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不以成败论英雄> 第3章 武王伐纣 顺应天命--姬发《西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武王伐纣 顺应天命--姬发《西周》(1 / 2)

 一历史舞台达人秀、一展英姿傲千古

姬发是周文王姬昌的次子,是为周武王。他是继承父亲周文王遗志,实行武王伐纣。他是从周文王手中接过的半壁江山,然后经过自己努力与商纣对抗,最后完成了统一大业,他是如何敢接下半壁江山,又是如何完成自己的霸业呢?那我们就来看看姬发成名之时的战绩。姬发顺应天意,将夏桀灭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周。在三字经终就有讲到是为八百载。

二君王暴虐不理政百姓怨声冲云霄

商朝的末代国君纣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穷奢极欲,荒淫无度,不理朝政,还加重赋税,强迫百姓无休止地服苦役,用酷刑镇压百姓和对他不满的王室大臣,以致民生困苦,怨声载道,最后众叛亲离。当时有一位忠臣比干指责纣王无道,苦劝他改过自新,重新理政。但是忠言逆耳,昏庸的纣王并不领情,还是像之前那样醉生梦死在酒池肉林之中。比干没有成功让纣王迷途知返,反而惹怒了他,最后被挖心而亡。纣王好酒淫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对于在背后指责他的人,他设置“炮烙酷刑”来惩罚他们,将那些敢于指出他缺点的人全部残害殆尽,留下的都是拍马顺溜、国家蛀虫之列的败类。纣王的一些做法惨不忍睹,所谓:“官逼民反”,百姓在无法生存的情况下便开始拿起武器来反抗,为正义而战。

三忠臣谏言君不听、唯为造反安太平

当时最新起义的便是西伯侯姬昌,即是周文王。他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根据《封神榜》中讲解:“姬昌原是商朝的一位大臣,是一个地方的伯候,他劝诫纣王不要宠幸妲己。可是纣王非但不听,还将此事告诉给妲己听了。后来妲己怀恨在心,最后寻找机会将他的儿子伯邑考做成人肉包子让他食用。因为姬昌会卜卦。早已算出打击之用心。如果自己不食用,将身首异处;若食用,便将他发放原地。”不得已,姬昌只得强忍食下用自己儿子做的人肉包子,最后顺利回到六原籍。后来他的儿子幻化成白兔将他带到渭水之地,遇到了鹤发童颜的姜子牙。姬昌请姜子牙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灭商大业。

周文王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天下能人异士都纷纷投奔到他的旗下,为之后周武王伐纣奠定了基础。周文王后来壮志未酬身先死,未完成的大业便有姬发来继承遗愿,继续实行伐纣大业。最后商朝被灭,完成六统一大业,安定天下。

四想成大事需努力、顺应民心得天下

姬发之所以能完成霸业,有几个至关重要的条件:1顺应民意、人心所向,2招揽人才、知人善用,3时机未到、耐心等待《羽翼未丰、不可高飞》,4善候时机、果断行事,5时机一到、迎头一击。

1顺意民心、人心所向。当时商纣王淫乐无度、败坏朝纲、赋税沉重,百姓苦不堪言。这时姬发首先打着:“为民请命”的响亮口号,号召贤良异士为自己卖命,推翻商朝。

为了收服人心,巩固新建政权,在政治上采取六许多措施。首先采取了以殷治殷、分而治之的办法安抚殷商遗民。然后姬发明着封纣王之子为殷候,继续治理殷民,以安民心。但在暗地里将殷商之地分为:卫、庸和邺三个小国,封自己的弟弟们分别治理,负责监视殷候,号称:“三监”。

2招揽人才、知人善用

当时商朝的忠臣良将都被纣王贬、杀、捕,以至于那些大臣都对他十分厌恶。而姬发灭掉商朝之后,下令释放那些被纣王囚禁的大臣,而且将纣王淫乐的财物、粮食,赈济饥民和贫弱百姓,稳定民心,建立威信。而且始终重用姜子牙和周公旦,采取他们的良计,从而让自己可以充分的发挥。

3羽翼未丰、不可高飞

孟津点兵为一大亮点。商朝纣王荒淫无道,但是国力还是比较强。如果硬碰硬的话,到最后占不了什么便宜,反而还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周武王审时度势,等待时机。

周武王为了便于进攻商都朝歌,便将周都城油丰迁至镐京,举行历史上有名的“孟津点兵”。这个“孟津点兵”,明着是迁都选择更好的都城,实则以观点测人心,以免有些诸侯以坐山观虎斗之心来对待灭商之事。为灭商做好预前准备,并且对军事做演习和检阅,看一看其他诸侯的反应。结果非常成功,一呼百应。让他信心大增,灭商势在必行。

4善候时机、果断行事

周武王向朝歌进发之时,只称自己为太子发,意为仍由周文王任统帅。姬发明着打着周文王的旗号率兵前进,实则是想借先父之威名来振自己之旗鼓。利用周文王的威信口号让贤能之人来效忠自己。结果有800万诸侯赶来参加。人心所向,商纣孤立无援,独掌难鸣,而且商朝现无贤人谏言,使他只得望天叹息。而周武王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并以“诸侯不知天命”告诫大家不要操之过急,耐心等待。等时机一到,立马直捣黄龙,推翻商纣,回复百姓向往以求的太平盛世。

5时机一到、迎头一击

牧野之战是商与周的巅峰对决,又最为重要的一次战役。姬发最后遵循周文王“时至而无疑”的叮嘱,果断决定发兵伐商,群起而攻之,纣王在惊慌之时,随便找人组织军队,所谓:“临阵磨枪、不快它也光”。商朝用残冠之军来应对势如猛虎的周军,岂有不败之理。而且纣王派出的军队大多数都是奴隶和囚犯,所以许多人在临阵之时倒戈相见,结果周军大获全胜,乘胜追击。走投无路的纣王,最终在鹿台自杀而亡,了却了这一悲催的一生。

五加强统治实分封、嫡长继承利稳定

西周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制度,将王侯、功臣以及旧贵族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西周国君自称天子。全天下的土地都归周天子所有,受封的诸侯享有自封地的管理和收取赋税等权利。诸侯必须绝对的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要定期朝见天子,缴纳贡物,战时要带兵随周天子征战。为了保证王室。贵族的统治权力的顺利继承,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一措施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但是过多的分封诸侯会导致诸侯的权利一旦变得强大之后就会独占一方,自立为王,成为土皇帝。而且嫡长子继承制会导致许多王室贵族的儿子们为了追逐名利而手足相残,十非常可悲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