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社会文学>荣飞的梦幻人生> 第七节代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节代课(2 / 2)

“老师背的好听。”

“好听是表象。是因为我注意到二首诗的风格不同,注意到诗中隐藏的感情。《书愤》是激昂的,痛苦的,而《临安春雨初霁》是闲适的,散淡的。你们或许看过英文诗,如拜伦的,雪莱的,像‘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就是雪莱的名句。注意到其中的区别吗?我告诉你们,就是我国的古诗词有强烈的画面感。透过短短的几十个字,你可以看到一幅或多幅精美的图画。‘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楼船,夜雪,铁马,秋风,是不是有极其强烈的画面感?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都比不上我们汉字的地方。诗词是文字发展的最高级阶段,用极短的句子讲述极为深厚的感情。就像陆游的诗,七八五十六个字,可以用作毕业论文的素材,写上十几万字的内容,因为它真的包含的十几万字的内容。展开讲需要几天的功夫。诗词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是它的音韵,也叫押韵,汉字分声母和韵母,诗词必须在规定的地方押韵,就是最后一个字的韵母要相同。就像《书愤》里的山,关,斑,间。都是一个韵。这样朗读起来就会产生独有的音韵美。而律诗尤其是七律,是要求最严格的,绝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关于音韵,我想起一件事,据说**在看《智取威虎山》时,将原词‘迎来春天换人间’改了一个字,变成了‘迎来春色换人间’你们谁知道为什么这样改?没有?我告诉你们吧,因为迎来春天四个字都是平声,也就是一声,而‘色’却是仄声,也就是四声,连续的平声念起来就干巴巴的,诗词必须平仄相间才好听。好了,我们回到课文。

陆游是宋朝人,南宋。他是个不幸的诗人,也是个高产的诗人。一生大约留下上万首诗词。他生于今天的浙江绍兴,幼时正值金兵南侵,“儿时万死避胡兵”,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年轻时喜爱表妹唐婉,却因母命与其离婚。有一首著名的《钗头凤》就是记述此事的,同学们如果有时间有兴趣,可以找来看。

早岁哪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古谁堪伯仲间。

荣飞再次朗诵了一遍,接着讲到,这首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春陆游旅居家乡时所作。陆游时年62岁了。

“楼船”句指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州一代拒守,文官虞允文领军击败完颜亮,保存了宋室朝廷。“铁马”句是指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陆游参加陕西路节度使王炎军幕府,也就是做军事参谋,曾谋划收复长安,与金兵在大散关一带发生遭遇战。全诗数这两句出色。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境两两相对,足见作者的浩荡诗才。塞上长城是个典故,说的是南朝宋檀道济的故事,他是个极为出色的优秀将领,皇帝要杀他,他悲愤地喊‘你自己毁掉万里长城了。’这儿陆游自比檀道济。陆游是不是有檀道济的军事才华姑且不论,实际上很多古代诗人有夸大自己能力的毛病,不需要怀疑的是诗人的爱国热情。全诗其余句子都不甚难懂了。你们还有没有看不懂的句子?”荣飞停下来,等待同学的提问。

“老师,出师一表那句是什么意思?”

“其实课文也有解释。《出师表》是蜀汉诸葛亮给后主刘禅上的表章,那是大臣给皇帝的一种特殊文体,就像现在公文中的请示报告一类。诸葛亮要率军北征曹魏了,临别之际就向后主刘禅写了这篇表章。陆游说,《出师表》真是足以流传万世的名篇呀,后世谁能跟它相比?伯仲是指兄弟,也就是相提并论的意思。伯为大,仲为二,如果你们见某个人名字里有仲字,那他一定是他家的老二。班上有个学生叫常仲英,大家便看他,因为他确实是排行老二。

“陆游借《出师表》说事,也就是希望皇帝能派他领军收复故土,像阿斗信任诸葛亮一样信任他。明白了吧?好,我们讲第二首,请注意与第一首不同的风格。”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荣飞带着感情朗诵了一遍。下课的铃声就响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