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超值金版-我贫穷,我奋斗大全集> 第1章 昂头不认命:光脚的穷人先立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 昂头不认命:光脚的穷人先立志(2 / 2)

吃不饱倒是其次的,倒霉的是当时的政策不允许外出打工,没过多久,周大虎作为包工队的一员被抓进班房,在西安关了一个月后遣返回老家,成为乡里乡亲茶余饭后的笑谈。

这事搁在谁身上都够郁闷的(背井离乡,饭吃不饱,钱没赚到,到头来灰头土脸),可是周大虎却想得很开,天天笑呵呵的,好像这事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没过多久,他又跑到江西、安徽和湖北等地找出路。

期间,周大虎吃过的苦、遭过的罪刻骨铭心:在邮电局扛邮包累到没力气回住处;整整七年时间一直在外漂着,过年都没有回家。

当同乡人叫苦不迭、纷纷撤回来时,周大虎咬牙坚持着,在逆境中寻找致富的希望。

靠打工积攒的5000元钱,周大虎招了几个工人,腾出一间房子作车间生产打火机,开始自己创业。

凭借多年吃苦换来的经验和人脉,周大虎在打火机市场迅速站稳脚跟,一年之后就“鸟枪换炮”租下一间200多平方米的厂房,招募了100多个工人。

为发展事业,周大虎把妻子和孩子从刚装修好的新居搬进租来的旧厂房里,一家人挤在没有窗户、没有空调、也没有厕所的小阁楼里天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发誓“不搬新厂房,绝不搬新家”,结果这一住就是五年。

正是周大虎能吃苦,才使得打火机公司的销售额成倍增长,到1999年产值早已过亿。

吃苦,是穷人出人头地的必经之路,也是身处逆境时必要的历练。

没受过委屈、没受过苦日子的人,不会对贫穷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也不会有强烈的奋斗决心。

跟周大虎一样,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和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当年也是典型的穷人,去上海学艺时,两个人挤在空间狭窄的小阁楼里睡地板。

跟许多成名以后“免谈过去”的人相比,南存辉和胡成中很坦然,即使是当了老板以后,也照样能够脱下西装睡地板。

穷人家孩子就该现实一点,懂得填饱肚子才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苦中作乐、顶着压力赚钱,就是对自己负责,就是为将来在更高的平台上大展宏图打基础。

要想人前显贵,必先人后受罪。

想发财致富,就要敢于“吃苦”,在吃苦中积累能力和阅历。

人类的发展史证明:想摆脱落后,由弱变强,靠天靠地都不靠谱,只能靠自己吃苦“磨”出来。

影视大亨邓建国说:“年轻人不要怕辛苦,要能吃苦。

在海南创业时我睡过地铺,在广州时我露宿街头,人就是那么一回事儿,不能对自己太放松。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当然,穷人还要牢记一条:吃苦并不可怕,就怕苦吃得没有价值。

选择正确的方向去吃苦,你才能收获更多。

咬紧牙根、承受痛苦的人,就是做大事的人。

谁都知道,赚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不仅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还要舍得自己,吃尽苦头。

吃小苦赚小钱,吃大苦赚大钱,不敢吃苦、害怕吃苦的人,压根就别想成富人!

奋斗过程中的“苦”有很多种,如身体之苦、环境之苦、工作之苦、折腾之苦、挫折之苦、上当受骗之苦、血本无归之苦。

对于这么多苦,穷人都要骨头里有韧劲,坚持与它们“死磕”到底,同时要心态平和,做事不急不躁。

但凡做到以上两条,那就没有什么苦是你吃不了的。

想创业成功,想得到提拔,光有决心是不够的,还得能吃苦,敢吃苦,学会以苦中作乐的态度去工作和生活。

身体上能承受奔波,心理上不惧压力,事业上看淡起伏,创业中不畏艰险,如果真能做到这种境界,还有什么钱不能赚到手呢?

穷人的规划:奋斗要趁早

穷人家孩子对于未来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预期,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他将来的境遇。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许多穷人在二十几岁时,就已经事业有成,实现了从靠父母养活的孩子到自立自强的男人的蜕变:1981年出生的李想,18岁开始创业,20岁时运营泡泡网,目前身价2亿;与李想同岁的戴志康,21岁成为“康盛世纪”的CEO,目前公司营业额达到500万元;比他们小一岁的郑立,2002年创业,“163888华人第一音乐社区”的CEO,身价也跨过八位数……像他们这拨“80后”的年轻人,为什么年纪轻轻便能晋身事业有成的小老板呢?

除了自身的见识、胆量和运气,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都是“心里有谱的人”。

当同龄人都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想着“如何淘到第一桶金了”。

懂得未雨绸缪、对未来早做规划的穷人,才能有好前途和好出路。

虚无缥缈地空喊“我要奋斗”、“我要做李嘉诚”,那是痴人说梦。

穷人家孩子要有事业偶像和奋斗目标,更要有务实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

从现在起,你就要谋划好未来的发展,比如我多少岁时应该在什么行业里立足,收入大概是多少,是自己创业还是进入某一组织的领导层,把目前能想到的统统写出来,力求具体和务实,让前途落到纸面上又不沦为纸上谈兵。

有的穷人说:“我不要什么远大理想,就想在一个消费水平较低的小县城里,找份安稳的工作,安稳地活着。”

这种“人穷志也短”的人,现在就将工作当成养家糊口而不得不干的差事,将来上班后肯定也是像老牛拉磨一样懒懒散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就这么混下去,五年、十年以后,你的生活会怎样?

三十多岁为微薄的工资和奖金而活,让父母、老婆和孩子都跟你挤在一间小房子里受罪?

过了十几年,高中或者大学同学再聚会,有的开奔驰、宝马、沃尔沃,有的开别克、高尔夫,而你只是天天蹬自行车或者刷卡坐250路的大巴?

醒醒吧,别像梦游者一样漫无目标地晃悠,或者每天按熟悉的“复读”键过日子,多问问自己:“我三十岁时要如何立业?

我这一辈子要活出个什么样?”

当初,“打工皇帝”唐骏放弃自己创办的3家小公司毅然加入微软,从最底层的程序员做起,十年后很多同进公司的人还在老位子上埋头苦干,而唐骏却早已进入微软的管理层和决策层。

差别在哪里?

就在于唐骏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行动上能按照这个规划执行。

明确前途规划,是出人头地的第一步。

有一则寓言,说的是驴和马本是同一村子的好朋友,马决定随主人到外面拉货见见世面,驴子却坚持留在家里拉磨。

结果,马在外面跟着主人吃了不少苦,但同时也跟着主人发了,留在繁华的城市里过好日子;驴依旧是围着磨盘打转,一生也走不出那片狭隘的天地。

如果我们不想做一头在原地画圈的驴,就一定得在心里制定一份具体的规划:想走仕途,就从现在起多了解官场、关心政治;想做学问,就了解学术前沿、熟悉最新的科技成果;想从商,就全力以赴寻找赚钱的机会,干起来。

不管你想做哪一行,只要一直在想,全身心投入行动,回报自然就会出现。

2.奋斗要趁早

有了规划,就有了奋斗目标;有了志向,就有了一股无论顺境逆境都勇往直前的动力。

央视有句煽情的公益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这既是奋斗的力量,也是行动的力量。

奋斗要趁早,趁着精力充沛、体力强健和头脑灵活的时候全力以赴,定下脚踏实地的规划,浑身上下充满成功和致富的渴望。

光把“成功”两个抽象的汉字当成目标可不行,必须得让它形象化、具体化,笼统地说“我想有很多很多的钱”是没有用的,你应该想“我怎样才能在几年后拥有多少数量的钱”。

在英国,有个马术师的儿子在初中语文课上,用洋洋洒洒的七张纸描述自己的理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农场。

男孩仔细画了一张20公顷农场的设计图,上面标有马厩、跑道等设施,在农场中央建有一栋占地400平方英尺的豪宅。

作文交上去后,老师单独找到男孩对他说:“你这么小就有如此细致的构想,难能可贵。

从现在起,你要明确一件事:盖一座农场可是一个花费钱的大工程,不仅要花钱置地,买纯种马匹,还得花钱照顾它们。

以你目前的家庭状况,想得到这笔钱是十分困难的事,既然这样,你就得认真考虑:我怎样才能合理合法地弄到这笔钱。

只要记着农场的样子,想着这个问题,你就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孩子,希望你记住我今天的话!”

三十多年以后,这个名叫劳伦·杰拉德的小男孩真的实现了当初的设想,将那位指点过他的恩师请到自己的豪华农场里做客。

劳伦·杰拉德以他的经历证明了:只要你的规划足够具体,行动和思考始终围绕着这一目标,任何不可思议的构想都有可能实现。

杰拉德没有显赫的双亲,没有家财万贯的资本,但他心里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和解决问题的冲动,这两点要比任何不靠谱且大忽悠的言行都要管用!成为农场主的构想,支撑他奋斗足足三十年,直至梦想成真。

与其他平庸的同学相比,他已是令人高山仰止的财富偶像,这一切只是源于初中时亲手涂鸦的几张图纸,以及三十年来“满脑子找钱建农场”的念头。

3.为规划积累和付出

出身山东农村的高广彬,高考时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可惜家里没钱供他念书,只好一个人进城打工。

在城里转了两天后,高广彬找到第一份工作,当上了送水工。

他每天蹬着小三轮车在马路上穿行,车上装着四五桶水,送完一家又一家,来来回回地跑,不出一周就将城里所有的街道跑了个遍。

赶上没有电梯的楼房,只好将水一桶一桶地扛上去,一天下来累得要死。

与高广彬一起来的三个小伙子,没干几天就受不了这份罪跑掉了,只有高广彬一个人还在坚持。

平时,他到客户家送水总是轻声敲门,给每个客户送水时都会用纸条记下客户的地址,并牢牢记住,这样下次送水就能少跑冤枉路,节省一点时间。

很快,高广彬送水的效率大大提高,每天都能比别人多送出几桶水,收入自然也就高了。

但是送水工一个月撑死只有几百元的收入,即使干得再好,不过是1000元。

身边的同事,大多干上一年半载就另谋高就,可高广彬却决心一直干下去。

这份“没有前途”的工作,高广彬一干就是五年。

第六年,高广彬辞去这份工作,用五年来攒下的积蓄,开了一家送水公司。

当时,城里订水的客户都被大送水公司垄断了,高广彬却很有底气地说:“在打工这五年里,我结识很多客户,给他们留下的印象非常好。

我说自己要开送水公司,问他们订不订水,客户们都表示愿意订水。

这些客户根本就不记得我之前送水的那个公司,只认得我这个人!”

如今,高广彬公司的送水业务量在这个城市里独占鳌头,别的送水公司只有几名送水工,他的公司却有几十名送水工。

高广彬终于不用亲自给别人送水了,只需坐在办公室处理日常业务,就能财源广进。

小小的送水工成了送水公司的老板,听起来真有点不可思议。

高广彬的成功,在于他对发展的明确规划,在一个行业里待了足够长的时间,有意识地建立大量有价值的人脉,于是趟出一条发家之路。

4.拒绝空想,行动才是出路

许多人都曾幻想过,某一天有个人走过来对你说:“张三先生,你继承了远房亲戚李四先生的千万遗产。”

当听到这个消息后,你心里高兴坏了,心说“平地一声雷,陡然而富了”,之后你一激动--就从梦中醒了。

没错,这就是个梦,你可以从郭德纲的相声里听个乐子,但是这样的好事肯定是砸不到我们头上了。

平心而论,谁都希望自己买彩票能中500万,谁都希望自己能得到一笔横财,但是中国13亿人,你会是最幸运的那个吗?

如果整天指望着有这种好事,恐怕早就吃完上顿没下顿了。

财富,是生活对一个追求成功的强者的肯定。

口袋里有充足数量的金钱,才能让人过上衣食无忧的体面生活,拥有一个自尊自重的人生。

致富不是一种想法而是一种行动。

任何财富的获得,都包含着积极的行动。

一个缺乏行动力的人,他的生活是不景气的。

许多穷人都想到过一些可行的好项目,但是他们没有信心和底气,不是半路放弃就是决定“等等看”。

其实,敢于在有六成把握的时候全力以赴,成功的概率就能在80%以上,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亏得血本无归。

毛主席很早就教育我们:“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

经验总是在实践中积累下来的,不实践你永远摸不清财富的门道。

晚动不如早动,既然有一个想法可以看到希望,你就要努力“把生米煮成熟饭”,改变惰性和保守,去攫取第一桶金。

没有资本?

没关系,想办法就可以弄出本钱。

没有人脉?

也一样,用心交往便能收获贵人和帮手……但如果你连想改变的勇气都没有,就只能跟机会说拜拜了。

穷人就要有一股不甘人后的升腾之气。

改变穷命,就是用行动解决现实问题,在困难面前“步子大一点”。

战国时,当李斯还是楚国的年轻小官时,就注意到不同环境下老鼠的不同表现:厕所里的老鼠长期吃脏东西,体形又瘦又小,一见到人就吓得抱头鼠窜;粮仓里的老鼠吃五谷杂粮长大的,又肥又大,一点也不怕人,即使被人大声呵斥,也只是不远不近地跑开。

同样是老鼠,为什么境况如此不同呢?

李斯思索许久,感慨地说:“我要做粮仓里的老鼠!”

几经辗转,李斯来到了秦国,向秦王嬴政提出一系列的治国方略,深得秦王赏识,被任命为宰相,成为“粮仓里的老鼠”--彪炳千秋的一代名臣。

走出没有发展空间的楚国,走到可以施展才华的秦国,李斯靠学识和行动,谋得了一份有前途的工作,成为把握自己命运的舵手。

李斯在楚国是穷人,在秦国却变成富人,究其原因在于他敢于转变思路,主动向好的平台和好的老板要工作。

穷人的脑袋里如果装有“行动”二字,那就离富人不远了。

哥伦布手里的熟鸡蛋,轻轻一磕,就神气地站了起来,这也许人人都想过,可就是没有人去做。

穷人需要将致富想法武装到手脚,做事避免光说不练和搞投机,抱着长线的态度坚持走下去。

干得越纯粹,走得越坚决,就越能赚到大钱。

希望未来有一个不错的生活质量,从现在起就要去除思想上的保守观念,改变平庸的生活习惯。

5.默默积累实力

有一句老话说得很好:“板凳须坐十年冷。”

古时候的读书人坐的都是“冷板凳”,他们不仅要天天磨屁股,更要有把板凳焐热的踏实决心,忍受十年寒窗苦,换来一朝的金榜题名。

体育竞技场上也是如此,有才华的新人都是要经受“板凳队员”的打磨,能力和心态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方能在球场上表现出自己的闪光点。

穷人都要有“板凳须坐十年冷”的忍耐力和积累程度,在艰苦的情况下磨炼自己。

200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位美国科学家,从1973年发表论文到2004年获得诺贝尔奖,用三十年时间默默无闻地研究一项没有多少直接价值的学术课题。

整整三十年,这需要多大忍耐力和好心态呀。

司马迁在牢里写《史记》用了十三年;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用了十九年;楚庄王像大鸟一样蛰伏和积累三年,最终一飞冲天,成就春秋霸业;一位国内著名的作家,草稿纸曾写满8个大麻袋;梅兰芳扮“台上三分钟的美人”,台下下过何止十年的苦功。

量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有质的飞跃,这一艰辛的突破是穷人家孩子的必经之路。

20世纪50年代,一个日本的穷小子藤田田,大学毕业后来到一家电器公司上班。

上班第一天起,藤田田就养成一个习惯:每个月雷打不动地把工资的一半存入银行,为将来创业积攒资本。

尽管这样做日子会过得很紧,藤田田依然省吃俭用地坚持下来,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不去动这笔存款。

七年后,藤田田积攒了5万美元。

接下来,他开始寻找好项目。

麦当劳是著名的快餐连锁公司,想取得麦当劳的特许经营资格,需要具备相当的财力和资历。

藤田田是一个毫无家族资本支持的穷小子,不具备当时麦当劳总部要求的75万美元现款或者一家中等规模银行信用支持的条件。

藤田田以手里的5万美元为资本,四处游说亲戚朋友借钱,半年下来又筹集到10万美元,但距离75万美元的目标仍然很遥远。

藤田田准备换一种途径,谋求银行的贷款帮助。

他走进住友银行总裁办公室,以极其诚恳的态度向总裁说明了他的创业计划及求助意向。

银行总裁回绝说“要仔细考虑一下”,藤田田见银行总裁敷衍,便对总裁说:“先生,我在贵行存折上的5万美元,是我个人七年来雷打不动地存款所得,从跨出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我就发誓以10年为期限,存够10万美元去创业。

希望先生相信我的话,支持我实现这一理想……”藤田田激动地讲了十分钟,银行总裁听完后神情严肃地说:“年轻人,明天早上我就会给你答复。”

银行总裁立即下楼,来到藤田田提到的那个柜台,询问他的话是否属实。

柜台小姐对藤田田很熟悉,称赞他是“最有毅力的令人肃然起敬的年轻人”。

银行总裁听完后,立即回办公室拨通藤田田的电话,通知他住友银行可以无条件地支持他的麦当劳事业。

总裁在电话里感慨地说:“像你这样的年轻人我还是第一次遇到,你的毅力和人格很让我钦佩,住友银行相信你的信用资格,破例贷给你60万美元创业,剩下的全靠你自己的努力了!”

节衣缩食、积累本钱的经历,让藤田田从银行总裁那里获得创业所需的贷款,创立了麦当劳在日本的第一家分公司。

如今藤田田已是日本麦当劳社的名誉社长,麦当劳在日本有1万多间分店,年营业额超过40亿美元。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句话并非陈词滥调,而是实实在在的真理。

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辉煌,任何成功都是用心积累使然。

只要肯下苦功去积累,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坚持,你的起点不管有多低,也能爬到成功的顶峰。

储备一份自信的力量,等待未来可能的辉煌,这就是穷人家孩子的奋斗之道。

穷人要念“三自经”:自知、自信和自强

先天的家庭背景、出生环境,是穷人无法选择的,后天的发展却是可以凭主观努力改变的。

1.人贵有自知之明

自知,是穷人家孩子对于自身情况的一种客观判断。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你是哪块料就要干哪方面的事。

一个原本在小图书公司做事的略有文才的人,看着身边朋友都做买卖、玩股票,自己不甘落后也掺和一把,结果根本不是那块料,做生意血本无归,大部分积蓄都被股市“套牢”。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非常普遍。

在每个领域都是天才的人寥寥无几,不要笃定地认为“我就是特殊的全才”,连比尔·盖茨都承认自己在理财方面不行,特地找专业人士替自己管钱,更何况是咱们这些资质一般的穷人家孩子呢?

必须承认,人总有某方面是弱项,既然是弱项,就要避免在此栽跟头,尽量去提高优势和特长。

至于短板,甭指望一朝一夕能够有明显进步,不继续“变短”就已经不错了。

这就是“自知”的好处,让人清醒,不浮躁,少走弯路。

穷人家孩子的人生路本就起点坎坷,再多犯一些错误,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2.不管怎样,我就是行

自信,是建立在自知的基础上,对自身优势的一种心理暗示。

香港电影《我要成名》里,刘青云扮演了一位落魄的龙套演员潘家辉。

潘家辉年少成名,二十出头便夺得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奖,被电视台力捧,风头一时无两。

穷人有了一点成绩后,难免会飘飘然。

潘家辉由于缺少“自知”,不懂得珍惜机会,做事挑剔执拗,总是口无遮拦地批评别人,使得事业和人气急转直下,渐渐由男主角变为男配角,再由男配角变为二三线演员,最后沦为“色魔”之类的反派……遭遇这种落差,任何人都会消沉一段时间,潘家辉也不例外。

好在他心里面没有放弃,始终对自己的演技充满自信,当看到“徒弟”吴晓菲在片厂“拼命三郎”的劲头(吊维亚、跳海、装死、做替身,即使看不到样貌、没有对白,也绝不松懈,全力以赴),潘家辉想到了曾经的自己,他积极改变,在逆境中振作,再次凭借出色的演技,获得了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影片的结尾,潘家辉说出了一段鼓舞人心的话:“在片厂,你让我做什么我都会做到最好,不管你认为我行不行,我就是行!”

这并非是一句自大的话,而是潘家辉在“自知”的基础上对自身能力的肯定。

人生总会遭遇低谷和挫折,关键看你能否能凭借你的优势和“自信”重新站起来。

现实中,刘青云的经历跟潘家辉很像,从跑龙套到一线影星,刘青云一步步熬过来,虽然佳作频频,却从未获得任何表演奖项的肯定。

对此他不埋怨,不多说,只是凭借更多更好的银幕角色证明“我的演技就是行”。

凭借潘家辉这个角色,刘青云终于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激动的他在颁奖台上欣喜若狂,这一切其实都是靠自信和坚持得来的。

3.穷人当自强

与自知和自信相比,自强是一种最高层次的进取心和心态:承认“穷”的处境,有骨气默默下决心,憋着一股劲,要把身上的“穷”标签换成“强者”二字。

每个穷人家孩子,都应该如《男儿当自强》的歌词所唱:“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胆似铁打骨如精钢,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我发愤图强做好汉!”

财富靠你的双手干出来,能力靠不断的实践去积累。

经营舒蕾、美涛等著名品牌的丝宝集团董事长梁亮胜,当年不过就是个普通的穷小子。

1982年,他被派往香港工作,跟妻子挤在不到30平方米的小屋里睡沙发。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梁亮胜依然自强不息地学习,天天晚上坚持去夜校充电,在香港的三年时间里,他系统学习了航运、英语、国际贸易和经济管理等课程。

后来,正是靠做国际贸易,向国内贩卖檀香木,梁亮胜淘到了第一桶金。

再后来,梁亮胜成立了丝宝集团,个人资产接近20亿。

当年与梁亮胜一起来香港的40名工友,现在依然还是那么穷,他们满足于现状,认为“在香港打工总比在中国大陆好得多”。

可见,自强是改变穷人命运的重要因素,如果你心里面没有这种东西,总是能“看得很开”,注定是要混得几十年如一日还是那个“熊样”。

自强,是一种“我不比别人差”的心气,是一种“因贫穷而羞耻,知耻而后勇”的行动。

重庆小天鹅投资集团董事长廖长光,当初被几个有钱有势的连襟“挤对”,内心深受“刺激”,才豁出去卖掉自家房子换来3000元钱,从路边火锅店开始,一举做成大餐饮集团。

正是自尊心和骨气,促使廖长光敢于豁出“老本”,只为赢得别人的尊重。

现实的困窘,往往会激发穷人家孩子强大的进取心,谋求改变身份、提高地位和积累财富的出路。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我想赢,我一定要赢,结果我又赢了。”

只有不断说服自己突破阻碍,你才能真正地取得进步,正如当年惨败在魔术队手下的迈克尔·乔丹,抱着必羸的心态再次率领公牛队续写辉煌,实现第二个“三连冠”。

成为强者,还要不断与更强的人比较。

上学时,考完试后你兴冲冲地跑回家,拿着自我感觉良好的成绩单向父母邀功请赏。

本以为能够得到表扬,谁知道父母挑剔地说:“班级的第一名考多少分呀?

年级的第一名考多少分呀?”

上班后,你慢慢明白父母的想法是正确的。

人不能“只顾走自己的路”,还要清楚一个事实:当你想往高处走的时候,会有几千、几万甚至更多的精英与你竞争资源、争夺位子。

自打我们生下来,就得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

竞争无处不在,竞争如影随形,想生存得好,发展得快,爬得更高,你就要多跟别人比较,特别是跟那些比你强的高手比较。

五十年前的百米纪录是10秒,再看看今天博尔特的9秒69,你会发现当时的世界冠军,今天连进入决赛的资格都没有--这就是比较得出的差距,哪怕只有不到1秒的差距。

经过比较,你会发现自己真没有想象中那么强,你与那些高手的差距也并非只在毫厘之间。

如此一来,你会“自知”实力不够,满脑子的骄傲就会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我要比他更强”的决心,这种进取心会激励你变得更强。

没有比较,别人就无法评估你的价值;没有比较,你的人生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只有保持永不满足的自强之心,穷人家孩子才能摆脱贫困,获得大发展。

先天的家庭背景、出生环境,是穷人无法选择的,但后天的发展却是可以凭主观努力改变的。

社会大环境固然重要,但只要“自知”是一支潜力股,“自信”有不错的能力和人际关系,就一定可以在社会上一路“自强”到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