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也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汉代叫做太学,隋朝时改为此名。唐沿隋制﹐国子监下设国子﹑太学、四门、律学、书等六学。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员,掌监学政,教导诸生。
在唐以前,国子监的学生都是朝廷官员之子,各学之间也有着极大的差距,一点也不可马虎。如最高的国子学,其学生一定要是三品以上大员及国公的子孙或是从二品以上大员的曾孙;而最低的算学,其学生也必须是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孙。从唐高祖李渊开始,才开始允许百姓庶民凭借才艺进入国子监求学,但也仅限于四门以下四学。国子、太学依旧只能是王公大臣子孙的专利。
贞观时期的国子监可以算得上是唐代最为鼎盛的时期。由于李世民对教育的重视,重修、扩建国子监,天下"淳师老德"的硕儒纷纷被征召为教师,年轻的书生士子"挟策负素,坌集京师,文治熠然勃兴"。加上大唐的文化使周边各国及少数民族非常仰慕,高丽及百济,新罗、吐蕃等诸国君长纷纷派子弟入唐求学,接受唐朝的儒家文化教育。致使国子监的人数由初期的几百人上升到了八千余人。一时之盛,“古昔未之有也”。
大唐的国子监位于长安外郭城朱雀门街东第二街自北向南第一坊务本坊内,占地极大,气势宏伟,不输于现代的清华、北大,让房遗爱暗暗叹服。
房遗爱来到国子监时未过巳时,以太子右庶子、祭酒孔颖达为首的国子监大小官员们早就候在大门口等着接驾。
房遗爱下了马车,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哪里才是他该站着迎驾的地方?因为他的身份有些特别,不是国子监的官员,是皇帝的随从,却没有随皇帝一起来。而在中国,不论古今,官员的站位座次都是极为讲究的,一点也马虎不得。
就在迟疑之际,忽见国子监官员们的左首方有一人在向他招手,定睛一看,是杜荷。知他应该是和自己一样的处境,心中一喜,快步朝他走去。
这杜荷是大嫂杜氏的二弟,就是杜如晦的次子,同样是个驸马,娶的是李世民第十六个女儿——城阳公主。大概是杜如晦早逝的缘故,李世民对杜家特别关照,大儿子杜构袭其父爵属于正常,但这个二儿子也被破格恩赐为襄阳郡公,授尚乘奉御就有点少见了。高阳时常因此而愤愤不平。
杜荷来房府看过房遗爱两次,从言谈中房遗爱知道自己的前身和他关系不错。但他是太子李承乾的心腹,薛万彻和柴令武对他颇有些忌惮,所以来往不算太紧密。
“郡国公也是来侍驾的吧?”和杜荷见礼后房遗爱随口问道。
“什么郡国公不郡国公的,你我间何须如此客气?小房你也太见外了。”杜荷嘴上客气,但志满意得的表情说明他对“郡国公”的称呼甚为在意。
“下官上官仪见过房驸马。”这时杜荷身旁一个三十出头,面白短须,书卷气十足的官员对房遗爱施礼道。
(获取了高阳的感情,处理了辩机,猪脚至此将历史上房遗爱的绿帽命运彻底改变,本书也开始进入猪脚如何大施拳脚、获取权力的阶段,感情戏依旧不少,但不会是主线。还望关注本书的大大们勿忘推荐收藏,多提宝贵意见,继续支持老吴。)<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