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社会文学>荣飞的梦幻人生> 第四卷今夕何夕第四十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卷今夕何夕第四十节(2 / 2)

领导的决定或意图会不会对企业不利呢?这就是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了,过去有句话,叫做在局部看来是可行的,全局未必可行;在全局看来是正确的,局部未必正确。这个关系也可以叫做局部和全局的关系。这就比较玄妙了,假设局部失利了,领导可以解释为全局是有利的,这就带来一个解释权的问题,老百姓既站不到那么高,也没有解释权,反正都是领导的事。

荣飞相信领导们不愿意将事情搞糟。就像北重的分立破产,从最高层的出发点绝对是想解决军工企业沉重的历史包袱,搞债转股也罢,搞整体或者部分破产也罢,出发点没有一点问题。但下面的情况千奇百怪,用一个政策囊括所有情况简直就是梦想,可是这么大的事不出政策更是儿戏。民品破产后的重组集团考虑由自己控制的公司收购绝对是负责任的态度,因为这么大的动静,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交出去引发不稳定怎么办?市里对出具有关承诺书不是就担心这个吗?可是联投接收北重的民品资产和市场绝对不会损害职工的利益,自己可以做这个保证,北重的领导们不是不相信联投,但他们不愿意在集团据理力争。何况,领导的实力来自所辖的实力,公司资产和销售大幅度缩水是每一级领导都不愿看到的事情,在追求GDP增长的当今,无论是块块还是条条,没有人轻易将自己碗里的肉拨出去。

问题碗里的不一定全是肉。国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走。

如果是私企,资产的拥有者绝对会计算其资产的收益率。除非其拥有者素质过低,那样的话企业很快被市场无情地淘汰掉。所以,私企的经营者一定会选择有利于其发展的道路,虽然各条道路的通畅见仁见智,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私企的现实是,即使是父亲的财产,儿子来经营,遇到北重目前的情况,99%的经营者会将民品卖给联投而不是留在自己手里。父亲暴跳如雷也没有用,儿子会想,老爸真是老糊涂了,像他那样的搞法,几年就将家败光了。如果是国企,下级基本是首先考虑上级的态度而不是企业的根本利益,你坚持保护企业的根本利益,忤逆了上级,乌纱帽都被摘掉了,还混个屁

新世纪电器纯洁股权的开始,不过是北重某种意义上的翻版,荣飞内心对新世纪的前景就不太看好了。常乾坤本人灵气不足,绝对没有洞察先机抓住机遇的能力,守成或许倒是一个不错的人选,但中国的企业家们不是不需要守成类型的,实际情况是守成性格的很难获得成功。即使如联投,也需要不断开辟新领域,不断升级产品和市场。否则就是倒退,而倒退就意味着灭亡。手机如此,汽车也如此。这就需要领导层有敏锐的目光,有强大的人才储备,有充足的资金。联投的两大主业,手机和汽车发展的一直很好,令人羡慕,成为业界津津乐道的话题。已经有一本赞颂麒麟汽车的书了,作者就是当年瑞风首车下线邀请的汽车媒体人裴颂民,裴先生在这本描述了麒麟发展简史的书中对麒麟的发展史不吝溢美之词,荣飞当然收到了赠书,读了很是汗颜。确实,麒麟,包括合资后的麒麟菲亚特,基本上没有走什么大的弯路,没有什么大的开发失误。那是因为荣飞知悉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状况,详细的情况说不清,但大的走向是知道的,那种车型畅销,那种车型市场根本不认,他一清二楚。他的决断被市场证明,又赢得了董事会以及外方的高度信赖,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这个秘密只怕是要永远压在心底了,连妻子都不能透露,别人当然就更不能说了。

其余企业也会有这种奇迹?因为此,荣飞一直有一种作弊的羞愧,凡是看到对自己歌功颂德的东西便避之不及,绝少表扬自己——这又给他在公司内部带来了巨大的威信。他的助手们都是一时翘楚,自己的老板深谋远虑,洞察未来,而本人又是那样谦逊,对部下非常尊重,绝没有盛气凌人之举,去哪儿找这样的好领头?结果是慕名而来的高级人才越来越多。这又是一个良性循环。

思绪回到新世纪电器,当荣飞不再指点新世纪小家电的发展趋势,包括它的营销模式,它依靠自身能够像过去一样顺利吗?荣飞表示怀疑。而且,它还有一个或多个婆婆在那里指手画脚。

常乾坤不是带领新世纪创造辉煌的人,荣飞一直这样认为。但实际上新世纪在常乾坤的带领下干的不错。这十年来也算对的起股民们。衰退比荣飞预想的晚的多。现在,那个领域的新秀——顺宁电器终于盯住了新世纪电器了,采用的是常见的,但屡屡成功的策略,顺宁电器现在握有新世纪多少股权新世纪其实也不清楚,这样他们就很被动——首先是不好交代领导。但是,顺宁进入新世纪真的就是一件坏事?荣飞甚至想约见一下这个总部设在上海的企业决策者,或许那是一个令人钦佩的家伙。

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出类拔萃的人才,开创着令人赞叹的历史。

车子一路向北,荣飞一面思考着新世纪的事。联投即使愿意帮助新世纪,可打的牌几乎没有。常乾坤找自己表现出一种无知,当然,也有慌张,或许是想让自己在上面替他吹吹风?

眼前不时闪过在建的楼盘。没有看过这方面详细的统计资料——这些资料陶氏都有,北阳成为一个热气腾腾的大工地,楼房越盖越高,越盖越豪华,价格也如充足气的气球直线飙升。萃菁园的火爆销售更是给沸腾的油锅下加了一把柴。在萃菁园之后,北阳一下子多了四个精装修的楼盘,他们都以萃菁园为榜样和目标了。而这一切又促使了房价继续上涨。

王林和贾新民都对北阳的房价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的忧虑。这似乎更应该是省长和市长的事。不管怎样,省市的决策者希望能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楼价。他们也承认,控制楼价非要用非常的手段不行了。这又促使他们督促自己,也是督促陶氏,希望陶氏收购北重部分土地和资产能够成功。

假如突然出现一个质高价廉的楼盘,而它的规模又足够大——会出现上面结果呢?荣飞嘴角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苦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