼论取舍。

有弱态[7],有狂态[8],有疏懒态[9],有周旋态[10]。飞鸟依人,情致婉转,此弱态也。不衫不履,旁若无人,此狂态也。坐止自如,问答随意,此疏懒态也。饰其中机[11],不苟言笑,察言观色,趋吉避凶,则周旋态也。皆根其情,不由矫枉[12]。弱而不媚,狂而不哗,疏懒而真诚,周旋而健举[13],皆能成器;反之,败类也。大概亦得二三矣。

前者恒态,又有时态。方有对谈,神[14]忽他往;众方称言[15],此独冷笑;深险难近[16],不足与论情。言不必当,极口称是,未交此人,故意诋毁;卑庸可耻,不足与论事。漫无可否,临事迟回[17];不甚关情[18],亦为堕泪。妇人之仁,不足与谈心。三者不必定人终身。反此以求,可以交天下士。

[1]余:本意为多而有余,此处引申为外在表现,即容貌是骨的外在表现。

[2]佐:辅佐、辅助、弥补的意思。

[3]情态:即人的精神的外在表现。

[4]大家:指学识修养超卓的人,一般来说都是各方面卓有成就的人。

[5]小儿行藏:小儿,即小孩。意思是行事像小孩一样。

[6]跳叫:蹦蹦跳跳,大喊大叫。

[7]弱态:委婉柔弱的情态。

[8]狂态:自高自大、狂妄的情态。

[9]疏懒态:懒散而不受约束的情态。

[10]周旋态:与人交际中察言观色、投其所好的情态。

[11]饰其中机:掩饰自己的心机。

[12]矫枉:矫揉造作。

[13]健举:刚健挺拔。

[14]神:眼神、目光。

[15]众方称言:指众人言谈甚欢的时候。

[16]深险难近:指人城府很深,心机险恶,难以接近交往。

[17]临事迟回:遇上事情徘徊犹豫,难以决断。

[18]关情:同情,动情。

人的容貌是其骨骼的余韵,常常能够弥补骨骼的缺陷。情态是精神的流韵,常常能够弥补精神的不足。长期考察一个人,要着重看人的精神;第一眼看人,则首先看人的情态。那些大家人物比方说高官显宦、硕儒高僧的举止动作,即使是羞涩之态,也不失为一种佳相;而那些小人物的举动,如市井小民的哭哭笑笑、又跳又叫,愈是矫揉造作,反而愈是显得幼稚粗俗。观察人的情态,对于大处当然也要分辨清浊,对于细微处则不但要分辨清浊,而且还要分辨主次方可做出取舍。

常见的情态有以下四种:委婉柔弱的弱态,狂放不羁的狂态,怠慢懒散的疏懒态,交际圆滑周到的周旋态。如小鸟依依,情致婉转,娇柔亲切,这就是弱态;衣着不整,不修边幅,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旁若无人,这就是狂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分场合,不论忌宜,这就是疏懒态;把心机深深地掩藏起来,处处察颜观色,事事趋吉避凶,与人接触圆滑周到,这就是周旋态。这些情态,都来自于内心的真实性情,不由人任意虚饰造作。委婉柔弱而不曲意谄媚,狂放不羁而不喧哗取闹,怠慢懒散却坦诚纯真,交际圆润却强干豪雄,日后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反之,即委婉柔弱又曲意谄媚,狂放不羁而又喧哗取闹,怠慢懒散却不坦诚纯真,交际圆滑却不强干豪雄,日后都会沦为无用的废材。情态变化不定,难以准确把握,不过只要看到其大致情形,日后谁会成为有用之材,谁会沦为无用的废材,也能看出个二三成。

前面所说的,是在人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态,称之为“恒态”。除此之外,还有几种情态,是不经常出现的,称之为“时态”。如正在跟人进行交谈时,他却忽然把目光和思路转向其他地方去了,足见这种人毫无诚意;在众人言笑正欢的时候,他却在一旁漠然冷笑,足见这种人冷峻寡情,自外于众人。这样的人城府深沉,居心险恶,很难跟他们建立友情。

别人发表的意见未必完全妥当,他却在一旁连声附和,足见此人胸无定见;还没有跟这个人打交道,他却在背后对人家进行恶意诽谤和诬蔑,足见此人信口开河,不负责任。这样的人庸俗下流,卑鄙可耻,很难跟他们合作共事。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置可否,而一旦事到临头就迟疑不决,犹豫不前,足见此人优柔寡断;遇到一件根本不值得大动感情的事情,却伤心落泪,大动感情,足见此人缺乏理智。这样的人的仁慈纯属“妇人之仁”,不能跟他们推诚交心。然而以上三种情态却不一定能够决定一个人终生的命运。如果能够以以上三种人的特征向相反的方向考察,那么就几乎可以遍交天下之士了。

精神的流韵

所谓情态,就是前面提到的外刚柔,只不过外刚柔的提法侧重点在于阴阳五行的调和,而情态的提法关注的则是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举动及其所代表的人的内心活动。从书中前后两个章节都重点提到人的情态,可知曾国藩对情态的重视,情态在其相术实践中的重要地位。

就像容貌是骨相的外在表现一样,情态是神的外在表现,这个外在表现又分为两类,即恒态与时态。恒态,是一段时间内稳定而不变的状态,也可以说是人的性格;而时态则是不停变化的状态,是为了应对外部世界而做出的变化。因而曾国藩说:“久注观人精神,乍见观人情态。”也就是说,接触较多的人,要了解他们就要观察他们的“神”;而对于生活中来去匆匆的人,因为接触很少,可能就是一瞬间,要了解他们就得观察他们的情态。

当然啦,汉语中的“惺惺作态、做作”这些词的出现也说明,所谓情态也并不一定就表现了“神”,也可能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做的表演。有鉴于此,古人提出了“七似”,即七种似是而非的人,以免为他们的“表演”所欺骗。

一似:此人口齿伶俐,滔滔不绝,很能制造气氛,哗众取宠,表面看来似乎能言善辩。但实际上一肚子草包,根本就没有什么东西。目前社会上有很多这一类夸夸其谈的人,要特别警惕这样的人。

二似:此人肚里有些才华,也确实懂得一些东西,对政治、经济、外交、法律、军事等各问题都敢发表意见,自以为是,并且还讲得头头是道。表面上看起来他们似乎博学多才,但实际上是什么都知道一点,什么都没有深入了解。这样的人在实际生活中以学者居多,都只能为别人抬轿子、吹喇叭。

三似:此类人水平低,根本听不懂对方的言论,却故意用点头等动作迎合对方,装出听懂的样子,这样溜须拍马的人经常出现在一些有权有势的人身边。

四似:此类人学问太差,遇到问题都不先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等大家都讲完之后,他再做一个总结性发言,或者附和别人的说法,或者复述别人的话,再想当然地瞎诌一番,看起来似乎很唬人。很多不学无术的假学者就属于这类人。

五似:此人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但在遇到别人问他时,又故意装得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避而不答。其实他们心中很虚,却表现出一副不屑回答的表情,这种时候就表明他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牛头不对马嘴、指东打西、指南打北是他们经常干的事情。

六似:此类人一听到别人的观点就表示非常佩服,其实他们自己是似懂非懂,就是不懂。这样的人由于缺乏判断、鉴别能力,只能做一些随声附和的事。

七似:此类人就算在道理上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他们仍然不肯服输,一味地强词夺理、牵强附会。

容貌作为骨相的外在表现,能补充骨相的不足;同样情态作为神的外在表现,也可以补神的不足。这就是所谓的补逆原则中的补,所谓的补逆原则就是补不足、逆有成。即个别部位不足,整体形势上佳,整体的上佳可以补局部的不足,是为补;个别部位有成,而整体欠佳,则个别部位不能补救整体的不足,是为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