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更)
一直以来,赵家的每个男丁都清楚祖上有一个不可言说的秘密,至于秘密的具体内容昌什么,则只有长房长子清楚。如果掌管这个秘密的人身后无子,或是身犯险境,他可以按照家族的规定,指定本族与其关系较近的其他兄弟来掌管这个秘密。千百年来,秘密就以这样的方式代代相传。
据赵玑燮的父亲跟他说,赵老爷子拿到油纸包后,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足足有一个星期,家人只听见里面不时有叹息之声。
尉迟在信中说:“赵玑燮的爷爷一直举棋不定。在他看来,这千年前的秘密与其说是先祖为挽救王朝所做的最后努力,不如说是一种自欺欺人似的情绪宣泄和无谓的抗争。”
以历史的眼光看来,赵老爷子自觉先祖所做的一切,无异于螳臂挡车,难逆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而祖上非官方的行为,既不为正史所载,那就只能算是民间野史了。这样的话,何不让它永远地藏在天地间。
几天后,赵老爷子出了趟门,把这本《浦林旧事》和那几页纸分送给了两位好友,自己则留下了族谱。
这样,赵家就永远不必再费心思保管这千年前的秘密,也不必再受毫无意义的拖累。他对儿子,也就是赵玑燮的爸爸说。
倒是长房长子取名的规则,赵老爷子交待儿子,得以此为法,为子子孙孙取名。也就是必须取双名,第一字为字辈,第二字的偏旁部首或是字形结构里必须有“火”字。
“我当时好奇,问那本《浦林旧事》究竟与书店里的有什么不同。”尉迟在信中写道,“赵玑燮为我详细地描述了一番,我是越听越心惊。因为,那本书就在我家中。”
几年前,尉迟陪生意上的朋友去距离滨州市区六十多公里处的一个禅院做禅修。由于尉迟和朋友捐赠了一笔巨款,禅院里的老师父亲自接见了两个人。在老师父的卧室里,尉迟见到了这本线装书,一下子爱不释手。当下便提出要重金买下这本书。却被老师父客气地婉拒了。
尉迟不甘心。他是个嗜书如命的人,平时不仅无书不读,还好藏书。只要他看上的古籍善本,出再高的价他也舍得。
本来两个人决定在禅院里只待一个星期。可为了那本书,尉迟将返城的时间一推再推,天天在老师父那软磨硬泡。无奈他意志虽坚,老师父的态度也很明确,这本书系他私藏,恕不外售。
最终尉迟只得悻悻而回。
“后来禅院遭劫,发生了一场火灾,禅院差不多是损毁殆尽。当时急需一笔巨款重建。”尉迟在信里写道,“老师父的大徒弟找到我,希望我能捐出一笔钱来。”
尉迟当即答应,不过有个条件,得把那本《浦林旧事》给他,这样他不但会承担重建禅院的费用,还会额外出一笔钱给禅院。
大徒弟犹豫再三,最终迫于形势,答应了尉迟的要求。不过再三强调,这事绝不能声张。老师父体弱多病,肯定受不了这样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