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水流的作用就体现在,它将玉石表面的皮壳逐步化去,所谓“滴水石穿”,以流动的水流日复一日地摩擦玉石的表面,虽然轻缓,却能将坚硬的皮壳一点一点地化去,这也就是“以柔克刚”的道理了。
但实际上,却是因为水流和玉石所含有的地气都是来自自然的,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能够彼此相互作用。
水流的地气具有流动的属性,而玉石的地气却具有凝固的属性。当玉石身处水中的时候,它就处于了一个全是流动属性的地气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它又怎么能够抵挡的住流动属性的侵袭呢。所以,越是年久,玉石的皮壳也就越薄,甚至全部消失。
如果时间够长,一整件玉石,连皮壳带玉肉,都有可能全部消失在水中。
水石,就是指的这种特征。
还有风石,因为风也具有流动的属性,也能让石头的皮壳除去,表露出跟水石相似的特征,但它却不是地气。风石在滇西的翡翠场口这里,还没有被发现过,这里根本就不具备被风侵蚀的条件吧。
这件水石通体发红,光亮无比,虽然跟在大武爷那里看到的那件(那是一件腊肉皮壳的原石)相比,整体气质,光泽度逊色了不少,但胜在个头够大,活像一块大肉摊在桌上,正等待分解出售。
既然是水石,表面的砂发已经抹去不少,只剩下薄薄的一层,这种情况下,皮壳就像一层外衣,若是玉肉品相好,也会透过这层外衣露出来,因此映照的表面光泽度比较好。
它的表面并非全部是红色到底,而是在其间还分布着一些白色的块、这些块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方有圆,形状各异,没有什么规律可言,看起来像是晒制腊肠。这种皮壳也就被称作“腊肠”了。
翡翠中白底的玉肉最为常见,这皮壳中泛出的白,也就是玉肉的颜色了,而这红,则是皮壳留下的痕迹,想必此前,这也是一件布满砂的红黄砂皮壳吧。
如果我没有看错,这层红就是“雾”了。
“雾”是夹在玉肉与外部石层之间的一层非常薄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它有红、白、黄、黑四种颜色,它是地气在进出玉石的时候所形成的。其形成没有固定的规律,完全受到地气所含密度、性质、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有时雾会影响人们准确把握玉肉的性质,但也有时,有雾才能有好的玉肉,所以,看到雾,往往预示着里面的玉肉都不错。
我心想,若是要开价,这一件玉石已经是明赌了,可能会一步到位,没有什么意思了。
第四件玉石是个大块头,标明15。4千克,在这五件原石中,是最大的一块了。它有一层灰白色的皮壳,处处都是疙里疙瘩的,石灰岩似的一层皮壳,这就是“白盐沙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