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超值金版-世界历史1000问> 第三篇 近代史 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篇 近代史 3(2 / 2)

英军总司令传话给当地长官余葆纯,如果不解除义勇包围,主力英军将攻打并尽屠广州城。

余葆纯清楚双方实力,也知道英军的枪炮不会永远受潮,于是劝退义勇,避免广州被屠。

三元里抗英后,广东人民又以“社学”的形式,组织武装力量,开展反侵略斗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第一次战争。

英军以较少的兵力、较小的代价战胜了中国。

究其原因,除了在客观上敌人兵器占有优势,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能集中大部兵力转沿海城市,占领经济命脉之地,战斗中常以正面攻击与侧翼包抄相结合之外,在主观上主要源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腐败的中华帝制到了19世纪30年代,更加没落腐朽,不仅经济落后,削弱了战争赖以取胜的经济基础,而且整个统治集团内部,弥漫着苟且偷安的贪腐气息。

随着鸦片的输入,统治集团中的大部分人越来越依赖这种毒品来消磨荒淫无度的寄生生活。

他们既接受内外烟贩的收买,又依赖这种毒品的走私,从中牟利。

有些走私船,公然插着两广总督或粤海关监督的旗号,威风十足地从伶仃洋驶进广州。

清廷的贵族大臣,则从广东和沿海官吏那里,获得丰厚的贿赂。

甚至皇帝也收取大量的西洋奇珍,成为这种“通商”关系里最大的受益者。

因此,在禁烟与反禁烟、战与和的问题上,他们始终摇摆不定,在整个战争中,始终没有坚定的方针。

从皇帝到将军、督、抚,战守无策,没有切合实际的作战方法。

当战争受挫时,他们立刻求和;和议不成,又空喊作战。

当议和投降比打仗有利于维系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时,他们就屈辱投降。

政治上的反动和腐朽,带来了军事上的无能和腐败。

辽阔绵长的中国海岸线,长期疏于战备,有边无防。

以八旗、绿营为主力的清军,长时期养尊处优,懒于训练,军心涣散,纪律松弛;将帅素质低下,军事思想保守落后,不会组织、指挥打仗。

鸦片战争爆发后,许多将领不谙敌情,驻守建筑落后的营垒要塞。

一线防御,不顾纵深侧后;许多地区的守军,远远看见敌军即开炮轰击,未等敌军靠近,便一哄而散,逃之夭夭,甚至举起白旗投降。

宁波、余姚、慈禧、奉化、上海等地,竟不战自弃。

而以林则徐、邓廷桢为首的抵抗派在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斗争中虽有决心,有成果,但他们最终受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徒有救国之志,而无尺寸之权”(诗人陆嵩语)。

任用投降主义分子耆英、伊里布等去抵抗侵略者,无疑是缘木求鱼。

在民族自卫战争中,清朝反动政府不广泛动员、组织民众,单靠有限的军力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到处分兵把口,本来是敌寡我众的形势,但在实际战场上却成了敌众我寡的形势。

甚至当中国人民自发地起来抗击侵略者时,他们却怕得要死,荒唐地指责他们“潜相煽惑”“为害甚大”,横加反对、破坏、镇压,直至堕落到去勾结外国侵略者,镇压爱国人民的抗英斗争。

这样反动、腐朽的政府,是根本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瓦特是怎样改进蒸汽机的?

詹姆斯·瓦特(JamesWatt,1736—1819),英国著名的发明家,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法兰西科学院外籍院士。

他对当时已出现的蒸汽机原始雏形作了一系列重大改进,发明了单缸单动式和单缸双动式蒸汽机,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和运行可靠性,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瓦特在大学修理仪器期间,学校曾经把一台旧式的纽可门蒸汽机交给他修理。

他通过大量实验以及根据格拉斯哥大学教授布莱克提出的潜热、比热理论进行分析,对旧式蒸汽机进行深入研究,找出了旧式机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除了漏气、散热等造成热量的浪费外,主要缺陷在于每一冲程都要用冷水将汽缸冷却一次,从而消耗了大量热量,使绝大部分蒸汽没有被有效利用。

针对这一缺陷,瓦特提出了两项措施:一、为了使汽缸始终保持蒸汽所必须具有的温度,必须在汽缸外加上绝热外套或通以蒸汽或用其他方法对汽缸加热;二、使做功后的蒸汽尽可能迅速地冷却,液化成水,并要使这一过程在汽缸外进行,为此必须设置一个独立于汽缸的冷凝器,在机械传动方面也要改进。

他决心自己制造一台新的蒸汽机,来改进旧机器的不足。

瓦特自筹资金,租了一间地下室,买了必要的设备,反复实验,经历了无数次挫折和失败,在工人的帮助下,终于发明了与汽缸分离的冷凝器,解决了制造精密汽缸、活塞的工艺问题,同时采用油润滑活塞,汽缸外附加绝热层等措施,制成单动作蒸汽机。

后经继续试验,又在1782年,发明了具有连杆、飞轮和离心调速器的双动作蒸汽机,制成了新的可实用的蒸汽机。

这种双动作式蒸汽机,把阀门安装的可利用蒸汽的压力来推动活塞,既可向前又可向后。

并借助连杆和飞轮把活塞的直线运动变成了圆周运动。

为了保持蒸汽机的匀速运转,他把一个离心调速器连接在进汽活门上,使其自动调节进汽量。

这种装置是最早在技术上使用的自动控制器。

他设计了一个和汽缸分离的冷凝器,将高温蒸汽从汽缸中导出并冷却,使得主要汽缸能保持一定温度。

同时他提高了汽缸的精密度,把活塞和阀门也做得光滑、严密。

从而比纽科门蒸汽机大大提高了热效率和可靠性。

这种高效率的蒸汽机很快取代了旧式蒸汽机,被各工业部门迅速采用。

从此,动力机、传动机和工作机组成了机器生产系统,成为产业近代化的核心。

第一个称量地球的人是谁?

英国人亨利·卡文迪许(HenryCavendish,1731—1810)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实验科学家之一。

他在力学、热学、电学、化学等领域都有划时代的贡献。

1789年,卡文迪许就用自己设计的扭秤,推算出了地球密度是水密度的5.481倍(现在的数值为5.517),并计算出了地球的质量和万有引力常数。

后人称他为“第一个称量地球的人”。

卡文迪许的性格非常内向和孤僻。

有一次,卡文迪许在班克斯爵士家中作客,一位奥地利来的科学家当面奉承了卡文迪许几句,卡文迪许听到这些话,起初大为忸怩,继而手足无措,终于从人丛中冲出室外,坐上马车回家去了。

卡文迪许不善言辞,很不喜欢那些慕名而来的客人打扰他的研究工作。

当他迫不得已奉陪客人时,常常盯住天花板,脑子里思索着自己实验中的问题,一言不发,为此往往使客人尴尬扫兴。

据说科学家当中,最了解卡文迪许的脾气而可和他交谈的要算武拉斯顿博士了,因为他有一种“对空谈话法”。

他说:“和卡文迪许谈话,最好不要看他,而是要把头仰起,两眼望着天,恍若对着空间谈话一般,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滔滔不绝地长篇大论了。”

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是谁?

约翰·道尔顿(JohnDalton,1766—1844),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原子论的发现者,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

为了纪念他,色盲症又被称为道尔顿症。

约翰·道尔顿1766年9月6日生于坎伯雷,1844年卒于曼彻斯特。

父亲是一位农民兼手工业者。

幼时家贫,无钱上学,但约翰·道尔顿以惊人的毅力,自学成才。

1778年约翰·道尔顿在乡村小学任教,1781年应表兄之邀到肯德尔镇任中学教师,在哲学家高夫的帮助下自修拉丁文、法文、数学和自然哲学等,并开始对自然进行观察,记录气象数据,从此学问大有长进。

1794年10月31日,约翰·道尔顿在曼彻斯特文学和哲学学会的大厅里宣读了《关于颜色视觉的特殊例子》。

在这篇文章中,他给出了对色盲这一视觉缺陷的最早描述,总结了从他自己身上观察到的色盲症的特征,如他自己除了蓝、绿、黄三种颜色外,对别的颜色没有丝毫分辨力。

工业革命开始于哪个国家?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从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机器大工业阶段,以及随之产生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大变革。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它使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从社会关系来说,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17、18世纪,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明,为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准备了条件。

随着市场的扩大,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资产阶级为追求利润,广泛采用新技术。

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80年代因蒸汽机的发明和采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继英国之后,法美等国也在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引起了社会结构和东西方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谁被认为是火车的发明人?

现代的火车最初是由马拉的运煤车演变而来。

第一个想到用蒸汽机作动力拉车的人,是英国人特雷维希克。

1801年他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机车,并在威尔士的佩尼德兰煤矿铺设了一条16公里长的铁路,由他的高压蒸汽机牵引装满煤的车皮。

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列货车。

1809年,特雷维希克在伦敦广场又铺了一条环形铁路。

由他的机车牵引了一连串的马车在轨道上行驶,游客坐一次付一便士,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列客车。

特雷维希克的火车用煤多,速度慢。

于是人们开始对他的火车进行改造,其中最成功的是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

1829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公司组织机车竞赛,斯蒂芬森的“火箭号”一举夺魁后,他的机车迅速推广,以至于他就被认为是火车的发明人。

对于斯蒂芬森,他对铁路的贡献是:1810年,开始制造蒸汽机车;1817年,开始主持修建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线;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现代意义的铁路线由他建成。

因此,第一辆现代意义的火车是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的。

卢德运动是怎么回事?

卢德运动是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剥削的自发工人运动。

相传,莱斯特郡一个名叫卢德的工人,为抗议工厂主的剥削,第一个捣毁织袜机。

工业革命时期,大批手工业者破产,工人失业,工资下跌。

当时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用捣毁机器作为反对企业主,争取改善劳动条件的手段。

卢德运动有极严厉的组织纪律,透露内部机密的人会受到严重处罚,常常以死威胁。

1769年,英国国会颁布法令,予以镇压。

1811年初,卢德运动开始形成高潮,其中心是诺丁汉郡。

1812年,英国国会通过《保障治安法案》,动用军警对付工人。

1813年,政府颁布《捣毁机器惩治法》,规定可用死刑惩治破坏机器的工人。

1813年,在约克郡绞死和流放破坏机器者多人。

1814年,企业主又成立了侦缉机器破坏者协会,残酷迫害工人。

但运动仍持续蔓延。

1816年,这类运动仍时有发生。

宪章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宪章运动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发生的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工人运动,是世界三大工人运动之一。

宪章运动的目的是,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普选权问题是饭碗问题”,工人阶级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

1842年5月2日,伦敦街头人山人海。

浩浩荡荡的工人队伍来到国会下院,宪章派全国协会的负责人向下院递交了全国宪章派请愿书。

请愿书上写道:“尊敬的贵院就它现在的组成来说,既不是由人民选出来的,也不是由人民作主的。

它只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而对多数人的贫困、苦难和愿望置之不理。”

请愿书还指出,在英国“统治者穷奢极欲,被统治者受苦挨饿”。

例如,维多利亚女皇每天的收入是164镑17先令60便士,她的丈夫亚尔伯特亲王的收入是104镑20先令,而千百万工人每人每天的收入只有两三个便士。

请愿人员认为,在人民没有获得政权之前,消灭某一种垄断并不能使劳动者从贫困的状况中解脱出来,而在人民获得政权以后,所有的垄断和压迫形式都应该停止。

请愿人员所说的“垄断”,指的是当时对选举权和纸币的垄断,对机器和土地的垄断,对报刊和宗教特权的垄断。

这份有300万人(约占英国成年男子的一半)签名的请愿书再次要求把《人民宪章》定为法律。

《人民宪章》是1837年由论教工人协会向国会提出的一份请愿书,它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国会每年举行一次改选,平均分配选区。

次年5月,这份请愿书公布后,被称为《人民宪章》,1839年在请愿书上签名的有125万人。

1840年7月,各地宪章派的代表在曼彻斯特召开了大会,宣告成立全国宪章派协会。

它的宗旨是“实现下院的彻底改革,使下院能全面地忠实代表联合王国的全体人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只宜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

协会在全国各地设有几百个分会,入会者须交纳会费,它是近代第一个工人政党的萌芽。

列宁评价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同资产阶级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的序幕。

芬尼运动是怎么回事?

芬尼运动是19世纪50年代开始的爱尔兰人民反对英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1801年爱尔兰被并入英国。

1858年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和美国纽约同时成立两个组织,统称芬尼(以爱尔兰传说中的盖尔人英雄芬尼·马库尔统帅的民团命名),纲领是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建立共和国。

组成的武装力量,称“爱尔兰共和军”。

多次举行武装密谋活动和起义,均告失败。

19世纪70年代后衰落。

何谓七月革命?

七月革命指的是1830年法国推翻波旁王朝复辟的资产阶级革命。

1815年,滑铁卢会战法军败北,致使拿破仑再次退位,被放逐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屿。

路易十八返回巴黎,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

1824年9月,路易十八因病逝世,他的弟弟阿多瓦伯爵即位,称查理十世。

1830年7月25日,查理十世颁布敕令:修改出版法,限制新闻出版自由;解散新选出的议会;修改选举制度。

当天下午,反对派主要报刊的编辑和记者在《国民报》编辑部集会,起草抗议书。

他们拒绝承认解散议会,宣布政府已经失去合法性,但并不否认王权。

27日,几千名工人和手工业者走上街头,与军警发生冲突。

28日黎明,起义开始。

工人、手工业者、大和国民自卫军建筑街垒,夺取武器库,攻占市政厅。

以银行家拉菲特为首的大资产阶级温和派力主与国王谈判,但查理十世和首相波利尼亚克拒绝谈判。

7月29日,起义者控制了巴黎,占领卢浮宫和杜伊勒里宫,外省发动的起义也取得胜利。

起义群众及其领导者在巴黎市政厅成立了以拉菲特和国民自卫军总指挥拉法耶特为首的市政委员会。

此时,查理十世不得不收回敕令,命令蒙特马尔公爵组织政府,但已无法挽回局势。

30日,拉菲特召集60名议员开会,决定委任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为摄政官。

31日,路易·菲利浦在拉法耶特陪同下,手举三色旗出现在王宫的阳台上,接受摄政官称号。

8月2日,查理十世将王位让给他的孙子波尔多公爵(即后来的尚博尔伯爵)。

路易菲利浦拒绝承认。

8月7日,众议院召路易菲利浦即位,建立了金融资产阶级统治的七月王朝。

何谓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产生于欧洲的一种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潮。

它以德国的施蒂纳为先驱,法国的普鲁东和俄国的巴库宁、克鲁泡特金等为代表人物。

无政府主义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它的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

对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而言,“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们自愿结合,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

里昂工人为何发动起义?

里昂工人起义指的是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两次武装起义,与“巴黎公社”、“英国宪章运动”并称“三大工人运动”。

里昂工人起义推动了法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法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标志。

1831年初,里昂工人掀起一场以要求提高工价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工人多次举行集会、请愿、游行。

10月间,与包买商谈判达成最低工价协议。

但随之在七月王朝商业大臣的支持下,包买商撕毁协议。

1831年11月21日工人举行抗议示威,与军警发生冲突,转为自发的武装起义。

起义者提出“做工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

经过3天战斗,工人一度占领里昂城。

起义很快被七月王朝政府调来的军队所镇压。

1834年4月9日,里昂再度爆发丝织工人起义。

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政府逮捕和审判罢工领袖,发布禁止工人结社集会的法令。

这次起义具有更鲜明的政治性质,不仅提出经济要求,还提出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

起义者在旗帜上写着:“我们为之斗争的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

工人组织互助社和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组织人权社、进步社的成员组成总委员会领导这次斗争。

起义群众同政府军在里昂郊区和市内进行6天激战,终因力量悬殊被政府军镇压。

起义在巴黎和法国许多地区引起强烈反响,推动了法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谁是摄影术的发明者?

摄影技术是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发明的。

1838年,这位法国物理学家正在研究令影像保留在物体上的方法,但研究多时,仍不得要领。

突然有一天,他发现有一个影像留在了物体上。

于是,他将附近的化学物品逐一挪开,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造成了这个现象,最后,他发现,大功臣原来是一支温度计打破后遗下的水银。

摄影技术便从此诞生了,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科学院与美术学院的联合集会上,公布了法国画家和物理学家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法国政府放弃对这项发明的专利,并公之于众。

人们通常以这一天作为摄影术的开端。

谁被称为数学王子?

卡尔·弗雷德里希·高斯(CarlFriedrichGauss,1777—1855),从小就显示出在数学上的过人天赋,是各式各样的天才里最出色的一个。

高斯有一个美称——数学王子。

他与阿基米德、牛顿并称为历史上三个最伟大的数学家。

现在阿基米德和牛顿的名字早已进入了中学教科书,他们的工作或多或少成为大众常识,而高斯和他的数学仍高不可攀,甚至于在大学的基础课程中也不出现。

1777年4月30日,高斯出生在德国下萨克森州的不伦瑞克。

高斯的父亲是个普通的劳动者,做过石匠、纤夫、花农,母亲是他父亲的第二个妻子,当过女仆,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她聪明善良,有幽默感,并且个性很强,她以97岁高寿仙逝,高斯是她的独生儿子。

据说高斯3岁时就发现父亲账簿上的一处错误。

高斯9岁那年在公立小学读书,一次他的老师为了让学生们有事干,叫他们把从1到100这些数加起来,高斯立刻就把写好结果的石板面朝下放在自己的桌子上,当所有的石板最终被翻过时,这位老师惊讶地发现只有高斯得出了正确的答案:5050,但是没有演算过程。

高斯已经在脑子里对这个算术级数求了和,他注意到了1+100=101,2+99=101,3+98=101……这么一来,就等于50个101相加,从而答案是5050。

高斯在晚年常幽默地宣称,在他会说话之前就会计算,还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在高斯的时代,几乎找不到什么人能够分享他的想法或向他提供新的观念。

他从不参加公开争论,对辩论一向深恶痛绝。

他认为那很容易演变成愚蠢的喊叫,这或许是他从小对粗暴专制的父亲一种心理上的反抗。

高斯成名后很少离开过哥廷根,他曾多次拒绝柏林、圣彼德堡等地科学院的邀请。

高斯甚至厌恶教学,也不热衷于培养和发现年轻人,自然就谈不上创立什么学派,这主要是由于高斯天赋之优异,因而心灵上离群索居。

种族论由何人首创?

种族成分决定文化命运的理论,乃是由约瑟夫·阿瑟·德·戈宾诺首创。

约瑟夫·阿瑟·德·戈宾诺是法国外交官、人种学者,他的主要代表作有《人种不平等论》等。

戈宾诺把种族理解为历史和文明的关键因素,认为世界的主要人种有三个:白种、黄种和黑种,而雅利安人又是白种人中的精华。

在他看来,所有的文明均起源于白种人,因此其血统的纯洁便成为人类前途的保障。

他断言,雅利安人在19世纪因与劣等人种通婚而开始丧失优越性。

幸运的是北欧雅利安人混杂程度还不算高,这其中包括英格兰、爱尔兰、荷兰、斯堪的纳维亚、北法兰西和西北德意志人,不过莱茵河以东的德意志人不在此列。

何谓“正义者同盟”?

“正义者同盟”是侨居法国的德国政治流亡者、工人和手工业者于1836年在巴黎建立的国际性的秘密革命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

1833年,在巴黎的德国工人成立具有共和民主主义倾向的第一个秘密组织人民同盟。

在其基础上,1834年建立流亡者同盟,成员发展到几百人。

1836年,部分激进的盟员从流亡者同盟分裂出来组成正义者同盟,宗旨是以少数人的密谋活动建立财产公有的新社会。

同盟参加了布朗基主义组织四季社发动的1839年5月12日巴黎起义。

失败后,其领导人K.沙佩尔和H.鲍威尔先后被捕监禁、驱逐出境。

他们到伦敦与J.莫尔一起重新恢复同盟组织,并加入1840年2月成立的德意志工人教育协会,使之成为同盟的外围组织。

在法国、瑞士和德国也恢复或重建同盟支部。

此时,同盟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工人组织。

同盟先后受到布朗基主义、魏特林空想共产主义、蒲鲁东主义和“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影响,在K.马克思、F.恩格斯帮助下逐步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847年1月,由莫尔代表同盟专程到布鲁塞尔、巴黎邀请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同盟,帮助同盟起草宣言,实现改组。

马克思、恩格斯接受要求参加同盟。

1847年6月2—9日在伦敦举行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改名共产主义者同盟。

自行车的发明人是谁?

德国男爵卡尔—杜莱斯是一般公认的自行车发明人,他在1817年制造出有把手的脚踢木马自行车,他在车子前轮上装了一个方向把手,这是人们第一次看到不需用马拉的奇怪车子。

卡尔—杜莱斯的发明构想来自于溜冰鞋的原理,他想如果人们在两轮之上放个座垫,人坐在上面两脚下垂,交互踩踏前进,车子就能像溜冰一样前行了。

谁是进化论的奠基人?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RobertDarwin,1809—1882)是进化论的奠基人。

1831—1836年,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王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

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

1859年他出版了《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来的。

达尔文据此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动摇了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

进化论存在哪些明显的弱点?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认为生物的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作用能导致生物的适应性改变。

由于有充分的科学事实作根据,所以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百余年来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还存在着若干明显的弱点:

1.他的自然选择原理是建立在当时流行的“融合遗传”假说之上的。

按照融合遗传的概念,父、母亲体的遗传物质可以像血液那样发生融合;这样任何新产生的变异经过若干世代的融合就会消失,变异又怎能积累、自然选择又怎能发挥作用呢?

2.达尔文过分强调了生物进化的渐变性;他深信“自然界无跳跃”,用“中间类型绝灭”和“化石记录不全”来解释古生物资料所显示的跳跃性进化。

他的这种观点近年正越来越受到间断平衡论者和新灾变论者的猛烈批评。

观察、搜集、分析大自然的事实,这是进化论思想萌芽的一个首要的因素。

同时,我们知道,也正是这些客观事实,给一代又一代的自然科学家以坚定的信念,使他们不顾宗教势力的迫害和社会愚昧势力的歧视、打击,承先启后、不断地提出生物进化的观点。

同样,正是依靠了大量的事实,进化论才赢得了成功。

正如大家今天都清楚看到的,不管人们对进化原因如何解释,不管进化论可能怎样改变自身的形式,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事实总是抹杀不了的。

何谓伊利里亚运动?

伊利里亚运动,又称克罗地亚国家复兴,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斯拉夫的民族整合运动,该运动主张将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两国统一结合成一个强盛的巴尔干半岛国家。

发起人为诗人盖伊。

早在青年时代,盖伊就开始创作诗歌。

1830年,他出版《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语正字法概要》一书,改革了克罗地亚文的拼写规则。

提出每个读音对应唯一的字母。

1835年,盖伊开始出版《克罗地亚新闻》杂志及文学副刊《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和达尔马提亚的晨星》。

最初的几期杂志使用的是卡伊卡夫方言,而从1836年起改用什托卡夫方言和新的正字法,并且采用“伊利里亚”一词来代替“克罗地亚”。

从而确定了克罗地亚人新的、具有深远影响的民族战略。

除了文学语言和新闻方面的活动外,伊利里亚运动的目的还在于,要建立统一的文化团体,以便通过它集中地开展这项民族事业。

伊利里亚运动为克罗地亚全民族在领土、政治和文化上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裴多菲·山陀尔是怎样牺牲的?

裴多菲·山陀尔(PetofiSandor,1823—1849),匈牙利的伟大诗人,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

1823年1月1日,裴多菲·山陀尔生于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多瑙河畔的阿伏德平原上的一个匈牙利小城——萨堡德沙拉斯。

他的父亲是一名贫苦的斯拉夫族屠户,母亲是马扎尔族的一名农奴,按照当时的法律,他的家庭处在社会最底层。

少年时期的裴多菲·山陀尔做过演员,当过兵。

1842年,发表诗歌《酒徒》,开始写作生涯。

裴多菲·山陀尔采用民歌体写诗,形式上加以发展,语言上加以提炼,创作了许多优秀诗篇。

裴多菲·山陀尔认为“只有人民的诗,才是真正的诗”。

他的早期作品中有《谷子成熟了》、《我走进厨房》、《傍晚》等50多首诗,被李斯特等作曲家谱曲传唱,已经成了匈牙利的民歌。

1844年,他从故乡来到首都佩斯,担任《佩斯时装报》助理编辑,在诗人弗勒斯马尔蒂的资助下,出版第一本诗集《爱情的珍珠》以及散文作品《旅行札记》,奠定了他在匈牙利文学中的地位。

裴多菲·山陀尔曾因发表讽刺诗《农村的大锤》和革命诗歌《爱国者之歌》、《反对国王》等蜚声诗坛,后在佩斯参加和领导激进青年组织“青年匈牙利”,从事革命活动,用革命诗篇号召匈牙利人民反对奥地利的民族压迫。

1846年底,整理诗稿,准备出版诗歌全集,并在自序中写下著名箴言诗《自由与爱情》。

1849年7月31日,裴多菲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

海地是哪一天宣告独立的?

海地共和国,位于拉丁美洲,地处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主要由两个向西伸展的半岛组成,中间为戈纳伊夫湾。

“海地”,在印第安语中为“高山”之意。

海地岛原是印第安人阿拉瓦克族人世代居住地。

1492年12月6日,哥伦布首次航行意外地发现了该岛,便命名该岛为伊斯帕尼奥拉岛(即“小西班牙”)。

1502年,西班牙把海地变成其殖民地,并残杀当地抵抗力量。

后来因甘蔗种植园劳力不足,从1510年起,殖民者从非洲贩入大量黑奴,自此海地居民便以黑人为主了。

17世纪中期,法国侵入海地。

1697年,西班牙与法国签订了《勒斯维克条约》,把海地岛西部割让给法国,称法属圣多明各;而东部则称为西属圣多明各。

独特的历史也使海地形成了独特的人种结构。

该国黑人占95%,混血人和白人后裔占5%。

其中,混血人都是18世纪法国人父亲和非洲人母亲的后裔,他们是该国上层社会的主体。

1790—1803年,受美国独立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黑人奴隶在民族英雄杜桑·卢韦杜尔的领导下,爆发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第一次黑人大起义。

经过12年的艰苦斗争,海地人民赶走了西班牙和法国殖民者,并于1804年1月1日宣告独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取得独立的黑人国家——海地共和国。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目的是什么?

“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6月在伦敦成立,是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际无产阶级政党,在对正义者同盟进行根本改造的基础上建立。

正义者同盟是19世纪30年代成立的德国工人和手工业者的秘密革命组织,1847年初,正义者同盟派J.莫尔邀请K.马克思、F.恩格斯加入,并决定按他们的主张改组同盟。

1847年6月在伦敦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拟定章程,并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国际主义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

同年11月29日—12月8日在伦敦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审查并批准章程,明确规定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无阶级、无私有制的新社会。

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同盟纲领,产生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

你知道《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吗?

《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由马克思执笔写成。

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

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构成《共产党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印象派的开山之作是哪幅作品?

克劳德·莫奈(ClaudeMonet)于1840年生于法国巴黎,早年随风景画家布丹学习绘画,1862年进入格莱尔画室学习。

由于他与学院派艺术趣味无法取得一致,两年后便愤然离开了格莱尔画室,开始探索独立的绘画技法。

1874年,莫奈发起和组织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

就在这次画展中,莫奈的一幅《日出·印象》引起了欧洲画坛的强烈震动,莫奈也一举成名。

《日出·印象》被称为印象派绘画的开山之作,描绘了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的港口景象。

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

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

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

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

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

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推崇的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

这种具有叛逆性的绘画,遭到了官方学院派艺术的诽谤和奚落。

有的评论家挖苦说:“毛坯的糊墙纸也比这海景完整!”

更有人按这幅画的标题,讽喻以莫奈为首的青年艺术家们为“印象派”,于是“印象主义”也就成了这个画派的桂冠。

何谓意大利复兴运动?

意大利复兴运动是19世纪意大利争取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运动。

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意大利恢复封建专制统治,国家四分五裂,受奥地利、法国、西班牙等外国势力统治或控制,只有撒丁王国是独立国家。

烧炭党和青年意大利党多次发动起义,争取国家统一,均遭失败。

1848年,西西里岛发生人民起义,掀起全国革命浪潮。

以马志尼为首的民主派先后建立威尼斯共和国和罗马共和国,不久遭覆灭,革命失败。

此后复兴运动的领导权转入撒丁王国之手。

在首相加富尔领导下,撒丁王国逐渐强大,依靠法国对抗奥地利。

1859—1860年同奥地利作战,但仅收复伦巴底。

1860年,加里波第率红衫军在人民支持下,解放西西里和那不勒斯。

撒丁王国乘机夺取胜利果实,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

1866年和1870年又收复威尼斯和罗马,完成意大利的统一。

是谁发明了邮票?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英国教育家罗兰·希尔(RowlandHill)发明的,因此他被誉为“邮票之父”。

1836年的夏天,罗兰·希尔正在伦敦郊外的一个村庄避暑。

一天,他正在散步,忽然从后面传来一阵马蹄声,原来是一位邮递员,正骑着马送信呢。

只见邮递员来到一所简陋的农舍前,高声喊道:“请问爱丽丝小姐在家吗?

有您的信。”

这时,从屋里出来一位姑娘,邮递员便将一封信交到姑娘手里,说:“爱丽丝小姐,请您付五先令邮费。”

可是,那位叫爱丽丝的姑娘只看了一眼信封,便将信还给了邮递员:“对不起,先生,我没钱付邮费,这信我不能收,请您把信退回去吧。”

“这可不行,国家规定,信件必须由收信人付邮费。

信我已经送到了,您怎么能不付邮费呢?”

“可我实在没钱,怎么办?”

罗兰·希尔也没弄清究竟是怎么回事,见他们争执起来,便过去劝解,等问明白是为了付邮费的事,他便摆出一副绅士风度来:“这钱我替这位小姐付了!”

说着,他付给邮递员五先令,然后从邮递员手里接过那封信,再递给姑娘:“小姐,现在你可以看信了。”

谁知姑娘却说:“谢谢您!先生,信我不看了,我已经知道信的内容了。”

罗兰·希尔被弄糊涂了:“你连信都没拆开,怎么知道里面的内容?”

“哦,先生,是这么回事,我事先和外出的亲人约好,如果他在外面一切平安,便在信封上画一个圆圈,我只要看一眼信封便知道了,刚才我已经看见信封上有一个大大的圆圈了。”

“你这可是欺骗行为呀,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我们家很穷,可邮费又太贵!实在没办法,才这么做的。

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您替我付了邮费。”

罗兰·希尔听了,心里十分同情,他深深地叹了口气,默默地走开了。

当时,寄一封信的邮费需要5先令,可别小瞧这5先令,那可相当于当时一个工人辛辛苦苦劳动一天的工资啊。

后来,罗兰·希尔向政府建议,发行一种价格便宜的邮资凭证,由寄信人购买后,贴在信封上,这样就不用收信人付邮费了。

英国政府采纳了罗兰·希尔的建议,于1840年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价格只有一便士,由于是用黑色油墨印的,后人便将它命名为“黑便士”邮票。

只要贴上这一便士邮票,便可以寄一封信了,12便士才为一先令呢,比原来便宜多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