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沪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曾桂林、总工程师胡元宏,共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李清、教授蒋正文也都分别作了学术报告,最后一个作报告的,便是全场最年轻的李若禹了。
李若禹不卑不亢地道:“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今天我所作的报告题目是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展望。目前我国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要求混凝土技术也与时俱进。目前国际上最新高性能混凝土概念已经提出,发展高性能混凝土是当今混凝土材料发展的总趋势。近年来,混凝土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建造大跨、重载、高层和需要承受恶劣环境条件的结构物,如大跨度桥梁、高层建筑、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防水管道等。这就要求混凝土要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长期的耐久性,显然普通混凝土无法满足这一时代要求。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就需要更多的高层或是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需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并节能、节地、节材和节水,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可以满足这些条件。一般而言,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混凝土建造一座建筑,将耗费大量材料,形成大尺寸的混凝土梁、柱构件,不仅占地而且耗材;使用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可减少肥梁胖柱现象,使用较少的材料,建造更耐久建筑。”
“具体来说,混凝土高性能的含义主要包括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和大流动性。高工作度的混凝土必须是流动性好、可泵性好的混凝土,这是工业化泵送施工的条件。一般地说,高性能混凝土要达到180毫米以上的坍落度,而且不产生过多的泌水,并能控制坍落度损失,以保证施工要求。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体积稳定性,长期的耐久性,这是高性能混凝土最重要的性能。它应具有上百年而不是通常对普通混凝土所要求的40~50年的使用寿命。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因此在这方面我们必须紧紧跟上世界混凝土最新技术发展潮流,才能实现我们在混凝土技术上的跨越式发展。我们的混凝土技术研发中心成立后,将重点开展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研究。”
“首先是配制技术方面的研究。与传统的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在原材料配比上主要有两点不同,即低水灰比和多组分。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加混凝土的密实程度,改善骨料和水泥浆体之间的界面性能,从而达到高性能的要求。在原材料方面特别是对高性能的减水剂需要展开研究,只有引入了高性能减水剂,才能实现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高性能减水剂的研究方向,我们准备进行一种名为聚羧酸减水剂的开发研究,我们知道减水作用是表面活性剂对水泥水化过程所起的一种重要作用。减水剂是在不影响混凝土工作性的条件下,能使单位用水量减少;或在不改变单位用水量的条件下,可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或同时具有以上两种效果,又不显著改变含气量的外加剂。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是一种经过分子设计的接枝共聚高分子聚合物,目前所知合成高分子主链的原料主要有马来酸、丙烯酸等。这种高性能减水剂一旦成功,就能以极低的掺量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减水率,是目前任何一种减水剂都不可能达到的。”
“当然,除了这些配制技术外,在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以及建筑设计方面我们需要与咱们的沪海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和共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进行合作研究。我想当这些问题都解决之后,我们的高性能混凝土就能够进行大力推广,这对我们的建筑行业和预拌混凝土行业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它能够大大提高我们的建筑行业先进程度,并且建筑的质量也会得到一个飞越式的提高。为了这个目标,需要我们这个行业里面的每一个人都进行努力,谢谢大家!”
李若禹的报告太精彩了,无论是建筑科学研究院的专家还是白玉静这样的高级干部,都在心里为这个年轻人喝彩!李若禹虽然是会场里面最年轻的一个人,但是他所讲的却是全世界最前沿的混凝土技术,这怎么能不令人激动呢。如果按照李若禹所说的,高性能混凝土大面积推广开来,这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