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明代《三才图志》中所提到的平底船不能出海的观点,郑和宝船的底面基本上是以尖底的形式来制作的。这是因为相对于尖底船来说,平底船的吃水线较浅,很多时候只能在风平浪静的内河航行,无法经受住海外远洋航行中的狂风大浪。所以在造船技术十分发达的明朝中前期,即使明朝政府知道大号的平底船有着诸多的优点:比如说做工相对简单,可以放置更多货物,吃水浅,船只在水深水浅的地方都能走,在海上行驶的阻力小、航速快,能走八面风等等,但是为了维护船只的安全,明朝政府在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时,宝船的建造还是选择了以尖底船为主。
从明朝政府的选择就可以看出,尖底船的技术在远洋航行的时候,确实拥有远超平底船的优势。也正因如此,柳云当初在设计自己水军的船只组合时,就打算用尖底船和平底船组成大汉年间的混合水军。
在柳云的想法中,因为尖底船能够更好的承担水流的压强,所以在水军的战斗序列中,尖底船可以用来放置专门为水军制作的小型投石机,以作为汉代的水上战列舰远距离攻击敌方的船只。当然,尖底船上的投石机由于体积较小,所以投石机投掷出去的不是石块,而是柳云命人专门用酒精、火油、瓦罐制作出来的火焰弹!这种弹药在投掷前需要士兵先用火把点燃,之后再利用投石机将弹药投到敌方的船只上。因为飞掷出的瓦罐在落地后会自身的惯性摔碎,所以藏在罐里的液体燃料就会在被罐外的火焰点燃的同时四处飞溅,大面积的燃烧敌方的船只,从而形成巨大的杀伤力,堪称是汉代时期的战列舰炮!
至于汉代原来的主流平底船,鉴于这种船只有做工简单,吃水浅,载重量大,适合江河浅海航行的特点,柳云准备用平底船来装置按照柳云利用后世机枪弹夹思想命人改装出来的水战大型床弩。
众所周知,床弩这种杀伤力巨大的杀敌利器,以其射程远,穿透力极强而闻名于世。在中国古代,床弩一般都被用于重要城池的防守上,一般如果一座城池的城墙上有床弩的把守,那么前来攻城的部队一般都会选择避开有床弩的地方发起进攻,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古代的大将都知道床弩的杀伤力实在是太过巨大。虽然因为弩身笨重,装箭不变等原因,床弩的射击频率并不高,但是由于床弩能够造成敌方士兵被连串杀死的骇人景象,所以即便在一场战争中真正会被床弩杀死的士兵并不多,但是作为被床弩攻击的一方,其大军士气往往会因为床弩的出现而大大降低,攻击部队的战斗力也会因此锐减。所以床弩作为中国古代的防御利器,一般都只会出现在古代城池的城墙上,作为一种威慑性的武器而设置。
不过在柳云的想法里,床弩这种穿透力极大,杀伤力极强的武器如果只是被整天被放置在无法移动的城墙上,那就也太过暴遣天物了!如果能够将这种杀敌的利器挪用到水军的战船上,那么床弩的超高战斗力无疑会被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所以为了能够将床弩成功的移动到水军的战船上,柳云当初在古城的时候可没少花心思。好在通过古城众多能工巧匠一年多的集思广益,一套新型能够大致符合柳云要求的床弩在古城的兵工厂内诞生了出来,而后这套床弩又经过柳云提供多次的建议和工匠几次的改进后,直到刘备拿下淮南时,在制作的工艺上基本已经成熟,可以正式的投入到实战当中。
这套床弩按照柳云提供的思路,配备了能够装置四发箭支的大型箭夹,在短时间内,能够做到四箭连发,直到箭夹内的所有箭矢射空,床弩才会需要人手卸下箭夹,重新添加弩箭。而且为了增大床弩对战舰的破坏力,这种水上床弩的箭矢头部全都经过特意的加大和加重,足以一击破坏汉代诸如艨艟、走舸等小型战舰,堪称是小型战舰的职业破坏者。
只是虽然柳云在古城就已经为水军准备好了各种杀伤力巨大的武器,但是想要能够真正的投入实战,还是需要挪移到战船上才可以形成战斗力。所以当柳云在荆州招来的造船工匠成功的吃透柳云给他们提供的各种新型技术后,古城对于战船的实际建造就一直在不动声色的慢慢进行着。
在刘备占据淮南后,为了能够有效的防御曹操对淮南和汝南的进攻,柳云当时就对刘备建议在淮南组建一直能够横行淮水和颖水的水军,并将自己在古城培养的两百多好船匠全都献了出来,以支持水军的建设工作。也正是因为有了柳云所提供的这些船匠,刘备在淮南所建设的造船厂才能够得以成功的运作起来,并且在扩招了三百多人后,可以用流水作业的方式制造出柳云当初所设计的各种新型战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