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周公解梦1000问> 上篇 梦境中的信息密码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篇 梦境中的信息密码1(1 / 2)

 上篇梦境中的信息密码1

第一章梦与寻梦史

梦的定义与特征

梦既司空见惯,又神秘莫测;既虚无缥缈,又真实可见。

古往今来,千变万化的梦境既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希望,也给人们带来了迷惘和惆怅。

每个人都有做梦的经历,梦伴随人的一生。

只要人的大脑还有思维能力,梦就会长久不衰。

在生产力比较低下,科技不够发达的年代,人们对梦的认识十分有限,因而大多把梦与鬼神、灵魂联系起来。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梦的认识也逐渐科学化、理性化。

在古今中外的典籍中,人们给“梦”下了如下定义:

《墨经》中说:“梦,卧而以为然也。”

也就是说梦是一个人在睡眠中认为自己看见了什么,以为发生了某些事情,是睡眠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说文解字》中说:“梦,寐而有觉者也。”

即认为梦是睡眠中的一种感觉。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说:“梦是一种受压抑的愿望经过变形的满足。”

汤普森在《生理心理学》中说:“梦是正常的神经病,做梦是允许我们每一个人在我们生活的每个夜晚能安静地和安全地发疯。”

《现代汉语词典》将“梦”解释为“睡眠时局部大脑物质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

《现代科学技术词典》解释说:“梦是睡眠或类似睡眠状态下在意识中发生的一系列不随意视觉、听觉和动觉表象,以及情绪和思维活动。”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梦”的解释如下:“梦是入睡后脑中出现的表象活动。

对梦的本质认识各异,或认为梦是现实的反映,预见的来源,祛病的灵性感受,或认为梦也是一种觉醒状态,或把梦视为一种潜意识活动……”

虽然古今中外致力于梦的研究者对梦的定义都有不少高见,但依然很难给“梦”下一个简单、科学、令人满意的定义。

我们只能尽量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对“梦”的特征进行分析:

一、梦是一种主体体验,是人在睡眠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包含影像、声音、思考、感觉等多种形式,通常都是非自愿的。

二、梦是一种意象语言。

人在梦中出现的意象包括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和超现实的事物,前者如生活中的具体场景、器具以及真实存在的个人及其他生物等,后者如人们在头脑中臆想出来的鬼神、妖怪、外星人以及尚未被发现的事物等。

三、梦境常常是荒诞离奇、杂乱无章而无规则非逻辑的,这是由于做梦的时候人们不像清醒状态那样按通常的逻辑程序思维。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说:“梦具有许多独特性和荒谬性。”

四、梦能够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

梦境能够激发艺术创作上的灵感,如中国众多古典文学作品都与梦境有关;而一些噩梦却会使人产生不悦的感觉,甚至会令人因长期恶心、恐惧、绝望而痛苦不堪。

我们认为,梦是人在睡眠时,由于局部的大脑组织尚未完全停止兴奋活动,从而引起的一种头脑中的表象活动,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也是客观事物在人头脑中的反映。

不过由于人在睡梦中与平时清醒状态下有所不同,一些客观印象也会变得混乱不清,所以梦的内容一般总是呈现着混乱和虚幻的状态,以想象或虚幻的形式表现出来。

古人的占梦之旅

关于古人做梦的文字记载很多,不论是在史书典籍中,还是在文学作品里,都有很多关于梦的描述:

《尚书·太誓》中记载着武王伐纣时的明誓之言:“朕梦协朕卜,袭于休样、戍商必克。”

这段文字并未表明武王到底做了一个什么梦,但在战争之际尚能言其梦境,可见武王对梦的重视。

《晋书》记载,有一次曹操生病了,晚上做梦忽然梦到三马同槽而食,醒来后他问谋士贾诩:“孤向日曾梦三马同槽,疑是马腾父子为祸;今腾已死,昨宵复梦三马同槽。

主何吉凶?”

其实,这个梦属于兆梦。

三马同槽吃草料,就是三马啃槽,而“槽”与“曹”同音,这个梦预示着司马氏将篡夺曹氏权柄,曹操为此深感担忧。

后来,司马炎篡魏自立,改国号为“晋”。

曹操之梦,果然应验。

《三国志·魏书》记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在梦境中见到一位金色天神,身披金光在金銮殿中飞行,汉明帝欲上前施礼,而天神却一语不发,驾云西去。

明帝不知这个梦境有何寓意,于是在第二天向大臣们求解,太史傅毅回答说:“西方有一位天神,全身金色,人称为佛,陛下梦到的也许就是他。”

明帝听后心生羡慕,于是召见蔡愔、秦景等人,命他们去西域求取佛法。

三年之后,使者以白马驮回佛教经书,佛教自此传入中土。

以上都是有史料可考的古人之梦,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出现于古代文人笔端的梦境。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

蝴蝶之梦为周欤?”

这段文字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在梦中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醒来后不禁思索:究竟是庄周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呢?

另外,在《牡丹亭》、《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中都有大量关于梦境的描述,而与梦有关的古典诗词就更多了。

比如: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苏轼《江城子》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从以上古人对梦的诸多记述中,可以得知古人很早就开始了对梦的探索。

做梦是人类最普遍的精神现象之一,它不受民族、性别、年龄、贫富、社会等级等诸多外因的限制,人人都会做梦。

那些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梦境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其神秘与瑰丽既令人困惑,又引人向往。

在中国,古人对梦的研究与探索有着漫长的历史,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社会时期,古人把梦与灵魂联系在一起。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依靠简单的思维与强健的身体生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晚上,当他们在洞穴中睡觉时,也许会梦到自己正和同伴一起在丛林中追捕猎物。

这样的梦令他们感到恐惧,因为彼时他们的身体仍在洞穴中。

所以,原始人逐渐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在他们的身体之外,存在一种可以在睡眠时脱离身体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不依附与肉体,甚至在人死之后也会存在。

他们用这种观点来解释为何他们睡觉时还会到野外打猎,为何能够在睡眠中见到死去的族人。

原始人通过对梦境的思考,逐渐形成了“灵魂”的观念,继而又反过来用这种观念对梦境进行解释,也就出现了早期的占梦活动。

第二阶段:夏、商至秦朝,占梦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环节。

商周时期,古人对梦境越来越重视,占梦活动逐渐频繁。

在现今出土的殷墟甲骨中,有大量关于殷王占梦的记载;周人灭殷之后,周王对占梦的态度更加严敬,凡国家大事都要问卜后才定,不过当时还未出现专门的占梦官。

春秋时期,人们对梦境的兆示作用更加深信不疑。

《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卫卿孔成子和史朝先后梦见卫国的先祖康叔对他们说一定要立元为国君,所以,在卫襄公死后,孔成子果真立元为国君,即卫灵公。

他们之所以以梦为根据,是因为他们相信这样的梦境其实是祖先在向自己传达旨意。

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日深,各种思想空前活跃、百家争鸣,儒、法、道、墨等流派纷纷著书讲学,占梦在统治阶级中的影响日渐萎缩,但由于梦本身的神秘性尚未被揭开,所以占梦活动的重要性仍然不容忽视。

第三阶段:秦汉之后,占梦逐渐从官方神学转为世俗迷信。

秦汉之后,占梦已经不再像殷周时期那样作为国家制度而存在,逐渐丧失了作为官方神学的权威地位。

但是,占梦仍然保持着自身的特点,并与逐渐发展起来的其他宗教,如佛教、道教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成了民间迷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卜卦、算命、风水、相面等民间方术中的一种,占梦的形式更加复杂、细致,并且带有一定的圆滑色彩,先秦时期占梦的庄重与严肃性已大为减弱。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至唐宋之后人们对占梦之术不再轻信。

城乡集镇、庙会等场所相面、算卦的人随处可见,挂牌占梦的却比较鲜见,即便如此,占梦之说仍然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占梦、祭祀与政治

据说,中国历史上最早开始占梦的人物是黄帝。

按照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的记载:“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群。”

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

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

夫千钧之弩,异力者也;驱羊万群,能牧民为善者也。

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

根据这个梦境,黄帝果然得到了风后和力牧两位名臣。

当然,这只是一则神话传说,真伪无法考证,但却说明远在上古时期古人便已开始占梦。

殷商时期,梦与占梦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甲骨文中的史料都能证明占梦自出现之始就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梦本来只是一种心理现象,却为何会被拉入政治舞台,甚至在商周时期成为一种政治制度呢?

在此,不妨以更加客观、理性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占梦活动对古代政治的影响。

一、梦境与君权神授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史记·高祖本纪》

光武帝召冯异曰:“我梦乘龙上天,觉悟(醒来),心中动悸。”

异再拜,贺曰:“此天命发于精神。

心中动悸,大王慎重之性也。”

——《东观汉记》

诚如上面两段史料,倘若刘媪果真有“梦与神遇”的离奇际遇,那么汉高祖刘邦当是蛟龙之子,也就是所谓的“天子”、“龙种”了;假如光武帝“乘龙上天”的梦境属实,那么非嫡子嫡孙的光武帝继承大统也算是受命于天了。

不论这些梦境是否属实,它们都是帝王乃“天命所归”的有力证据。

古代帝王都自居“天子”,为了昭示自己统治天下的地位的合法性,他们常常利用梦的形式,以使百姓认为自己得到了上天神灵的任命,是真命天子,从而换取宗法的认可,虏获百姓的拥戴。

二、梦境与天赐良臣

古人的梦境往往有一些固定可循的模式,君王梦得贤臣是其中一种。

与前文中提到的黄帝梦得风后、力牧一样,史料中还有关于殷高宗武丁根据梦中人物形象得贤臣傅说、周文王姬昌梦飞熊得姜尚的记载。

这些流传甚广的梦境一方面赞美了君主求贤若渴的德行,另一方面则昭示君王之德得到上天的认可,故而托梦相助。

除此之外,这些占梦说辞对贤臣能士也大有裨益。

因为这些人虽然有过人的才华,却大多是平民出身,在重视出身的古代社会,君王的梦境无疑能使这些贤臣的出身显得更加高贵。

三、梦境与政治斗争

前面已经提到过,周武王伐纣之前曾经言明自己在梦中接受了神的旨意。

这类故事并不少见,比如《南史·陈本纪》载:“后主又梦黄衣人围城,乃尽去绕城橘树。

又见大蛇中分,首尾各走。”

后人在解释这个梦时常常认为黄衣人自然指身着黄袍的隋朝帝王,而“大蛇中分”也是王国的征兆。

其实,这类梦境多源于后世的统治者,既然已有神旨,且亡国已是必然,那么武王灭纣、隋来灭陈也就都算是上天的安排了。

四、梦境与愚民政策

以上诸多说梦占梦的言论,无论是为了论证帝王是“天子贵胄”,还是为不同政治势力的权力斗争寻找合理的外衣,都是为了得到普通百姓的信服。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古代统治阶级对占梦之说的重视正是为了愚弄、安抚百姓,以得到百姓的认可和拥护。

古代科学水平比较低,百姓所受的教育又非常有限,所以,他们对那些自己无法解释的梦境感到困惑,而统治者又常常用多种解梦方法故弄玄虚,这使大多数人会选择相信统治者相对权威的解释,而放弃自己思考。

其实,梦本身并没有什么政治意义,即使梦的内容与政治有关,大多也不过是人的心灵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将梦与政治挂钩,只是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政权所采取的一种有意识的手段罢了。

梦天的征兆

任何文化都会有一个核心,它高度凝聚了文化创造者的体验。

西方文化的核心是基督教义,是神。

而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天。

梦见天祥,便意味着万事大吉,因此,中国古代占梦者总是把梦天的征兆放在首位,借此来推测吉凶。

1.天的文化意蕴

根据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天诞生于殷周之际。

在当时,天的地位十分尊贵,代表着一种深广的文化含义。

周公旦在《尚书·周书》中提及对殷的征伐时,常以天的名义。

周文化的核心是“以天为宗,以德为本”。

这里的天,是历史意义上的天,而不是宗教意义上的天,因此并不具有神明的意义。

所谓天命,其实就是取决于民心。

民心的向背,即反映着天命的轮回。

而民心向背,并不依赖于神,而有赖于统治者的德行。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文化大冲突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天的意义发生了巨大改变,它的核心意义已经不是殷周之际的天取代帝,而是重新赋予了新的文化含义。

根据《周易》的解释,这时人们把天和地看成是一对,天是地的男性配偶。

在解释《周易》时,人们常把《乾卦》看做天的代表,而把《坤卦》看做地的代表,逐渐地,天成为了刚、阳、男等一系列观念的代名。

后人在阐述《周易》中阴阳变化的哲学观念时,常以天代表男性,如《周易·归妹·彖》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

这里的“天”、“地”是指男女,“感”、“交”则是男女性行为的术语。

在《吕氏春秋·有始》中,天也被看做地的男性配偶,其中说:“天地有始,天微以成,地塞以形。”

《淮南子·精神训》中的创世神话也把开天辟地的神仙描写成了男女二神,认为天地就是一对交合的夫妇。

“运从天降”是民间的一句口头格言,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天被描绘成一个掌握着人类生命的神灵,它会根据人们的功过是非,以梦的形式,分别降下灾难或者好运。

“天是人类的父母,是人类的保护神,所以人们在忧伤或难过时都会喊天,这正如人生病时,或者苦恼时依恋父母一样”。

这就是屈原的《楚辞》中有关人们崇拜上天的记载。

2.梦天的吉凶兆象

在《敦煌遗书·伯3908》中的《解梦书》一文中,详细记载了41条吉凶征兆,这包括梦见天、天帝、天崩、日、月、星、雪、霜、露、雷、雨等内容,核心解梦语句如下:

梦见飞上天,生贵子。

梦见天亮,喜事临门。

梦见看天空,将会长命。

梦见玉皇大帝,大吉大利。

梦见天空,将会收获钱财。

梦见天空垮塌,今年有大荒。

梦见太阳月亮,将会被赦免或原谅。

梦见太阳或月亮照射身上,将会大富大贵。

梦见祭拜太阳或月亮,大吉大利。

梦见星星,会有口舌之争、打架纠纷。

梦见流星,住宅不安宁。

梦见下雪,会得到官位。

梦见霜露,为死丧忧愁。

梦见雷雨,会吃到酒肉。

梦见日月隐藏,会有灾祸。

在《敦煌遗书·伯3105》中,还记载了其他一些关于梦天的征兆:

梦见日月和北斗,事情会失利。

梦见日月运行,将会获得别人的原谅。

梦见穿着日月,大富大贵,或生贵子。

梦见太阳初出,名位提升。

梦见太阳发光照身,大吉大利。

梦见背着日月,地位﹑权势会极其显贵。

梦见太阳,愿望会顺利实现。

在上古时期,人们的认知水平还未达到足够高的程度,无法理解天象变化的真正原因,所以就会把自然界中各种神奇的现象理解为上天的力量。

他们会把彗星、流星、日食、月食等奇异天象看做是要发生某种灾祸或者喜事的预兆。

这是一种迷信,在《殷墟卜辞》中有这样的记载,“癸酉贞日夕又食,佳若。

癸酉贞日夕又食,匪若。”

意思是说这天发生日食是好事还是坏事·这就是把日食看成是预示某种吉凶的征兆。

后来出现的占星术,即人们利用日月星辰来进行占卜,也成为人们判断吉凶的标准之一。

此外,人们也通过天的阴晴圆缺来判断吉凶。

在《敦煌遗书·伯3105》中《又别解梦书一卷》“天部第一”一文中就有如下记载:

梦见天门,会显贵且长命。

梦见天上有人下来,大吉大利。

梦见天空,患祸会消除。

梦见天空破裂,必有战争。

梦见飞上天,大吉大利,生贵子。

梦见天空炎热,必有战事。

梦见天阴下雨,身体患病。

梦见天空变成白色,祸患除去。

梦见雨淋佛和塔,所求的事不顺。

梦见云彩青色,会富贵;云彩红白色,有灾祸。

梦见春夏下雨,吉利,秋冬下雨,不顺利。

梦见北斗星,会有忧患。

上述语句主要是讲梦见天上云气的吉凶征兆。

上古时期的人们是为了生产而观察天象的,就是简单的预知风雨雷雹。

而在战国秦汉时期,气象观察则被看成了神术,被纳入了占星术,原有的气象学的价值便荡然无存了。

气象占卜中最主要的是占云气,占云气就是根据云气的形态色相判断吉凶。

这种根据云气判断吉凶的做法,也肯定会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下来,从而也会在梦中反映出来。

中国古代的占梦和占星有很大的联系,人们认为天地日月星辰都有神性,它们主宰着人类的活动,预示着人事的吉凶祸福。

为了预测人事,人们制定了许多天象,诸如日月食、流星、彗星等,称之为“天变”,一旦发现天变,甚至于梦见天变,人们便十分惊恐,惶惶不安,而求助于神灵保佑,以解除灾难。

梦地和相地、相地术

除了天,地在中国古人心中也具有很高贵、很神圣的地位。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这段话出自《周易·系辞下》,它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观天相地的重视,而且指出了八卦也是从相地术中产生的。

正是由于地在中国古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所以,占梦和相地都对地十分重视,并且两者又有内在的联系。

1.中国古代相地术

八卦中的坤代表地,《周易·坤卦》和《说卦》中都有有关地的高度评价。

正是由于受到了《周易》的影响,凡是动土兴工,都要先看地形,风水合适,然后才进行下面的工程。

由于先民受到自身认知水平的约束,所以才会有“相地得宜,则宅邑平安,人丁兴旺,子孙多福;相地失宜,则宅邑闹鬼,衰败萧条,殃及子孙。”

的说法在先秦的古代文献中就有很多看地形而兴土木的记载,虽然其中也反映出人们对于天命鬼神的畏惧,但相地术却蕴涵了先民朴素的唯物观。

《尚书·盘庚》中有段记载商王盘庚迁都于殷的话,大意是说上天让我们在这里建造新的都城,我们的国家会在这里永远繁荣富强。

从表象上看,盘庚还是根据上天的意志来迁都,但深层原因其实是由于当时的部落战争和当地的气候等因素让盘庚决定迁都的。

周人也曾多次迁都,每次相地相宅,都是先选择合适的洗染环境,占卜吉兆后再建造房屋。

在《诗经·公刘》中提到了利用土圭和日影测定方位的方法来相地,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周代的相地之术基本上是科学的,虽然在观念上还稍微有些迷信。

但是从秦汉开始,相地术却逐渐迷信了起来,它的根据有三:一是认为祖坟位置和方位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前途,二是与阴阳五行理论相结合,三是把建造宫室墓穴的规划和天体运行联系起来,产生了“黄道”、“太岁”、“月建”等忌讳。

汉朝王充在《论衡·四讳篇》记载了一条叫做“西益宅”的建房规则,他在书中说:“一日讳西益宅,西益宅谓之不祥,不祥必有死亡。

相惧以此,故世莫敢西益宅。”

它的大意是说,向西边扩建房屋是有所忌讳的,但实际上,这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论衡·谏时篇》还有有关“太岁头上动土”的忌讳。

书中说,假如动土兴工的年、月,正好是太岁在子之年,月建在寅之月,则在地上子位、寅位动土,就要殃及酉位、巳位的居民。

魏晋以后,相地术的特点是越来越重视墓地的选择,相地著作也多以“葬经”命名。

比较重要的有晋人郭璞的《葬经》、《青乌先生葬经》、《葬经翼》等。

相地术在中国源远流长,深入民间。

它滥觞于先秦,发展于秦汉以后,同时又增添了不少迷信色彩,这不仅为风水先生所利用,同时,不少占梦家也将相地的方法应用到占梦中。

2.梦地的吉凶取向

《敦煌解梦书》的《地理章第二》中有关于梦地的吉凶取向的记载:

梦见大地,运气好转。

梦见大地深陷,住宅不安宁。

梦见大地光芒闪耀,大富大贵。

梦见躺在大地上,财力更加强盛。

梦见有人扫地,有官事缠身。

梦见运土入屋,大吉大利。

梦见身上有土,大吉大利。

梦见挖土,将会得到官位。

梦见身体陷入泥土,大吉大利。

梦见衣服湿脏,有灾祸。

梦见壁墙,会惹上官事。

在《敦煌遗书·伯3105》的《解梦书》中,也有一些梦地的内容:

梦见厅堂有湿润的泥土,有丧事。

梦见身体落地,失去官位,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梦见火从地下冒出,会患病。

梦见大石头,财富滚滚而来。

梦见大地被劈开,收成不好。

梦见土在心腹上,痛失子孙。

梦见买地,大吉富贵。

梦见居高临下,大富大贵。

上述语句,可以说是敦煌人对土地崇拜的集中表现。

土地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离开土地就无法生活。

传说,周人的始祖是大地之神姜螈。

众所周知,周人的农神为后稷,稷和其他谷类作物全部生长于大地,它们是以大地为根基的,在《诗经·大雅·公刘》中,“原”就是辽阔的土地的意思。

所以史书上说后稷是姜螈之子,而姜螈是农业之神后稷的母亲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很早以前,我国就有祭地的做法。

《礼记·祭法》说:“瘗埋于泰折,祭地也。”

上古先民祭祀地神,一开始就把土地神化,直接向土地礼拜,后来把洒满牲血、酒、人血的土堆成堆来膜拜。

到了之后就又把土地称为“社神”、“后土”进行崇拜。

《敦煌遗书·伯2829》的《解梦书》中有“梦见种田大富”之说,意思是梦见种田就可以发家致富。

《白虎通义》也有“地载万物者,释地所以得神之由也。”

的记载。

但是大地可以孕育一切,也可以毁灭一切,这正如《敦煌解梦书》中说,“梦见买地,大吉富贵。”

“梦见地陷者,宅不安。”

所以相地术和土地崇拜反映的都是对地的重视。

而梦正是这种社会现状的反映。

梦龙的祥瑞

龙在中国是非常受欢迎的神物,甚至是整个民族的图腾。

在所有的动物崇拜中,龙是地位最高的。

几千年来,大旱之际,人们就向龙祈雨;为了房屋、桥梁能更坚固,免受水、火之灾,人们把龙装饰在房屋和桥梁上;遇有男女幸福结合的喜事,则称之为“龙凤呈祥”;期望子女有出息,称之为“望子成龙”;梦中见到龙,认为将来必为尊者和贵人;端午佳节,还要舞龙灯,赛龙舟。

在中国人的心中,龙是一个重要的精神象征。

我们都称自己是龙的传人。

几千年来,龙就和我国历史、思想、宗教、神话和民俗的发展融合到了一起,它的含义十分深广,形象十分壮美,在中国各种《解梦书》中,梦见龙均为大吉大利的贵梦。

《敦煌解梦书·龙蛇章第十》记载:

梦见龙相争斗,有口舌之争。

梦见龙飞,身份愈加显贵。

梦见黑龙,家庭会昌盛。

梦见蛇当道,大吉大利。

梦见蛇虎,富贵吉利。

梦见蛇爬入床下,会得重病。

梦见蛇上屋,有灾祸。

梦见蛇咬人,母亲会得病或死亡。

梦见蛇盘起,住宅不吉利。

梦见打杀蛇,大吉大利。

梦见砸死鸟,有远亲到来。

梦见飞鸟入屋,有人凶死。

梦见飞鸟自死,有人得病。

梦见白虫自灭,有倒霉的事情发生。

梦见蛇叫,大吉大利。

梦见蜘蛛搭虫子,有口舌。

梦见龟,有口舌。

梦见鳖,事情吉利。

梦见鱼者,有不祥。

《居家必用事类》中的《解梦书·梦龙蛇鱼鳖等物》一节中,也有有关龙的记载:

梦见龙入市,有贵位。

梦见鱼,天下旱。

梦见井中有大鱼,得财。

梦见蛇入怀中,生贵子。

梦见射龙,大吉大利。

梦见鱼飞,百事散解。

梦见鲤鱼,妻子有孕。

梦见驾龙,有禄位。

梦见燕子至,有远客来。

梦见龟蛇相向,财运到。

梦见蚯蚓,田宅吉利。

梦群鱼游水,有财运。

以上的记录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梦见龙和蛇,多数会是吉祥之梦。

在我国上古社会,虽然动物图腾种类繁多,但所崇拜的动物又大多是可以从现实中找到的,所以这也就告诉我们,龙图腾应该是从蛇发展而来的。

《山海经》中对诸神形象的描述说明,龙蛇在当时并无区别;这蛇身人面、龙身人面实质上是使用以蛇为图腾的不同部落的图腾像。

而由于部落的地位、强弱、辈分及表现方法的不同,所以虽然图腾像上主要的特征一致,但又是有所区别的。

商代时,龙被进一步神化。

龙的一些主要的象征性含义,也是自商周开始,影响了后世几千年。

此时,龙被奉为神物,可兆吉凶,因为龙是代表“天意”的灵物;把龙视作可兴风雨的神偶;用龙纹来表示贵贱;又有把龙比做圣人,蛇比做君子,即“圣人喻龙,君子喻蛇”,这亦是龙、蛇崇拜的遗绪。

秦汉以后,就产生了天子由龙生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