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因为河东郡等矛盾纠葛点,双方并未一次性谈拢和解条件,但是和解大局已经定下。
和解大局定下后,孟津、崤山溃卒逐渐归拢,由董卓负责供给;陕县段煨八千士卒,由刘杲负责供给,战事全面停止。
因为刘杲屈服,递交和解信号,自以为雒阳大局尽在手中的董卓,很快在朝议上,宣布更封刘虞为大司马,自己则代替刘虞为太尉,领前将军,加斧钺,率虎赍,并改封为郿县侯。
太尉,权掌四方兵事,董卓之所以自领太尉,却是为方便他名义上调派兵事,统帅司隶诸军卒。
大司马,世祖刘秀即位,改太尉为大司马,至建武二十七年,又改大司马为太尉。董卓改封刘虞为大司马,却是心思甚多,既想以太尉之职,总权司隶兵事,又害怕刘虞失权后声讨他。
刘虞为宗室元老,刘氏族中第一人。刘虞若是责难董卓,董卓在雒阳的压力立即倍增。因为顾忌刘虞实力、势力、名望,董卓便巧妙的重新启用大司马称号。令刘虞虽让太尉,却依旧有太尉之权。
不过这样一来,汉世间却同时存在两位太尉。这也是汉末之时,一段被常人忽略的颇有内涵故事。
九月丙戌,十三日。董卓以太中大夫杨彪为司空。至此弘农杨氏,也步入四世三公行列,与汝南袁氏并称。这是董卓分解袁氏名望的步骤之一。无论如何,袁氏始终是董卓眼中大患。
自这日起,董卓开始挥斥方遒,开始实施自己执政策略。
董卓听信尚书周瑟、许靖、城门校尉伍琼谏言,认为可举荐才俊入地方州郡,进而以地方权贵拱固董卓在中央雒阳势力。
董卓自秉持雒阳朝政后,常常忧心山东诸县不信服自己,遂采取这些亲信谏言,广施恩惠,提拔俊才。汉世官员,多敬重那些举荐自己的上司,董卓此时便是欲借汉帝国朝廷官位,广施恩惠,以此掌握山东诸郡县。
自九月十三日后,董卓便逐步开始实施山东郡县换血政策。
御史中丞韩馥,下放至冀州牧。
侍中刘岱,下放至兖州刺史。
陈留孔伷,代替正在入雒的黄琬为新任豫州牧。
辽东公孙度,因部将徐荣所推荐,迁职为辽东太守。
骑都尉张邈,迁之为陈留太守
张咨,迁之为南阳太守。
……
等等。
这一场山东郡县大换血后,一些三国初期人杰,类如刘岱、韩馥、公孙度等开始步入历史大变革。
一场三国英雄争霸的序幕正在缓缓拉开。
便是在这场山东郡县官场大变动间隙,经过数日商议,刘杲千辛万苦的与董卓达成和解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