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神圣罗马帝国> 第两百八十五章、生活多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八十五章、生活多艰(1 / 2)

 <r/>

柏林政府正在为难民问题烦恼的时候,下面的人已经替他们做出了选择。<r/>

<r/>

起因是涌入的难民太多,地方政府救济不及时,饿急了难民洗劫了斯克维日纳一座贵族庄园,不小心杀死了正在巡视庄园的老伯爵。<r/>

<r/>

劫掠地方的事情发生了不少,可是杀死大贵族还是头一遭。或许是意识到了事情闹大了,为了活命,这些人果断的选择杀人灭口。<r/>

<r/>

难民本身就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杀人灭口掩盖真相说起来容易,怎么可能不留下蛛丝马迹呢?<r/>

<r/>

后面就不用说了,消息泄露后立即引起震动,贵族们自然要报复了。<r/>

<r/>

大量的难民涌入,利益受损的又岂止是地方贵族,当地民众的损失更大,早就苦不堪言,这个时候有人牵头自然是群起响应。<r/>

<r/>

大混乱爆发了,屠刀一旦举起就再也不能放下。为了恢复秩序,柏林政府第一时间下令驻军介入。<r/>

<r/>

事实上这个时候,柏林政府已经无力控制局势。地方部队肯定更倾向于本地人,刺刀自然是砍向了难民。<r/>

<r/>

或许很多难民都是无辜的,但这个时候已经没人能够区分,也不想去区分,屠杀爆发了。<r/>

<r/>

收到屠杀的消息后,威廉一世第一想法是立即阻止,随即又放弃了。<r/>

<r/>

这是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题,要么站在难民一边,得罪普鲁士国内的贵族、资本家、普通民众,要么站在普鲁士民众一边,当什么也没发生。<r/>

<r/>

不用动脑子,柏林政府也知道自己该站那边。至于倒在血泊里的难民,他们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不知道。<r/>

<r/>

诡异的一幕出现了,俄军在驱赶难民,普军也在驱赶难民,双方共同谱写了一本《杀戮进行曲》。<r/>

<r/>

受此影响,普军中的波兰士兵还发生了兵变。如果不是俄国人太过谨慎担心有诈,没有趁机出兵,估计也没柏林政府什么事了。<r/>

<r/>

……<r/>

<r/>

突如其来的大屠杀,让欧洲世界集体失声。<r/>

<r/>

谴责么?<r/>

<r/>

媒体已经在干了,报纸、广播都在大肆抨击普俄政府的暴行,当然谴责难民的也不少。<r/>

<r/>

新闻人也要吃饭,立场自然要受金主影响。<r/>

<r/>

……<r/>

<r/>

维也纳宫,这个惊人的大消息,将思考人生的弗朗茨拉回了现实。<r/>

<r/>

该怎么定性这件事,这又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弗朗茨无法确定孰是孰非。<r/>

<r/>

难民有错么?答案是有,也没有!<r/>

<r/>

他们只是为了生存,自然不算错;可是为了自己活下来的同时,又伤害了其他人,这就是大错特错。<r/>

<r/>

发生在斯克维日纳的惨案,不会是偶然,在逃亡的半路上,还有更多的无辜者倒下。<r/>

<r/>

或许做恶的只是一部分人,可是大家没有区分的能力,也不想去区分,别人没有义务替他们的错误买单。<r/>

<r/>

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尤其是饥饿面前。<r/>

<r/>

普鲁士贵族、民众有错么?答案还是是有,也没有!<r/>

<r/>

维护自身的利益,镇压暴徒肯定是没错的;故意将问题扩大化,放大到整个难民群体,就有问题了。<r/>

<r/>

不过作为旁观者,弗朗茨认为自己没有资格去指责他们。能够提前解决危机,凭什么要求人家在灾难发生后再去解决?<r/>

<r/>

聪明人都知道,丢了波兰地区后,柏林政府已经无力救济这么多难民。<r/>

<r/>

没有救济粮,难民早晚都会乱,这不是人力所能够改变的。<r/>

<r/>

如果战争不能尽快结束,就算是普鲁士的贵族、资本家一起开仓放粮,同样也于事无补。<r/>

<r/>

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所守护的国家,选择了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办法,貌似也不算错。<r/>

<r/>

包括俄国人驱逐难民,他都能够理解。抛开道德不谈,沙皇政府无力救济难民,为了不让更多的人变成难民,驱逐难民实际上也是迫不得已。<r/>

<r/>

弗朗茨不是圣母,知道理性考虑问题。三四百万难民,即便是到了21世纪,都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这个年代更不用说了。<r/>

<r/>

简单的数学问题就知道,按每人每天一斤的口粮计算,三百万人每天就要消耗1500吨粮食,四百万人就要消耗2000吨粮食。<r/>

<r/>

这只是理论数据,实际上这点儿粮食肯定是不够的,高热量粮食或许一斤就可以维持人的生存所需,但是廉价的低热量食品,需求量明显会更高。<r/>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