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1 / 2)

 恨意:

蓦然回首,鸳鸯已白头

满身风雨的我,还能等到你吗

——《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郑风·风雨》的意境就是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等待,最后终于见到了要等的那个人。他们事先应该约定好了见面的时间地点,其中女子先到一步,还没有到时间,或者快要到时间了,女子有些期待地等待着,心跳也许已经加快。

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这时候竟然突降暴雨,闪电交加,风也呼啸,豆大的雨点就打在地上,连鸡窝的鸡都惊得咯咯地叫。女子的心随着雨声鸡叫也不安起来。他还会来吗?这么大的雨,他也许就不来了,他最好也别来,这么大的雨,淋坏了怎么办?此时她的心理是矛盾的,既希望他能够冒雨践约,但是又怕淋坏了他。正在矛盾之时,抬眼看见对方满身风雨而来。

女子脸上笑容的绽放,她心情澎湃,这就是:“风狂雨又骤,天地一片黑暗,鸡儿跟着不停地叫,我的心潮随着起伏,他突然冒雨到来,顿觉喜上眉梢。”

《风雨》的感染力极强,在这首诗中,借用了外界景物的描述,以反复强调为主,通过“风雨”、“鸡鸣”这两种外界事物加以渲染女子的思绪,反衬出女子的担心与矛盾,加重着苦苦等待之中一个人的孤独与沉闷。

等待是一件苦差事,容易让等待的人变得焦躁不安,在左顾右盼之中觉得时间过得怎么这么慢。而能不能等到要等的人还是两回事。等到了,对方能够践约,说明他人还不错。要是负约的,大多让人伤心,落下一个坏名声。所以,等待是一件极难做到的事情。

女子的翘首以盼,如果等不到男子的倾心相约,那边只能是情感的支离破碎。有时,女子的等待是可以耗尽前世今生,而男子的赴约却只是一场碰巧的游戏。当二人最终擦肩而过,等待的女子就算是耗尽一生,也不能等来让她倾心的人。

其实,等待与约定竟是两回事。

香港女作家李碧华《胭脂扣》中对守约与负约有淋漓尽致的体现,烟花女子如花与阔少爷十二少以胭脂盒私定终身,谁知却遭到了十二少父母阻拦。绝望之时,两人相约一起吞食鸦片殉情,不巧,如花死了,十二少被救活。成为孤魂野鬼的如花在地下苦等。

但她没有《风雨》中这位女子幸运,《风雨》中的男子穿越风雨来践约,如花等的十二少在人间活了下去,终于有一天,如花按捺不住等待的心,费尽心思重返人世,遍寻十二少,等到见到他,才知道他真的负约了。她只好将当年定情之物胭脂盒塞还给她,对他说了一句“谢你,我不想再等了”,黯然离去。

许约容易守约难。

《庄子·盗跖》中记载着一个誓死守约的故事,流传千年,说的是一个叫尾生的男子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君子淑女,于是就私订终身,这个与十二少不一样的是,女子家嫌弃尾生家境贫寒,两人就与约定在韩城外的桥梁相会,双双远走高飞。那一个黄昏时分,尾生提前来到桥上等候。不料,六月的天气变化无穷,突然就下起了滂沱大雨。不巧山洪又暴发,大水裹挟泥沙席卷而来,淹没了桥面,尾生不肯离去,抱着一根桥柱死去。

尾生抱柱而死的故事对于诺言的信守虽然有点迂腐,但古人确实能够一诺千金,满身风雨来践约是习以为常之事,有时候为了诺言他们不惜牺牲掉自己的性命,尾声就是鲜活的例子。

《风雨》中,那个两千多年前那个穿越风雨践约而来的男人,满身风雨的赶路,只为给自己爱的女子一个交代。因为他知道,等待是多么辛苦。

席慕蓉有诗句证实:“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这世间有多少等待的故事,迪克牛仔的粗犷歌声中有多少人掉泪,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满身风雨的我,还能等到你么?

痴情男女,心中的相思好像一条苦恼的河,就看是否有耐心等待那个渡河相守的人!而风霜雪雨都只能算是一种考验,考验他是否会不顾一切穿越而来,结果也只有两个:来,或者不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要是来了,那会是怎样的惊喜。

经年之后,佳期无约

——《邶风·终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曀(yi),阴云密布有风;虺(hui),雷声。大风刮起疾又暴,见我他却轻浮笑,调戏放浪又嘲笑,想来悲伤又懊恼。大风刮起沙尘暗,可肯顺心来找我,我不去来你不来,我却悠悠把你想。大风刮起卷天地,不见阳光空惆怅,夜半自语不成眠,打个喷嚏知我想。天色阴暗不见光,雷声轰鸣天际响,半夜独语不得眠,愿他悔悟将我怀。

旧解对此诗的解读分为两类,一是这是“一首颇具性感”的情诗,学者闻一多先生就认为,在《诗经》中以“风”起兴的几首诗中,要数这首《终风》写得最淫了。他以为此诗是在反映女子对于强者之被虐而又乐受的心理。据此说法,也有人将此诗作为研究“性虐狂”和“受虐狂”的材料。二是认为是写一位女子被丈夫玩弄嘲笑后,又惨遭遗弃的诗歌。现在看来仍不排除有这个可能,若将此诗列为“弃妇诗”也不算十分勉强女子被抛弃,于是这女子“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其实,我们现代人时常会有这样的感慨:你当时有意接近我进入我的生活,处处表现得对我那么好那么体贴,我终于由陌生到习惯开始慢慢接受你了,我以为我们的爱情就要放晴了,你却忽然变得遥远冷谈了起来,在我毫无防备的时候就退出我的生活,剩下我比之前一个人的时候还孤单还寂寞。到底,为什么,你当初要对我好呢?

这首诗里的女子也是在哀叹吧,哀叹男子的忽冷忽热、喜怒不定,以及对她的可有可无,她也似乎明白了,他之前虽有纠缠但并不爱她,要真恨他吧又恨不起来,说不恼他吧怎么可能不恼?其实,很多男人未必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女人都讨厌纠缠不清但并不爱她的男子。并非有人追求有人纠缠了,女人的虚荣心都会很受用,她的第六感能敏锐地嗅出这个男人是不是真的爱她。

《诗经·郑风》中的《狡童》也写到了一名女子在遭到情人冷落后的苦闷纠结心理。“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她一边埋怨说道:你这个狡猾的小伙儿啊,突然就不理我了,全都是因为你啊,好好地让我吃吃不下、睡睡不着啊。一边又尽情地流露出对“狡童”的相思之情,毕竟他们只是暂时闹个小别扭,并未真正分手。这位恋爱中的小女人,真是爱恨交织,情丝之长,剪不断理还乱啊。她在这头寝食难安地疾呼,那偷走她心的男子又做什么去了?

可是,《终风》里的女主人公却还没有被偷心的女子幸运,她差不多已遭遗弃,至少已被男子打入“冷宫”。可悲的是,她还未完全醒悟,即便她有点意识到男子并非真爱她,她还是心里有所不甘,还在天天想着他回心转意:一会儿说希望他打喷嚏时,知道是我在想他;一会说希望他正在后悔着,满心地想念我呢。

元稹曾在《莺莺传》中写过:“始乱之,终弃之。”后世便有了“始乱终弃”一词。仅从抒情比较直白的古诗词来看,在古代社会的女子被遗弃或冷落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弃妇诗、闺怨诗乃至抒写遭受冷落的诗词还是挺多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古代并非一夫一妻制,连平民都能有“一妻一妾”之福,更何况是身处贵族阶层、身份显赫的男子呢?他们虽比不得帝王,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但妻妾成群还是比较现实的。加之古代女子的地位又低,在男女爱情婚姻生活极不平等的状况下,受伤害遭遗弃的往往是可怜的女子。否则,在男人占有绝对优势的古代社会,我们怎么看不到只言片语的“弃夫诗”和“男怨诗”?法国著名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说过:爱情对于男子只是生活中的一段插曲,而对于女人则是生命的全部。虽然这句话我未必全赞同,不过在古代社会一夫多妻制的现实遭际下,的确也有一定的道理,女人还是处于一个弱势的位置。

李白也有一首《怨情》诗比较有名,传达出同样的心境,一个女子因苦等爱人不至,内心终由希望等到了绝望,由爱而生出了怨恨。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这位美丽的女子,自从与情郎一别之后,时刻期待着与他的重逢。她每天早早地卷起珠帘,长久地坐在窗台前观望与等待,生怕一不留神就错过了与情郎相见。怎奈今日复明日,情郎始终没有半点音信,可时光不待人啊,她早该到了出阁的年龄了吧,所以她内心才无限恐慌着急。一想到这些,她就忍不住泪流满面,心中开始怨恨起来。又能怨谁恨谁呢?恨自己吗?太容易轻信人了,错把一片芳心空付与?恨他吗?走的时候不是已经说好了的,他说是见到了父母就找媒人来提亲的,不是说好了的要生生世世永远在一起?这位佳人转而又开始怨恨,既然你没有打算要回来找我,没有决定要向我提亲,那你当初为什么要对我说那些话呢?又为什么要对我说那么多山盟海誓的承诺?如果,我今生从未遇见你,也许就会安分守己地嫁人了,可是现在你让我怎么办?你至少也托人给我少个口信,让我知道你一切安好啊?唉,为何当初对我好啊,竟成了有始无终的结局。

遭受爱人冷落和遗弃,古诗中的女子在啜泣中一声声哀叹:嫁个好人真难呀!我真是遇人不淑啊!竟落得个始乱终弃的下场啊!何苦当初非要遇到你,遇到又为何爱我?哀怨诗词里相爱的结局大抵如此,没有圆满,有的是拉长的哀怨。要不,为何偏要说那“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要不,为何还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期盼?

多少人辜负了最好的时光

——《陈风·东门之杨》

青春是一条年轻的河流,日夜弹奏着一曲亘古的歌谣。有时轻快如流水行云,有时又寂寥而沧桑,汩汩地流过我们的生命。穿越千年,世事变幻,有种遗憾从未改变。

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会来。/……

歌手刘若英的一曲《后来》,唱出了多少人心中的遗憾与喟叹。走得快岂止是青春呢?怕是青春里的人和事吧。对那些错过的人和错过的事,我们过后回望,只能深深自责,还假设到要是早知道怎么怎么样,可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生活中的事情确实超出了人们的掌控。对于错过的,我们也只能报以深深的遗憾。

我们在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东门之杨》中也能追寻到这样的事情。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

这是发生在陈国都城东门外的故事,东门是男女青年的聚会之地,有“丘(山丘)”、“池”、“枌(白榆树下)”、“杨(杨树下)”等,《陈风》中的爱情之歌《东门之池》、《宛丘》、《月出》、《东门之枌》,大都产生在这块爱情的圣地上。牂牂(zang),风吹树叶时候发出的声音;晢晢(zhe),明亮的样子。

陈国是小国,从他成立之日到被吞并,六多年间,一直是小国,他的弱小势力使得他也从来没有想去称霸,人民都只是过自己的生活。在那个古风满天的先秦年代,陈国的热恋男女一般都相约在黄昏的树林中。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那片杨树林面积比较大,树因为年代久远了枝叶茂盛,是不是也象征着陈国男女的爱情也如树林一样繁茂而生生不息?和那个心爱约好了时间,其中一个早早来到等待,望着树林,急切地徘徊,焦急的心情等待过的人相信都会了解与理解。这约会在恋人的心上,无疑既隐秘又新奇,期间涌动着的,当然还有几分羞涩、几分兴奋。等待者站在高大的杨树下,抬头看见了天上闪亮的星星,似乎在向自己扎着眼睛,心情也就略微好了起来,有星星相陪,想着念着,静静地等待着爱人的到来,也是一种幸福吧。

《东门之杨》中可以看出写爱情的美妙,这种就是等待带来的美感,一种珍惜在里边,不过,这种感觉是暂时的,要是被等的人一直不出现,会是什么样子?世事也往往弄人,等待的这位从黄昏一直等到夜深人静,从夜深人静又等到斗转星移的凌晨,另一方还是没有来,无尽的等待就转变成了难捱,也就成了一段错过的感情。你看,东门的大白杨树啊,叶儿正发出低音轻唱。约会定好的时间是黄昏,直等到明星东上。东门的大白杨树啊,叶儿正发出轻声叹息。约会定好的时间是黄昏,直等到明星灿烂。

同出于《陈风》的《东门之池》感觉就不一样了,同样的爱情,却充满着欢声笑语。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以晤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纻。彼美淑姬,可以晤语。

东门之池,可以沤菅。彼美淑姬,可以晤言。

可以想象,一群青年男女,在护城河里浸麻、洗麻。大家在一起劳动,一起说说笑笑,甚至高兴起来就唱起歌来,小伙子们豪兴大法,对着爱恋的姑娘就唱出了《东门之池》,表达情感,表达爱情。而《东门之杨》到最后只能唱出悲伤。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坚信诗中杨树下徘徊等待的应该是个女孩子,正如张爱玲所说的如果男女的知识程度一样高,女人在男人面前还是会有谦虚,因为那是女人的本质,因为女人要崇拜才快乐,男人要被崇拜才快乐。所以女人在男人面前总是谦卑的,只要有一点爱在,想哪女子一定是早早吃了饭,喜滋滋地到城门外等着,可是到最后只能落地失落情怀。《东门之杨》成为痴男怨女心中的一个错过的代表,同样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在《元夕》中也流露出来的同样的情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越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