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第一猛士> 第123章 好酒知时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3章 好酒知时节(1 / 2)

 范大冲更懵了。

对于自家儿子的本事,他还是十分信任的,若不然也不能当上知县。

只是……酿酒?

而且还是这等精良的酒,堪称是琼酿也不为过,说酿就能酿出来?

这……多多少少有些玩笑了吧?

“尽管喝,随便喝!”

范旭平和道:“日后啊,这酒就是咱们的日常口粮了。”

事实上,对于酿酒一事,在春种之时他便考虑过了,若不然也不会教百姓们大肆种植高粱。

文安县,想要快速发展,就要有自己的产业。

有了产业便可以挣银子,继而将整个县城打造成一块铁板,有一定的自保之力。

而按照原计划,酿酒是事情应该在秋收之后才可以考虑推行。

只是,因为河南一带出现了不确定性,县城,亦或者说附近多个城池的酒水铺子关门,市场上酒水不足,正是入场的好时机。

转来翌日,范旭自粮库中调出二百余斤的小麦,混合少量的高粱、大米、玉米,忙络起来。

酿酒的主原料是高粱,但因县里的高粱并不多,便也只得少用些许。

至于玉米,也是一种产量极高的作物,只是市场上流通的太少了,春种之时购买种子都极难买到。

将小麦、高粱、大米、玉米先后碾碎,放入陶缸中,密封,便开始了发酵的过程。

这一步十分关键。

酒的品质如何,在于原料的配比,更在于发酵的环境,如温度的高低,发酵时长等。

一般而言,白酒可分为清香型,浓香型。

清香型的发酵时长不长,多数在十日左右,而浓香型的,动辄便要数月乃至一两年。

如后世的某种被炒上天的酒,就要经过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

当下,因为时间紧迫,范旭自也顾不得许多了,将酒酿出来便是。

至于所谓的品质好坏,半点不重要。

什么是好酒?

酒精度高、辣!纯粮酿造!

满足这两个条件,哪怕酒水品质有些问题,在绝大多数购买者的口中,那也是好酒!

时间如蠕虫,爬的虽慢,可不经意间一回头,已是爬了很远。

四五日后,范旭打开陶缸尝了尝,已是产生浓郁的酒气,酒精度大概在十多度的样子。

继续发酵,又数日,再品尝,酒精度已经达到了二十多度。

“可以了!”

范旭用纱布隔离,将酒水取了出来,跟着又来到一个关键的步骤——蒸馏。

白酒的蒸馏,在宋朝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只是碍于某些原因,此法蒸馏出来的酒,酒精度并不高。

对此范旭倒是简单了解了一番,极可能与密封性有关。

酒精是容易挥发的,自液体变为气体状态,这期间,若是密封性不足,便容易导致酒气流失,继而致使酒精度不足。

所以,经过多番研究后,他利用牛肚等将接收装置密封起来,得到的酒水,遗散的酒气较少,酒精度较高。

可即便如此,遗散的酒气还是遍布了整个县衙。

“范大人他……在做什么?”

“是将自己泡在酒里了吗?怎地如此浓重的酒气?”

“呀,不好,老张醉酒了,快快快,扶一下……”

整个县衙陷入到一股怪异的气氛中。

在此间,范旭却是心无旁骛,一心蒸馏。

蒸馏过后,得到的酒便是成品了。

他用坛子先后将酒封了起来,前后得酒大概五十坛左右。

第一批酒,制作完成。

大功告成后,他炒了一份土豆丝,煮了一份花生,又做了一只糖醋鱼,一切完毕后,又正式的取出一坛酒打开来。

泥封被拆开,瞬间,酒香四溢,沁人心脾!

“好酒!”

范旭忍不住赞叹:“此酒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言语间,却是多了几分寂寥,意兴阑珊。

酒是好酒,只可惜……只能孤芳自赏喽!

然而,就在他即将动筷之时,一道身影快速闪过。

唰!

范旭直接按住了酒坛,瞪着眼:“你……作甚?”

本欲去抢酒坛的朱徽娖定了定,浑不在意似的坐下:“喝你点酒都不成?小气!度量如鸡心似的,小之又小!”

听着揶揄的言语,范旭将酒坛向身边拉了拉,警戒着道:“我如何与你无关,告诉你,上次摔我酒的账还没与你算呢,休想喝我的酒!”

朱徽娖哼笑一声,将酒碗向前推了推:“开,倒满,别娘们似的,本姑娘喝你的酒,是看得起你。”

“我可谢谢你看得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