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大明海商> 第三十一章 奔往欧罗巴 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一章 奔往欧罗巴 下(2 / 2)

分离空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一旦分离了空气,就意味着会有纯氧、纯二氧化碳和纯氢气、氦气!有了氦气,就会有气球和——飞艇!

实际上,发明了气球之后,人们马上就想方设法推进和驾驶气球。原历史上的一七八四年,法国罗伯特兄弟制造了一艘人力飞艇,充氢气后可产生一千多公斤的升力。罗伯特兄弟认为,飞艇在空中飞行和鱼在水中游动差不多,因此,把它制成鱼形,艇上装上了桨,这桨是用绸子绷在直径2米的框子上制成的。后来进行试飞,当气囊充满氢气后,飞艇冉冉上升,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逐渐降低,囊内氢气膨胀,气囊越胀越大,眼看就要胀破,这可把罗伯特兄弟吓坏了,他们赶紧用小刀把气囊刺了一个小孔,才使飞艇安全降到了地面。

这次试验启示人们,应当在气囊上留一个放气阀门。2个月后,兄弟俩又对飞艇进行了改装,做了第二次飞行。这次飞行由7个人划桨作动力,飞行了七个小时,但只飞了几公里。虽然飞行速度很慢,但它毕竟是人类第一艘有动力的飞艇。这中飞艇的原型,是晏世轮不屑于搞的,他看中的是后续有动力的,更大一些且能长期续航的飞艇。用来侦查和测绘地图。

首先,飞艇必须要有动力!在一七八二年法国人特罗姆制成了一艘用螺旋桨代替划桨的人力飞艇。飞艇长三十六米,最大直径十五米。加上吊舱,高达二十九米,可载八人。螺旋桨直径九米,几个人轮流转动螺旋桨,使其产生拉力,牵引飞艇前进,速度达每小时十公里,比划桨的飞艇好多了。不久之后,另一个法国人卡奴米亚从自行车受到启发,设计了一种脚踏式螺旋桨飞艇。这种单人飞艇在无风时可以短时间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十六公里,比起手转螺旋桨飞艇又快了许多。但这时飞艇飞行中有一个难题还没解决,就是飞艇一升高,就要通过阀门放气,以防止气囊膨胀爆裂。但气放掉之后,就再也无法升高了。为解决这一问题,法国的查理教授和罗伯特兄弟于一七八四年制成了一种装有空气房的气球。它的形状像纺锤,与现代飞艇很相似。这种气球,外面是一个大的丝质胶囊,里面有一个小气囊,小气囊上面有一个气体阀门。外囊充氢气,使气球产生浮力升到空中,内囊用来充空气。这个小气囊就叫“空气房”美国高空飞艇。气球在升空之前,先将“空气房”充进空气。当气球升到一定高度后,就将“空气房”打开,放出一部分空气。这样,外囊膨胀后,“空气房”就因受挤压而缩小,使外囊膨胀的压力有所减小,以保证气囊不致胀破。这一发明,解决了气球升空的一大难题,是飞艇发展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此后,“空气房”很快便在所有飞艇上使用了,并一直使用至今。

这就是晏世轮想要的!但是,采用人力推进,毕竟不能持续,但是好在可以把飞艇造的更加结实,然后多设几组人员轮换。毕竟现在推广蒸汽机还十分的不现实。而让晏世轮启发最大的,是在飞艇发展史上那个德国的退役将军菲迪南德?格拉夫?齐柏林,他是硬式飞艇的发明者,被后人称为“飞艇之父”。一九零零年,齐柏林制造了第一架硬式飞艇。它的最大特点是有一个硬的骨架,骨架是由一根腹部纵向大梁和二十四根长杵及十六个框架构成,并使用了大量纵向和横向拉线,以增强结构强度。艇体构架外面蒙上防水布制成的蒙皮。艇体内有十七个气囊,总容积达到一点二万立方米,总浮力达十三吨。比当时软式飞艇大五至六倍。由于多气囊还能起到类似船上隔水舱的作用,所以大大提高了飞行的安全度。

后来到了一九零八年,齐柏林又用自己的全部财产设计制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艘飞艇。齐柏林对这艘飞艇的性能非常满意,他曾亲自驾驶这艘飞艇作了一次远航试验。飞艇从德国起飞,飞过阿尔卑斯山,到达瑞士后返航。这一成就引起了德国政府的重视,他们宣布,如果飞艇续航时间能超过二十四小时,政府就购买它,并愿意支付发展硬式飞艇所用的全部研制费用。这年是这艘大飞艇正式接受检验的日子。政府官员和许多观众都来到了现场。齐柏林亲自驾驶飞艇升空。开始一切都很顺利,可是几小时后,发动机就出了毛病,飞艇只好迫降地面,进行维修,准备再次升空。谁知祸不单行,偏偏在这个时候又起了一阵狂风,将飞艇的锚绳吹断。飞艇朝一片树丛撞击,当场毁坏了。

正当齐柏林走投无路时,一位法兰克福时代报的记者富果?艾肯纳博士帮助了他,艾肯纳将飞艇的现场客观地作了报导,又把齐柏林为发展飞艇而奋斗的事迹作了一番宣扬。全德国的报纸都转载了艾肯纳的文章。齐柏林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德国人民发动了一场捐款活动,在很短时间内就筹集了六百万马克,足够齐柏林再造一艘新飞艇。齐柏林总结了过去失败的教训,重新设计制造了飞艇,经过试飞都获得了成功,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都超过了二十四小时。后来他又制造了三架飞艇,性能都不错,完全可以进行运输。这样,齐柏林与艾肯纳决定成立航空公司,起名叫德拉格公司。这是世界上第一家航空公司。一九一零年,第一艘飞艇正式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杜赛尔多夫,建立了第一条定期空中航线,担任首航运输任务的就是“”号飞艇,它一次可载二十四名旅客,有十二名乘务员,飞行速度为每小时六十九到七十七公里,这个速度,已经赶得上前世塞车的都市主干道了。晏世轮想到的就是这个!有了长时间的滞空时间,又有了大载重量的承载,这将是金乡军远洋运输,多线作战而无往不利的利器。同样的,相比于现在“灭虏”最快二十节的航速,如果采用飞艇,既可以采用直线运输,又可以大大缩短欧洲至台湾的距离。速度在这个时代,是无以伦比的优势。

前世的历史上在齐柏林逝世后,他的继承人艾肯纳博士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建造一艘环球飞艇,开辟洲际长途客运。艾肯纳设计的环球飞艇确实很大,这艘飞艇总长二百三七米,最大直径三十一米,可充十点五万立方米的氢气,本身重量为一百一十八吨,载重五十三吨,用五台柴油发动机作动力,最大速度每小时一百九十三公里,于一九二七年七月建成。为纪念齐柏林,特地将这艘飞艇命名为“格拉夫?齐柏林”号,由他的女儿主持了建成典礼。“格拉夫?齐柏林”号飞艇开始了一次伟大的环球飞行,从美国的新泽西州出发,经过德国、苏联、中国、日本,于八月二十六日回到洛杉矶市。整个航程历时二十一天七小时。齐柏林号飞艇环球飞行的成功大大促进了飞艇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是飞艇发展较快的时期,英国和法国使用小型软式飞艇执行反潜巡逻任务。德国则建立了齐柏林飞艇队,用于海上巡逻、远程轰炸和空运等军事活动。飞艇体积大、速度低、不灵活、易受攻击,同时由于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因而军用飞艇逐渐被飞机所取代。但飞艇的商业飞行仍有发展

前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飞艇改用安全的氦气,其发展又呈活跃。采用多种新技术的新型飞艇被用于空中摄影摄像、巡逻等方面,洛杉矶、汉城和巴塞罗那奥运会和北京亚运会都可在会场上空看见它的身影。在战争时期,作为新技术之一的飞艇不可避免地被应用于军事用途,它主要用于军事侦察,炮火定位,海岸巡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现代飞艇的安全性已经有了质的提高。氦气是一种惰性气体,不可燃。由于飞艇气囊中的氦气压力并不是很大,仅仅只需要能保持其外形即可。所以即使被枪弹击中,如果弹孔不大,那么氦气的泄漏速度将是非常缓慢的,几乎可以暂时不用处理。如果枪洞很大,飞艇就不得不取消既定的行动计划,但仍然有足够的时间返回基地。另外,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复杂的控制系统也将使兴登堡飞艇的惨剧不会重演。飞艇还可以在恶劣天气下照旧飞行,只要当时的风速不要超过三十节即可。

虽然军用飞艇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但我们还是不能回避其固有的缺陷。前世的上个世纪,飞艇被飞机取代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高昂的造价和过低的速度。虽然飞艇的使用费用十分的低廉,但其造价却是个天文数字。飞艇的价格一般依据其外形尺寸的大小而不同,例如一个40米长的小型软式飞艇的价格约为200万美元。如果使用飞艇作为大型军事运输工具,就注定了其初期建造数量一定不会很多,最初运载货物的成本也将急剧增加。如果抛去其造价,现代工程材料和航空电子设备将使现代飞艇要比其半个世纪前的祖先先进了许多,但其速度仍然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要知道,现代喷气飞机的速度至少是飞艇的6倍以上。当然,军用飞艇的速度慢只是相对飞机来说的,而对于水面舰艇来说飞艇的速度是相当快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飞艇的速度既是劣势也是优势。因为飞艇相比速度更快的飞机在执行监视任务时更具有优势,它可以在目标地域上空悬停很长一段时间,这可使其上搭载的侦察仪器可以即精确又高效率的探测目标。另外,在低速情况下,艇上雷达可以更容易的探测到小型目标。

晏世轮的想法是,要建造类似齐柏林飞艇那种,每次可以承载百人左右,载重量在二十吨的中小型飞艇。飞艇一定采用硬式的骨架,再结合前世科技的经验,在飞艇当中充满氦气,然后让宁凤晨临走时,绘制出多人共同蹬踏的脚踏式动力图纸,采用二十人共同进行飞艇动力的维护,然后两个人负责方向,其余人员,留作轮换。这样人歇飞艇不歇,就可以日夜不停的前进。如遇地面有危险或是海洋,可以将飞艇升起,长时间的进行滞空,让这个时代最大射程不到一千米的武器威胁降到零。而且,通过探讨,晏世轮知道,即使是采用十五人的动力,这种硬式飞艇的航速也会达到四十公里每小时,从基隆到汉堡,直线距离一万一千多公里,如果日夜不停的前进,只需要十一点五天!当然,不可能让飞艇上所有人在期间不休息,加上每三天一次的地面休整,补充淡水、食物。这样算来,也仅仅只需十五天就可以完成单趟旅途!这是什么概念?就算是到了前世的十九世纪上半叶,从和汉堡距离差不多的英国利物浦,航行到中国必须要绕过非洲的好望角,需要长达三到四个月!金乡军如果大规模采用飞艇“航行”,将比此时的欧洲,缩短六到八倍的时间,怎么解释这个优势呢?不仅仅是时间就是金钱,而是——

按照晏世轮的理解,快速运输这个活动的本身一般并不创造产品价值,只创造附加价值。因为任何产品都不可能生产出来,不经过搬运装卸、包装、运输、保管就立即消费,充其量可以节省物资快速流通七大环节中的一个或两个。所以说,既然物资快速流通是一个不可省略或者说不可跨越的过程,而且,随着这个过程的发生,就会产生费用、时间、距离以及人力、资源、能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只有客观地认识这些问题,正确地对待、科学地解决好这些问题,才是惟一的正确态度和选择。首先物资快速流通有保值作用。也就是说,任何产品从生产出来到最终消费,都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一段距离,在这段时间和距离过程中,都要经过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等多环节、多次数的物资快速流通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可能会淋雨受潮、水浸、生锈、破损、丢失等。物资快速流通的使命就是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保证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移动过程中的质量和数量,起到产品的保值作用,即保护产品的存在价值,使该产品在到达消费者时使用价值不变。搞好运输,能够节约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能源,同时也能够节约费用。比如,集装箱化运输,可以简化商品包装,节省大量包装用纸和木材;物资快速流通可以克服时间间隔、距离间隔和人的间隔,这自然也是物资快速流通的实质。现代化的物资快速流通在缩短距离方面的例证不胜枚举。在北京可以买到世界各国的新鲜水果,全国各地的水果也常年不断;

比如前世的邮政部门,改善了物资快速流通后,使信件大大缩短了时间距离,全国快递两天内就到美国联邦快递,能做到隔天送达亚洲15个城市;日本的配送中心可以做到,上午10点前订货、当天送到。这种运输速度,把人们之间的地理距离和时间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随着物资快速流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国际运输能力大大加强,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使人们逐渐感到这个地球变小了,各大洲的距离更近了。城市里的居民不知不觉地享受到货运进步的成果。南方产的香蕉全国各大城市一年四季都能买到;新疆的哈蜜瓜、宁夏的白兰瓜、东北大米、天津小站米等都不分季节地供应市场;中国的纺织品、玩具、日用品等近年大量进入美国市场,除了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廉等原因外,则是国际运输业发达,国际运费降低的缘故。

当前欧洲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同样的经济环境下,欧洲各国,比如传统强国荷兰、西班牙等,相互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价格、质量、功能、款式、服务的竞争上,可以讲,像木材、白银、棉纱、绸缎等商品,在此时的欧洲,质量、功能、及服务等,目前欧洲各国的水平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唯一可比的地方往往是价格。近几年欧洲各大国此起彼伏的大战,足以说明这一点。那么支撑降价的因素是什么?如果说为了占领市场份额,一次、两次地亏本降价,待市场夺回来后再把这块亏损补回来也未尝不可。然而,如果降价亏本后仍不奏效又该如何呢?不言而喻,欧洲各国可能就会一败涂地。在物资短缺年代,欧洲各国可以靠扩大供应量、降低制造成本去攫取第一利润。在物资丰富的年代,欧洲各国又可以通过扩大销售攫取第二利润。可是在十七世纪,第一利润源和第二利润源根本就没人意识得到,目前剩下的惟一“未开垦的处女地“就是运输。所以,欧洲各国很早就认识到了货运是竞争力的法宝,搞好运输可以实现零库存、零距离和零流动资金占用,是构筑欧洲各国供应链,增加欧洲各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晏世轮最最看重的,是有了这种航运利器后,就可以加快商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可以效仿前世所建立的“配送中心”,用先进的物流手段,去解决现在全球大贸易的问题,在这个金手指一开时,任何国家、势力,都将败在自己脚下。无论他是“日不落”,还是“海上马车夫”,没有完成全球殖民地布局的现在,如果遇到全球开设“配送站”的晏世轮,将会以完败告终。可以说,配送中心的设立为连锁商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利用金乡军基隆商馆的网络、途径,将货源地、“配送中心”和国际销售商、欧洲各国、东亚等连接,能够以配送中心为枢纽形成一个商业、运输业和欧洲各国的有效组合。通过配送中心的高效率作业、及时配送,并将信息反馈给供货商和欧洲各国尤其是要反馈到晏世轮那里。这就形成一个高效率、高能量的商品流通网络,为金乡军的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还能够大大加快商品流通的速度,降低金乡军产品商品的零售价格,提高全球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促进金乡军和大明的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一点,在初步建立了“金本位”的金融体系后,将会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出其优势。而飞艇的研制,弥补了晏世轮商业模式上最后一个缺口,即运输。长途运输所带来的成本、风险,是晏世轮所不愿承担的,或者说,承担了之后会是血本无归的局面,但是一旦从这个纬度打开,晏世轮脑海中所购建的“商业帝国”模式,将会环环相扣的展现于是,这个,才是今天和荷兰众多俘虏谈话时,所激发的最大灵感,和最大的收获!

望着已经将二十多页纸记得密密麻麻的晏世轮,所有人脑门上都起了层层密汗。晏大人之前不是没有过如此疯狂,只是这次记得东西太疯狂了点儿。每次晏大人奋笔疾书后,都会让无数的幕府官员、工匠,甚至是扫地大妈(情报人员)绞尽脑汁、痛哭流涕。没办法,为了金乡军,为了大明,豁出去了。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