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策,是远计,可以之分化朝局,避免袁氏在雒京一家独大。”
“父亲长年累战,不曾与名士交往,无有声名,是以士人不归心。这种劣势存在,一时之间,纵然花费无数力气,也难有成效。兵法有云‘若是自强不足,则思弱敌之策’。”
“大汉四方名儒、才俊何其多矣,岂尽是趋附袁氏之徒?今借助袁绍诛杀宦官之势,父亲可尽废宦官,重新推崇三公,并擢用朝中故老、乡间大儒,州郡名士入雒,以此来孤袁氏之势,使其不能统帅雒阳诸公。”
“陈留蔡邕,素有声望,且其婚姻之家,亦是名门士族,可引以为援。”
“颍川荀爽,昔日雒阳神君之子,亦是乡间名老。荀爽从子侄荀彧、荀攸亦在雒京,可因两人强行征辟荀爽。”
“弘农杨彪,三代太尉之后。父亲若是举他为三公,则弘农杨氏,与袁氏同为四世三公。以此,可分袁氏之大势。”
“豫州牧江夏黄琬,颇有其祖黄琼之风,又与弘农杨氏善,此人可为杨彪之助力。”
“颍川陈纪,与其父兄并称‘三君’,久怀大名,可辟用之。”
“……”
“这些名望高达之士,一旦群聚重位,必要分割袁氏之权柄,使之难以阻碍父亲秉持朝政。”
“第三策,亦是远计,可图十数年之后。”
“今天子虽长,然少为道人所养,不知朝政权术。父亲与幼天子亦有过交流,当知幼天子虽年已十七,犹类儿童。反观之,陈留王刘协,自幼长于深宫,为董太后倾心抚养,虽经大变,尚能面不改色,坦然面对袁绍,词锋不曾有过半点曲折。可见,陈留王虽幼,但其才能远甚于幼天子。”
“大汉如欲中兴,仅靠二三臣子,难有作为。唯有帝心聪慧,看透权术背后真理,不被奸人蒙蔽,才能振兴朝政。父亲如欲振兴大汉,当应学习昔日霍光,废幼天子,遵从先帝遗诏,策令陈留王为帝。”
“废立大事,不可轻起。但是父亲可以逼迫袁氏自断一臂,令袁绍亲自起草废立诏书,主持废立大事。袁氏参与废立,则其名望可渐六成。如若袁氏不欲屈服,则父亲当应立刻行雷霆之击,诛杀袁绍、袁术,不留后患。”
“三策若成,父亲可安坐雒京,执掌朝政也!”
董卓点点头,轻声道:“这第一策、第二策,都是远交近攻,自强,弱敌之善计。但是废立天子……以我名望,怕是主持不起来。”
李儒笑道:“父亲主持不起,袁隗能。这废立之举,便是要强行施加在袁隗身上,令其整日烦恼,无心思再来谋划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