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447章 科举开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7章 科举开幕(2 / 2)

很显然只需要考贴经和实务策的明经科,对玩家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已经有的玩家默默做了选择,王成伟继续说道:

“除了进士和明经之外,这一次朝廷还开了明法科、明字科和明算科,不过这些考试都不是科举正途,日后能做的官也有限,我建议大家还是不要考虑了。”

众人纷纷点头,大唐以进士为贵,明经次之,其他途径进入官场的,都被视作走的歪路。

在大唐做官,也只有进士科和明经科能走的最远,这十七名从陇右来长安赶考的玩家们,终于到了选择的时候。

在去礼部报到之后,王成伟在内的七名玩家,最终选择参加进士科的考试。

剩余的十名玩家,则选择参加明经科的考试。

等到所有的玩家都选择完毕后,朝廷开始封锁贡院,这场万众瞩目,新皇登基之后的第一场科举考试,终于就要开始了!

对于从长安百姓过来说,这一次科举考试同样的热闹。

天下还没有平定,但是朝廷再开科举,确实让长安百姓看到了天下平定的兆头。

长安的街头巷尾,都在讨论这一次科举的结果。

按照往日来说,长安和洛阳两京的士子,能够占到录取士子的三成。

这除了因为长安和洛阳的繁华,让两京士子的能力比其他州府的士子高。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京师参加科举的权贵子弟很多,这些权贵子弟要比寒门士子更容易考中。

长安的百姓还有骄傲的,他们都在讨论这一次长安的进士能够有几人。

甚至有的茶肆都开出了赌局,讨论这一次的科举里,京师的考生能有几人考中进士。

贡院之中,礼部的官员正在清理考场,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这些差役中有不少都是长安光复之后才招募的,那些熟悉科举考试流程的老吏,不少都失散在了长安失陷的时候,所以这一次的科举考试比起从前潦草了不少。

贡院也只是简单的修整了一下,至德二载的考官们住进了贡院的厢房。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裴冕亲自担任知贡举,这在大唐科举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这也显示了朝廷对于这一次科举考试的重视,让一位现任宰相担任知贡举,同时也是抬举了这一次中举考生的地位。

往届的知贡举也就是礼部的侍郎担任,这等于让考生们中举之后就有了一位宰相的座师。

贡院中点燃了烛火,裴冕对着其他考官交代最后注意事项。

裴冕是当朝宰相,又是主考官,他当然是不会亲自阅卷的。

负责阅卷的,是从礼部、国子监和御史台抽调的年轻官员,这些阅卷官只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是进士及第出身的官员。

每一份考卷要经过五名阅卷官的手,进士科最先考察的就是诗赋,只不过阅卷官并不考察诗赋的文学性,只是判断考生做所的诗赋,是不是符合考试要求,符合平仄和押韵的要求。

只有五名阅卷官都在考卷上画了圈,考卷才能进入下一轮,送给同考官阅览。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yeguoyuedu】

同考官是礼部的主事,国子监的教授等一类的中层官员,同样也都是进士及第出身的官员。

同考官会考察所做诗赋的优劣,同时五名同考官阅卷,每一个同考官认可的考卷,会在卷子上用朱笔画一个圈。

一般情况下,只有三个圈的考卷,才能进入第三轮,也就是送到主考官裴冕的面前阅览。

最后能够决定是否中第的,就只有主考官裴冕一个人了。

除此之外,只要是进入第二轮的考卷,就算是没送到主考官的面前,主考官也有权从黜落的卷子里提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考生在参加科举之前要行卷的原因,如果能在主考官心中留下印象,即使没有过第二轮,那也能够被主考官将考卷捞出来,多一次中举的机会。

裴冕交代了一下诗赋考试的要点,将贴经考试的题目下发之后,咳嗽了一声说道:

“本次科举,是陛下登基以来的第一次科举,实务策的题目是陛下亲自出的。”

在场的同考官和阅卷官全部跪下来,只听到裴冕说道:

“陛下说了,这一次科举,诗赋和贴经的标准可以放的低一些,最重要的还是实务策的部分,朝廷要选拔一批能通实务的人才。”

裴冕清了清嗓子说道:“本次实务策的题目是——‘文质再而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