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完吕布的事情之后,孙坚开始安排河北四州的人事安排了,之前的任命大多都是为了照顾幽州之战,如今这场历时四个月之久的大决战结束了,同时也遗留下了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孙坚将并州刺史张扬调了回来,将上党太守黄盖升为并州刺史,韩当调派回来,由田畴担任青州刺史,然后将韩当改任为幽州刺史,将潘凤替换了回来。而冀州刺史还是由孙坚兼任,毕竟冀州是河北军的大本营所在,自然不能由别人担任冀州刺史。
由此可见,除了老将军程普和元老将领朱治、祖茂之外,其余的元老将领都身居高位。同时,为了防范黄河南岸的曹操可能的进攻,孙坚将大将潘凤调到了距离邺城不远的黎阳,因为黎阳城紧靠着黄河,并且与兖州重城濮阳隔河相望,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为此,孙坚除了将潘凤调到黎阳之外,还为潘凤配备了谋士沮授,从事王昶、凉茂;将领为在并州立下大功的眭元进、前黄巾将领刘辟、龚都以及小将张凯。
这个时候李俊建议,直接委派一员大将迅速占据虎牢关,扼守曹操西进的道路,将曹操彻底堵截在中原地区,为日后的中原大战提前做准备。虎牢关作为汉朝司隶地区的三大雄关之一,除了历史悠久之外,更多的是虎牢关地势颇高,且关卡处两侧都是陡峭的山壁,那是端的易守难攻啊。
同时,虎牢关是连接着洛阳跟许昌的一座关卡,许昌原名许县,本来是曹操为了迎接汉献帝而特地重建的城池,镇守此处的便是曹操的大将夏侯惇,曹操的意图已经不言而喻了,就是等到蝗灾过后,等到曹操拿下徐州,获得徐州丰厚的钱粮,然后利用这一批钱粮,来救济自己治下的兖州和豫州。最后,再尽起大军,西进到洛阳,击退西凉余孽李傕和郭汜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
只是,作为穿越着的李俊,显然并不希望让曹操这么顺利的达成前期的战略目标,当然,对于汉帝和那些所谓的朝臣们,李俊一点好感都没有,早在平定黄巾之前,就已经让皇甫嵩给恶心坏了,恨屋及乌下,李俊自然也对那些朝臣没有任何好感了。
但是,作为汉朝的古都洛阳城,虽然之前被董卓为了避祸,而纵兵烧杀抢掠之后,已经成了一片废墟,但是依然不能阻挡,洛阳除了是汉人心目中的首都之外,更是一处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洛阳连接着雍州和司隶,与荆北重镇宛城隔山相望,唯一能通过洛阳进入雍州的道路便是虎牢关到洛阳,再从洛阳经过函谷关和潼关到达雍州地界。
当然,还有一条道路便是从宛城出发,经过武关到达雍州地界,而西凉军大将张济的外甥张绣便是听从自家军师贾诩的建议,趁着袁术与曹操在豫州征战,而刘表征伐荆南四郡之际,突然兵出武关,东进到了宛城,占据了这座荆州的门户重镇,也成了日后让曹操头疼的地方。
话题扯得有些远,总之,李俊的中心思想很明确,那就是趁着曹操部署徐州,无暇顾及司隶之计,利用己方已经占据河内为前提,迅速出兵占据东都洛阳。尽管这样而来,司隶这一处夹在雍州李傕、河北孙坚和中原曹操的三不管地区或者叫三方的缓冲地区没了,但是,以如今河北军的威望,还真的不怕已经日落西山的西凉军了。
只不过,在李俊提出了派遣将领驻扎虎牢关,防范曹操的这一项提议之后,整个议事厅便彻底乱成了一锅粥了。因为,所有的大小将领都很清楚,幽州之战虽说是一场决战,但是幽州本来就是河北的一部分,所以与其说幽州之战是一场决战,倒不如说这场战争是冀州军,不,应该改口叫河北军了,应该是河北军的统一战了。
但是,在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之后,接下来将要进行的中原大战就不同了,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会很长,期间将要耗费无数的钱粮,更别说对手可是拥有一流谋士戏志才、荀攸和陈群这样的大枭雄曹操了,曹操的能力只要是熟知讨伐董卓的将领都清楚,这一位可不是黑山军张燕、渤海太守袁绍以及幽州刺史公孙瓒能够比拟的,与曹操的大战最后很有可能会持续数年,形成一个能够影响之后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大会战。
光是想想就已经让这些将领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了,就更不用说,这个时候镇守虎牢关意味着什么了。首先,既然镇守了虎牢关,自然会受到曹军的挑衅,甚至为了维护河北军的名望,还会跟曹军进行数十上百场小型战斗,这可是能够充分了解曹军底细的好时机。
当然,这都是虚的,真正实际的还是在之后的大会战中,镇守虎牢关的将领,未来很有可能会成为河北军讨伐中原的先锋大将,届时利用数年来不断与曹军争斗,而获得的曹军底细,绝对能帮助自己比别人更轻易的获取战功。
为此,只要是参加这场议事的将领,都为了这个名额争破了脑袋,这些将领也告诉了围观的文官们,武将疯狂起来究竟有多么可怕了,那些文官之间互相贬低对手,继而抬高自己的方法,早就被这些将领们玩剩下了,这些将领们可没有在孙坚面前上演全武行,而是互相拉帮结派的,先将其他的竞争对手们合力击败,然后这些人在互相争夺这个名额。